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993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涉及铜线降温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先将退火以及烘干后的铜线,绕在过渡导轮上;S2、再将过渡导轮上的铜线,途经降温结构和陶瓷惰轮,铜线即被冷却;S3、最后再将冷却后的铜线,经出线过渡导轮,绕至外部的收线轴上即可,在上述工艺中,所使用的降温结构可将退火后的铜线冷却至常温后再收卷,和常规的过油、水的冷却工艺相比,本结构在降温时可不接触油、水等其他液体,从而避免了因过油、水及其他液体后的清洗及干燥工序,在经过该降温装置后可以直接收卷且不影响铜线任何性能,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铜线降温
,具体为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生产工艺为铜线在退火后直接收线绕卷在线轴内,无降温工序,因铜线退火为高温加热,使铜线变软并产生延展特性,故铜线退火后到收卷过程中铜线的温度远远高于常温,高于常温的铜线在收卷后温度不能迅速的散发,会导致铜线极速氧化,而铜线氧化将对铜线的延展性、导电性、外观等性能造成致命影响,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解决了现有生产工艺无法对退火后的铜线进行降温,从而影响铜线的延展性、导电性、外观等性能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先将退火以及烘干后的铜线,绕在过渡导轮上;S2、再将过渡导轮上的铜线,途经降温结构和陶瓷惰轮,铜线即被冷却;S3、最后再将冷却后的铜线,经出线过渡导轮,绕至外部的收线轴上即可;所述降温结构包括:底座、降温箱、陶瓷冷却轮和陶瓷惰轮,所述降温箱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贯穿有冷却轮固定座和惰轮固定座,所述陶瓷冷却轮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挡板,所述挡板和冷却轮固定座的内部共同贯穿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的内部开设有进水腔,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且位于储水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组等距离且呈圆周状分布的出水管,所述第一轴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冷却水旋转接头。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惰轮固定座的外部分别套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轴承,所述陶瓷惰轮套接在第一轴承的外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惰轮固定座的一端且位于最外侧第一轴承的一侧套接有轴承挡圈。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水旋转接头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冷却水回水口和冷却水进水口,所述底座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组相对称的支脚。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杆和冷却轮固定座相接处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轴承,所述出水管与进水腔相互贯通。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降温箱的顶部且位于陶瓷冷却轮的两侧分别贯穿有第二轴杆和第三轴杆,所述第二轴杆和第三轴杆的外部分别套接有进线过渡导轮和出线过渡导轮。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线过渡导轮位于出线过渡导轮的上方,所述降温箱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端。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线过渡导轮、陶瓷冷却轮、陶瓷惰轮以及出线过渡导轮的外部共同卷绕有铜线。
[001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通过在降温箱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贯穿有冷却轮固定座和惰轮固定座,陶瓷冷却轮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挡板和冷却轮固定座的内部共同贯穿有第一轴杆,第一轴杆的内部开设有进水腔,第一轴杆的一端且位于储水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组等相贯通的出水管,第一轴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冷却水旋转接头,本结构通过在铜线退火与收卷工序中间增加一组降温装置,可将退火后的铜线冷却至常温后再收卷,和常规的过油、水的冷却工艺相比,本结构在降温时可不接触油、水等其他液体,从而避免了因过油、水及其他液体后的清洗及干燥工序,在经过该降温装置后可以直接收卷且不影响铜线任何性能,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3]2、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通过在冷却水旋转接头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冷却水回水口和冷却水进水口,所以在使用时,可实现对冷水的持续循环,从而保障了降温力度,而底座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组相对称的支脚,在使用时,可保障底部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的结构前视图;图3为图2中A

A的剖视图;图4为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的结构俯视图;图中:1、底座;2、降温箱;4、陶瓷冷却轮;5、陶瓷惰轮;6、冷却轮固定座;7、惰轮固定座;8、挡板;9、储水腔;10、第一轴杆;11、进水腔;12、出水管;13、冷却水旋转接头;14、冷却水回水口;15、冷却水进水口;16、第一轴承;17、轴承挡圈;18、铜线;19、第二轴承;20、支脚;21、第二轴杆;22、第三轴杆;23、进线过渡导轮;24、出线过渡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先将退火以及烘干后的铜线,绕在过渡导轮上;S2、再将过渡导轮上的铜线,途经降温结构和陶瓷惰轮,铜线即被冷却;S3、最后再将冷却后的铜线,经出线过渡导轮,绕至外部的收线轴上即可;
请参阅图1

4,降温结构包括:底座1、降温箱2、陶瓷冷却轮4和陶瓷惰轮5,降温箱2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贯穿有冷却轮固定座6和惰轮固定座7,陶瓷冷却轮4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9,储水腔9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挡板8,挡板8和冷却轮固定座6的内部共同贯穿有第一轴杆10,第一轴杆10的内部开设有进水腔11,第一轴杆10的一端且位于储水腔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组等距离且呈圆周状分布的出水管12,出水管12与进水腔11相互贯通,第一轴杆10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冷却水旋转接头13,冷却水旋转接头13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冷却水回水口14和冷却水进水口15,底座1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组相对称的支脚20,惰轮固定座7的外部分别套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轴承16,陶瓷惰轮5套接在第一轴承16的外部,惰轮固定座7的一端且位于最外侧第一轴承16的一侧套接有轴承挡圈17,降温箱2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上端,第一轴杆10和冷却轮固定座6相接处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轴承19,降温箱2的顶部且位于陶瓷冷却轮4的两侧分别贯穿有第二轴杆21和第三轴杆22,第二轴杆21和第三轴杆22的外部分别套接有进线过渡导轮23和出线过渡导轮24,进线过渡导轮23位于出线过渡导轮24的上方,进线过渡导轮23、陶瓷冷却轮4、陶瓷惰轮5以及出线过渡导轮24的外部共同卷绕有铜线18,通过连接管连接冷却水回水口14和冷却水进水口15,经进水腔11向储水腔9中排入冷水,随着外界收线轴的转动,可带动陶瓷冷却轮4和陶瓷惰轮5同步旋转,从而可将退火后的铜线18冷却至常温后再收卷,和常规的过油、水的冷却工艺相比,本结构在降温时可不接触油、水等其他液体,从而避免了因过油、水及其他液体后的清洗及干燥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先将退火以及烘干后的铜线,绕在过渡导轮上;S2、再将过渡导轮上的铜线,途经降温结构和陶瓷惰轮,铜线即被冷却;S3、最后再将冷却后的铜线,经出线过渡导轮,绕至外部的收线轴上即可;在步骤S2中,所述的降温结构包括:底座(1)、降温箱(2)、陶瓷冷却轮(4)和陶瓷惰轮(5),所述降温箱(2)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贯穿有冷却轮固定座(6)和惰轮固定座(7),所述陶瓷冷却轮(4)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9),所述储水腔(9)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挡板(8),所述挡板(8)和冷却轮固定座(6)的内部共同贯穿有第一轴杆(10),所述第一轴杆(10)的内部开设有进水腔(11),所述第一轴杆(10)的一端且位于储水腔(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组等距离且呈圆周状分布的出水管(12),所述第一轴杆(10)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冷却水旋转接头(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轮固定座(7)的外部分别套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轴承(16),所述陶瓷惰轮(5)套接在第一轴承(16)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陶瓷轮铜线降温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轮固定座(7)的一端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彬曾维胜李凡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营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