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人考试项目碰撞发生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117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碰撞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驾驶人考试项目碰撞发生接收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有套筒,套筒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转动柱端部固定有U形卡架,U形卡架的U形槽中设有第一安装柱,第一安装柱与桩杆固定,桩杆通过缓冲机构与防撞板相连,防撞板背部固定安装有壳体,壳体内壁安装有振动传感器,还包括用于对桩杆进行软限位的软性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给予考生足够的安全保护、发生较严重碰撞时桩杆容易损坏的缺陷。发生较严重碰撞时桩杆容易损坏的缺陷。发生较严重碰撞时桩杆容易损坏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人考试项目碰撞发生接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碰撞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驾驶人考试项目碰撞发生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摩托车考试大部分都是以人工评判为主,考试的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因素影响,有失考试的公平性。在考试过程中,监考人员对摩托车考试的所有考试项目,包括桩考、坡道定点停车、起步、通过单边桥进行评判。
[0003]在摩托车桩考中,桩杆通常单独固定于地面指定位置,由考试员目视观察是否在考试过程中有擦碰桩杆的情况,并没有专门的考试设备对摩托车桩考项目进行数据采集。
[0004]由于桩杆是与地面固定的,当出现操作不当或者摩托车失去控制而撞向桩杆时,会与桩杆之间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一方面将导致桩杆损坏,另一方面也会导致驾考摩托车遭到严重损伤,无法给予考生足够的安全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人考试项目碰撞发生接收装置,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给予考生足够的安全保护、发生较严重碰撞时桩杆容易损坏的缺陷。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驾驶人考试项目碰撞发生接收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端部固定有U形卡架,所述U形卡架的U形槽中设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与桩杆固定,所述桩杆通过缓冲机构与防撞板相连,所述防撞板背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安装有振动传感器,还包括用于对桩杆进行软限位的软性限位机构;
[0010]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用于与桩杆固定的抱箍,与抱箍固定的第一弹性件,与第一弹性件固定的第二弹性件,固定连接于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之间的弹性柱,以及固定于第二弹性件上的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上滑动连接有防撞板,所述防撞板、第二弹性件之间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上固定有用于传导作用力的抵块;
[0011]所述软性限位机构包括开设于地面的安装槽,固定于桩杆端部的限位球,固定于安装槽内部的安装筒,通过第一连接弹簧与安装筒内壁相连的移动柱,以及与移动柱球铰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与限位球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安装槽内壁相对固定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限位板上相对铰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部滑动连接有与滑块铰接的连接杆,所述滑块、安装筒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之间连接有绕于弹性柱外部的第二缓冲弹
簧。
[0013]优选地,所述抱箍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螺栓、螺母。
[0014]优选地,所述限位板底部分别固定有球铰接座、安装块,所述移动柱端部固定有与球铰接座配合的球铰接头,所述安装块与连接筒端部铰接。
[0015]优选地,所述安装筒的截面呈正方形。
[0016]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侧边,所述侧边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上连接有接收天线,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控制信号接口,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串口信号接口,所述壳体与侧边为一体式结构。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驾驶人考试项目碰撞发生接收装置,借助缓冲机构能够有效减缓摩托车与桩杆之间发生碰撞时产生的作用力,形成对考生的安全保护;在摩托车与桩杆发生较严重碰撞时,软性限位机构的设置能够使得桩杆及时脱离限位板,并转变为可转动状态,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桩杆因受到较大作用力而损坏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桩杆与防撞板之间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图1中安装槽内部软性限位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图1中防撞板背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图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一种驾驶人考试项目碰撞发生接收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上固定有套筒2,套筒2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 3,转动柱3端部固定有U形卡架4,U形卡架4的U形槽中设有第一安装柱5,第一安装柱5与桩杆6固定,桩杆6通过缓冲机构与防撞板 8相连,防撞板8背部固定安装有壳体28,壳体28内壁安装有振动传感器,还包括用于对桩杆6进行软限位的软性限位机构。
[0027]壳体28上设有侧边29,侧边29上开设有安装孔30,壳体28上连接有接收天线33,壳体28顶部设有控制信号接口31,壳体28底部设有串口信号接口32,壳体28与侧边29为一体
式结构。
[0028]当摩托车与防撞板8发生擦碰时,壳体28内壁的振动传感器将检测到震动信号,并可以通过内部集成的无线通信模块,将检测信号发送至后台。
[0029]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壳体28上预留外置天线接口用于连接接收天线33,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信号接口31、串口信号接口32进行控制信息及采集数据的传输。
[0030]此外,为了减小防撞板8尺寸对擦碰条件造成的影响,可以将防撞板8的宽度设置成与桩杆6的直径相同,或者略大于桩杆6的直径,也可以将防撞板8设置成弧形,这样能够扩大检测擦碰的范围角度。在附图1中,为了清楚示出防撞板8,将防撞板8的宽度画成大于桩杆 6的直径,实际则可以根据考试要求进行合理设置。
[0031]缓冲机构包括用于与桩杆6固定的抱箍11,与抱箍11固定的第一弹性件12,与第一弹性件12固定的第二弹性件13,固定连接于第一弹性件12、第二弹性件13之间的弹性柱14,以及固定于第二弹性件 13上的第二安装柱17,第二安装柱17上滑动连接有防撞板8,防撞板 8、第二弹性件13之间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19,第二弹性件13上固定有用于传导作用力的抵块16。
[0032]第一弹性件12、第二弹性件13之间连接有绕于弹性柱14外部的第二缓冲弹簧15。
[0033]抱箍11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螺栓、螺母。
[0034]使用时,可以利用抱箍11上的螺栓、螺母,将缓冲机构固定于桩杆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人考试项目碰撞发生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上固定有套筒(2),所述套筒(2)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3),所述转动柱(3)端部固定有U形卡架(4),所述U形卡架(4)的U形槽中设有第一安装柱(5),所述第一安装柱(5)与桩杆(6)固定,所述桩杆(6)通过缓冲机构与防撞板(8)相连,所述防撞板(8)背部固定安装有壳体(28),所述壳体(28)内壁安装有振动传感器,还包括用于对桩杆(6)进行软限位的软性限位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用于与桩杆(6)固定的抱箍(11),与抱箍(11)固定的第一弹性件(12),与第一弹性件(12)固定的第二弹性件(13),固定连接于第一弹性件(12)、第二弹性件(13)之间的弹性柱(14),以及固定于第二弹性件(13)上的第二安装柱(17),所述第二安装柱(17)上滑动连接有防撞板(8),所述防撞板(8)、第二弹性件(13)之间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19),所述第二弹性件(13)上固定有用于传导作用力的抵块(16);所述软性限位机构包括开设于地面的安装槽(10),固定于桩杆(6)端部的限位球(7),固定于安装槽(10)内部的安装筒(20),通过第一连接弹簧(22)与安装筒(20)内壁相连的移动柱(21),以及与移动柱(21)球铰接的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上开设有与限位球(7)配合的限位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全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