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999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包括浸泡大麦发芽步骤,浸泡发芽步骤依次采用多次湿浸、多次沥干及多次空浸交替进行;其中湿浸的水温保持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涉及医用麦芽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有了质的飞跃,但人们的活动量却在不断减少,身体越来越“笨重”;生活节奏的加快,甚至没有了规律的就餐、休息与活动,身体状况每日愈下,保证身心健康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食品在精细化加工的过程中,流失了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却摄入了过多的脂质,而造成的腹胀、消化困难、体内油脂过多,进而使“大肚腩”、“胖子”居多,当三餐变为一餐,甚至几天一餐,如何能使我们在饱餐一顿后不觉得胀痛,不让油腻的东西停留在体内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医用麦芽的制备和应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0003]现有的医用麦芽生产技术对原料大麦的生育期、千粒重、均匀度及外观要求严格,但因生成麦芽后,常温条件下储存期短,所以不能批量生产,且存在用量少,相对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以提供一种具有施用灵活,不受场地限制,供货及时等特点的制麦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包括浸泡大麦发芽步骤,特征在于,浸泡发芽步骤依次采用多次湿浸、多次沥干及多次空浸交替进行;其中湿浸的水温保持14

17℃,沥干步骤的温度为14

17℃;湿浸及干沥保持的湿度是85

88%。
>[0006]进一步地,第一次湿浸的时间为4小时,其中2小时后对麦芽进行翻转,沥干及空浸的持续时间为8小时;第二次湿浸的时间为4小时,其中2小时后对麦芽进行翻转,沥干及空浸持续时间为8小时;反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大麦存在95%以上的露点。
[0007]进一步地,湿浸时将大麦置于透气包装袋中进行。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大麦经过初选和精选获得,其中初选时采用的标准为:原料大麦生育期大于110天,均一发芽,发芽率大于97%,夹杂物少于1%,含水量小于12.5%,蛋白含量在11%-12.5%,选粒在2.5mm以上的春大麦;精选时,舍弃大麦粒长为2.5mm以下及2.8mm以上的麦粒及杂质。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发芽步骤:所述发芽包括如下方法:1)将大麦平摊在筛板上,进行麦粒脱水;根据平铺后形成的麦层温度调整麦层的厚度,麦层温度保持在15-17℃;麦层上部、下部温差不超过2℃,其中麦层上部为距麦层表面5

,麦层下部为距麦层底部5


[0010]2)麦粒脱水至麦粒表面无水分后,进行第一次加水至麦粒100%浸透,并搅拌均匀,通少量干风,至麦粒表面无水分后再进行第二次加水至麦粒100%浸透,并搅拌均匀,通少量干风,至麦粒表面无水分,循环上述操作三次;持续天数为7到10天。
[0011]3)当叶芽长度大于1,叶芽长度大于麦粒长度的数量在95%以上,且长出的麦粒长
约1cm的数量在90%以上,则确定为发芽结束。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当麦层温度高于17℃后,每增加1℃,麦层厚度增加10

;当麦层温度低于15℃后,每降低1℃,麦层厚度减少10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浸透后通入干风期间,每八小时翻拌麦粒层一次,每两小时通风一次,新风窗的开度为30

50%。
[0014]进一步地,麦粒发芽过程中第一、第二天为新风供应最大期。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能够产出0.1-50吨的医用大麦芽,便于储存,对于规模生产、使用量少的企业,还可以现产,避免积压,永远使用的是新产品。
[0016]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生产,不受场地、人员、数量多少、供货时间而限制,且本专利技术应用广泛,适合当今现代人类需求,可配合辅料食用,亦可随时食用,味甜、无异味,易可做成麦芽糖及多种食品。
[00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公开。
附图说明
[001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的原料大麦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的大麦漏点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的大麦发芽时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中当大麦叶芽长度大于1cm的在95%以上,且长出麦粒约1cm的麦芽时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得到的成品大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的例子。
[0027]现有的医用麦芽生产技术对原料大麦的生育期、千粒重、均匀度及外观要求严格,但因生成麦芽后,常温条件下储存期短,所以不能批量生产,且用量少,相对成本高,耗时长。
[0028]本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包括浸泡大麦步骤,浸泡步骤依次
采用多次湿浸、多次沥干及多次空浸交替进行;其中湿浸的水温保持14

17℃,沥干步骤的温度为14

17℃;湿浸及干沥保持的湿度是85

88%。湿浸和干沥后的状态是有水珠但不落下;
[0029]第一次湿浸的时间为4小时,其中2小时后对麦芽进行翻转,沥干及空浸的持续时间为8小时;第二次湿浸的时间为4小时,其中2小时后对麦子进行翻转,沥干及空浸持续时间为8小时;反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大麦存在95%以上的漏点,如图2

3所示。
[0030]湿浸时将大麦置于透气包装袋中进行,用袋子套住容易翻动通风,天气冷、温度低的时候易保温,水分不易散失;沥干时需要将麦子从袋子里倒出来,要使麦子外表水沥干;
[0031]上述加水的湿度,所起的作用:新陈代谢的良好溶剂,稳定的强电解质,易形成平衡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包括浸泡大麦步骤,特征在于,所述浸泡大麦步骤依次采用多次湿浸、多次沥干及多次空浸交替进行;其中湿浸的水温保持14

17℃,沥干步骤的温度为14

17℃;湿浸及干沥保持的湿度是85

8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特征在于,第一次湿浸的时间为4小时,其中2小时后对麦芽进行翻转,沥干及空浸的持续时间为8小时;第二次湿浸的时间为4小时,其中2小时后对麦芽进行翻转,沥干及空浸持续时间为8小时;反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大麦存在95%以上的露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特征在于,湿浸时将大麦置于透气包装袋中进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特征在于,所述大麦经过初选和精选获得,其中初选时采用的标准为:原料大麦生育期大于110天,均一发芽,发芽率大于97%,夹杂物少于1%,含水量小于12.5%,蛋白含量在11%-12.5%,选粒在2.5mm以上的春大麦;精选时,舍弃大麦粒长为2.5mm以下及2.8mm以上的麦粒及杂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大麦的制麦工艺,特征在于,还包括发芽步骤:所述发芽包括如下方法:1)将大麦平摊在筛板上,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彩红王星燕王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