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拉拔车间电离式油雾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007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管拉拔车间电离式油雾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源,壳体内设有风路,壳体一侧设有与风路相通的进风口,壳体另一侧设有与风路相通的出风口,风路上串联有放电吸附装置,以气流的流动方向为下游方向,放电吸附装置下游方向的风路上设有抽风机,放电吸附装置包括负极金属筒,负极金属筒的轴向两端敞口;负极金属筒的轴线处设有正极金属轴,负极金属筒通过导线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正极金属轴通过导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除了放电不均匀现象,提高了油雾去除效率,解决了以往容易着火的问题,降低了安全风险,改善了现场空气环境。同时抽拉式结构大幅提高了拆卸、清理和安装的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低了维护成本。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管拉拔车间电离式油雾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铜管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电离式油雾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成铜管的过程中,在铜管拉拔车间进行铜管拉拔时产生大量油烟。
[0003]国家层面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程度非常高,相应对油烟排放标准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现国家规定油烟排放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2.0mg/m3,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为60%。目前我公司使用的70余台油烟净化装置均为极板式电场,其除油雾效率仅为60%,刚刚达到国家标准的最低要求。该极板电场包括平行相对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其工作原理为:
[0004]1、通过前段放电段高压放电使油烟获电并平行运动。
[0005]2、平行运行的带电油烟通过收集板时,带电油烟颗粒和收集板相互之间产生吸引力,从而达到吸附油烟颗粒的目的。但是这种作用力和油烟运动的方向形成九十度的直角阻力交叉。对于带电油烟颗粒的轨迹来说必然有一个偏转的过程。一旦油烟的运动速度过快将很难将油烟颗粒捕捉到,所以对于油烟在机器里面的运动速度有很高的要求,一般在两米每秒以下才能达到有效的处理效果。并且由于平板间间距较大,通常是油烟还未被完全净化便被风机带到外面,净化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的。
[0006]由于极板型结构前段需加金属网进行气流分割,金属网密度较大,容易堵塞,导致风量降低。内部风压过低很容易造成电弧火灾。为提高处理能力,通常采用多组极板同时工作,放电时一个(正或负)极板可能与相邻的其他极板组的(负或正)极板间产生放电,这就会导致放电不均匀,有的极板处放电过多,有的极板处放电不足,放电不均匀会带来两种问题:
[0007]一是通过放电不足的区域的油雾分子没有带上电荷或者没有带上足够的电荷,后续难以被吸附收集,从而降低油雾去除效率;
[0008]二是放电过量的区域容易着火,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管拉拔车间电离式油雾净化装置,提高油雾去除率,消除放电不均匀现象导致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铜管拉拔车间电离式油雾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源,壳体内设有风路,壳体一侧设有与风路相通的进风口,壳体另一侧设有与风路相通的出风口,风路上串联有放电吸附装置,以气流的流动方向为下游方向,放电吸附装置下游方向的风路上设有抽风机,
[0011]放电吸附装置包括负极金属筒,负极金属筒的轴向两端敞口;负极金属筒的轴线处设有正极金属轴,负极金属筒通过导线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正极金属轴通过导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0012]放电吸附装置的负极金属筒的截面呈正六边形;
[0013]放电吸附装置设有多个,各放电吸附装置紧密排列形成蜂巢结构;相邻放电吸附装置的负极金属筒的轴向两端部焊接在一起,各放电吸附装置排列在一起形成放电吸附组件。
[0014]壳体内设有与放电吸附组件滑动配合的导轨,放电吸附组件抽拉式装配在导轨上。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16]本技术中蜂巢式电场处理效率比极板式高约25%,达到85%左右,且同体积同风速状态下单位处理面积是极板式的两倍,使得油烟颗粒捕捉更完全。
[0017]蜂巢型结构通过导流板进行气流分割,其本身结构为蜂窝孔状,具有较强的气流导向和限制作用,可大幅度降低火灾隐患,并实现360
°
无死角的油烟净化效果,并提高油烟净化效率。改善现场大气环境。
[0018]本技术将平行相对的极板放电吸附,改为正极金属轴与将正极轴包绕在内的负极金属筒之间放电吸附。这样,每根正极金属轴只能与包裹该正极金属轴的负极金属筒之间放电,不可能与相邻的其他放电吸附装置的负极金属筒之间放电,与以往相比杜绝了放电不均匀现象,进而消除了放电不均匀带来的降低油雾去除效率问题和相对容易着火问题,提高了油雾去除率并降低了安全风险。
[0019]工作中随着油雾分子不断吸附在负极金属筒和正极金属轴上,放电吸附装置的效率会逐渐降低。油雾去除率提高后,放电吸附装置的工作周期得到延长,延长了拆卸清理的间隔,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0020]负极金属筒和正极金属轴的材质均优选采用不锈钢,相比铝材提高防火阻燃能力。
[0021]放电吸附装置设有多个并形成蜂巢结构,根据需要将任意多组放电吸附装置集束排列在一起,可以增大放电吸附装置的油雾处理能力,同时由于负极金属筒的截面呈正六边形,因此放电吸附装置之间可以无缝相接,消除排列空隙,有效利用全部空间。
[0022]本技术工作一段时间后,油雾分子会不断积累在负极金属筒和正极金属轴上,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需要拆卸清理放电吸附组件。如果各放电吸附装置没有紧密排列并在两端部焊接后形成整体的放电吸附组件,则拆卸清理以及清理后重新安装的过程将会十分麻烦。放电吸附组件抽拉式装配在导轨上,在拆卸清理时,在像以往一样拆卸连接导线之后,可以十分方便地将整个放电吸附组件抽拉出来进行清洗,而不需要一个一个地拆卸每个放电吸附装置,取出放电吸附组件时也只需要抽拉而不需要在壳体内搬运,不需要担心在壳体内搬运时因发生磕碰而损坏。清理后安装时,也不需要一个一个地搬运和安装,而是将放电吸附组件整个沿导轨推入,十分方便。导轨一方面起到滑动配合和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定位的作用,安装时无须担心装配位置不正确。
[0023]总之,放电吸附组件抽拉式装配在导轨上,十分便于拆卸、清理、定位和安装,大幅提高了拆卸、清理和安装的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放电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负极金属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图2的A-A截面示意图;
[0028]图5是绝缘杆处放电吸附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铜管拉拔车间电离式油雾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电源,壳体1内设有风路2,壳体1一侧设有与风路2相通的进风口3,壳体1另一侧设有与风路2相通的出风口4,风路2上串联有放电吸附装置,以气流的流动方向为下游方向,放电吸附装置下游方向的风路2上设有抽风机5;电源为常规装置,图未示。
[0030]放电吸附装置包括负极金属筒6,负极金属筒6的轴向两端敞口;负极金属筒6的轴线处设有正极金属轴7,负极金属筒6通过导线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正极金属轴7通过导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0031]正极金属轴7两端部通过绝缘杆8(如陶瓷)与负极金属筒6相连接。
[0032]本技术将平行相对的极板放电吸附,改为正极金属轴7与将正极轴包绕在内的负极金属筒6之间放电吸附。这样,每根正极金属轴7只能与包裹该正极金属轴7的负极金属筒6之间放电,不可能与相邻的其他放电吸附装置的负极金属筒6之间放电,与以往相比杜绝了放电不均匀现象,进而消除了放电不均匀带来的降低油雾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铜管拉拔车间电离式油雾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源,壳体内设有风路,壳体一侧设有与风路相通的进风口,壳体另一侧设有与风路相通的出风口,风路上串联有放电吸附装置,以气流的流动方向为下游方向,放电吸附装置下游方向的风路上设有抽风机,其特征在于:放电吸附装置包括负极金属筒,负极金属筒的轴向两端敞口;负极金属筒的轴线处设有正极金属轴,负极金属筒通过导线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正极金属轴通过导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张永靖李娟李法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龙辉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