【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降水方桩与地下侧墙钢板叠合结构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降水方桩与地下侧墙钢板叠合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面道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交通,唯有修建地下道路来缓解。
[0003]如何在交通主干道上建设地下道路,明挖法是一种成本低、效益高的施工方法。但是明挖法有较大的局限性:
[0004](一)基坑两侧的支护,常规做法是钻孔灌注桩,现场桩基施工,会对周边造成噪音污染、产生泥浆等,灌注桩的强度需要周期长,质量也不能保证。
[0005](二)地下道路开挖地层较深,基本都在地下水位一下,需要降水。一般还要在基坑内外打设降水井,基坑的降水井,随着基坑开挖会对降水井造成一定的破坏,并且后期结构施做是还要在结构底板做封井处理,存有渗漏水的隐患。
[0006](三)支护桩是一次性投入的临时支护措施,实体桩砼需求量高,造成材料浪费。
[0007](四)地下空间结构未考虑支护结构的受力,一般侧墙厚度较大,砼需求量高,造成材料浪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降水方桩与地下侧墙钢板叠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方桩和结构侧墙,两者的上下两端在各自表面分别预埋镶嵌有钢板,且钢板上均设有螺栓孔道,空心方桩的桩身和结构侧墙上分别对应螺栓孔道开设有通孔,空心方桩与结构侧墙之间在钢板处通过螺栓孔道和通孔内连接预应力钢棒固定,且空心方桩与结构侧墙之间的缝隙注浆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降水方桩与地下侧墙钢板叠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空心方桩在结构底板深度以下且不靠近结构侧墙一侧的其他三面桩身布置渗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降水方桩与地下侧墙钢板叠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桩身在渗水孔内预埋渗水管,渗水管内填塞渗透颗粒。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俊腾,郑元珺,杨文辉,费文涛,乔秀兵,刘芳乔,李海宾,张鵾,谢立,赵俊,邵广彪,金宝,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