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砟挖掘装置及铁路道砟挖掘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984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砟挖掘装置及铁路道砟挖掘设备,涉及轨道养护用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道砟挖掘装置包括连接支架、挖掘刀板组件、挖掘链、回转组件和驱动组件。回转组件包括均设置在连接支架下侧的回转动力件以及回转筒,回转动力件的一端与连接支架连接,另一端与回转筒传动连接,回转筒的上端通过回转支承转动连接在连接支架,回转筒的下端与挖掘刀板组件固定连接。同时挖掘刀板组件的转动轴线、回转筒的回转轴线以及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如此可以有效减小道砟挖掘装置的体积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活动空间,从而使该道砟挖掘装置能够在桥梁、隧道等空间有限的区域进行道砟挖掘作业。有限的区域进行道砟挖掘作业。有限的区域进行道砟挖掘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砟挖掘装置及铁路道砟挖掘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养护用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道砟挖掘装置及铁路道砟挖掘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道砟即为碎石等铺设形成的道床,在轨道交通中,一般地,轨枕设置在道砟上,同时在轨枕上进行轨道的设置。随着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线路维护作业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清筛、捣固、稳定、配砟等大型作业机组基本能满足线路大中修需求。但大中修结束后,线路仍会出现成段“短、散、繁”的轨道几何尺寸偏差,需要组织临时维修作业。目前,临时的线路维修,主要依赖人员使用小型机具进行作业,存在人工上道频繁、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差、效率极低等问题,导致作业之后的道床保持时间短和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而对于自动化线路作业集成系统有着迫切的使用需求。
[0003]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可进行临时维修作业的挖掘装置。然而现有的道砟挖掘装置外形结构庞大,施工作业时,无法在桥梁、隧道等空间有限的区域进行道砟挖掘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道砟挖掘装置,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道砟挖掘装置外形结构庞大,施工作业时,无法在桥梁、隧道等空间有限的区域进行道砟挖掘作业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铁路道砟挖掘设备,其能够在桥梁、隧道等空间有限区域的铁路道砟挖掘工作。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砟挖掘装置,其包括:
>[0008]连接支架;
[0009]回转组件,所述回转组件包括均位于所述连接支架下侧的回转动力件以及回转筒,所述回转动力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的连接,所述回转动力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回转筒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回转筒转动;所述回转筒的上端通过回转支承与所述连接支架转动连接;
[0010]位于所述回转筒下方的挖掘刀板组件;所述回转筒的下端部与所述挖掘刀板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回转筒用于在所述回转动力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挖掘刀板组件转动;
[0011]挖掘链,所述挖掘链绕设所述挖掘刀板组件,且所述挖掘链与所述挖掘刀板组件活动连接;以及
[0012]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挖掘链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挖掘链相对所述挖掘刀板组件活动;
[0013]其中,所述挖掘刀板组件的转动轴线、所述回转筒的回转轴线以及所述驱动组件
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
[0014]可选的,所述回转支承包括相互转动配合的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连接于所述回转筒,所述外圈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
[0015]可选的,所述回转动力件为摆动缸,所述摆动缸包括壳体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驱动轴,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回转筒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回转筒同轴设置。
[0016]可选的,所述摆动缸设置在所述回转筒上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回转筒中,且所述驱动组件的下端从所述回转筒下端伸出,以与所述挖掘链传动连接。
[0017]可选的,所述回转筒包括转动筒体以及连接筒;所述转动筒体的上端封闭,所述驱动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筒体上侧;所述转动筒体的下端敞开,所述连接筒的上端从所述转动筒体的下端伸入所述转动筒体内,并与所述转动筒体固定连接;
[0018]所述连接筒的下端与所述挖掘刀板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摆动缸的驱动下,通过所述连接筒带动所述挖掘刀板组件转动,所述驱动组件的下端部从所述连接筒的下端伸出。
[0019]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依次通过花键传动连接的驱动马达、传动轴以及主动链轮,所述驱动马达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筒的上端,且位于所述转动筒体内;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支承在所述连接筒内,且所述传动轴的下端部从所述连接筒的下端伸出并与所述主动链轮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挖掘链啮合,以带动所述挖掘链相对所述挖掘刀板组件活动。
[0020]可选的,所述转动筒体周壁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转动筒体的内腔连通,以对所述驱动马达散热。
[0021]可选地,所述轴承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下端,且所述连接筒内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台阶,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抵靠在所述第三限位台阶的下方。
[0022]可选的,所述连接筒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轴承压盖,以通过轴承压盖将所述第二轴承压装在所述连接筒中;所述轴承压盖与传动轴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结构。
[0023]可选的,所述传动轴套设有耐磨套,所述耐磨套的上端抵触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下端面,以对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限位;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轴承压盖与耐磨套之间;所述传动轴的下端安装有定位板,且所述定位板支撑在所述主动链轮下侧;所述主动链轮在传动轴上通过耐磨套和所述定位板限位。
[0024]可选的,所述轴承还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上方的第一轴承,驱动组件还包括分隔套,所述分隔套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以及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所述传动轴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抵靠在第一限位台阶的下方,所述连接筒内设置有第二限位台阶,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抵靠在第二限位台阶的上方;所述连接筒(137)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轴承的上侧安装有挡圈,所述挡圈抵挡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上侧。
[0025]可选的,所述转动筒体的下端具有腰形孔,以使所述转动筒体的下端敞开,所述连接筒的上端具有两个平行平面;所述两个平行平面与所述腰形孔的平面配合,以使所述连接筒与转动筒体同轴设置。
[0026]可选的,所述连接筒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且所述第一法兰盘位于所述两个平行平面下侧;所述转动筒体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27]可选地,所述连接筒的上端部还设置有位于所述两个平行平面上侧的凸台,所述连接筒中供所述传动轴穿设的通孔贯穿所述凸台,以使所述凸台成中空结构;所述驱动马达固定支撑于所述凸台的上端面上;所述凸台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螺塞孔和第二螺塞孔,所述第一螺塞孔和所述第二螺塞孔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
[0028]可选的,连接筒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法兰盘,所述挖掘刀板组件包括一端设置有连接环的大梁;所述连接环套设于所述连接筒的下端,且与所述第二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下端从所述连接筒的下端伸出,并与位于所述连接环下方的所述主动链轮通过花键传动连接。
[0029]可选的,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连接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下方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呈上下敞口的管状结构,所述摆动缸设置在所述安装筒内,且所述摆动缸的壳体与连接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回转筒的上端通过回转支承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筒的下端。
[0030]可选的,所述回转动力件为伸缩缸;所述伸缩缸位于所述回转筒的外周侧,且所述回转筒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回转耳座,所述伸缩缸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伸缩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回转耳座铰接,以在所述伸缩缸伸缩的情况下,驱动所述回转筒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同轴布置于所述回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砟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支架(150);回转组件(130),所述回转组件(130)包括均位于所述连接支架(150)下侧的回转动力件(131)以及回转筒(136),所述回转动力件(13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150)的连接,所述回转动力件(131)的另一端与所述回转筒(136)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回转筒(136)相对所述连接支架(150)转动;所述回转筒(136)的上端通过回转支承(160)与所述连接支架(150)转动连接;位于所述回转筒(136)下方的挖掘刀板组件(110);所述回转筒(136)的下端部与所述挖掘刀板组件(110)固定连接,所述回转筒(136)用于在所述回转动力件(131)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挖掘刀板组件(110)转动;挖掘链(120),所述挖掘链(120)绕设所述挖掘刀板组件(110),且所述挖掘链(120)与所述挖掘刀板组件(110)活动连接;以及驱动组件(140),所述驱动组件(140)与所述挖掘链(120)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挖掘链(120)相对所述挖掘刀板组件(110)活动;其中,所述挖掘刀板组件(110)的转动轴线、所述回转筒(136)的回转轴线以及所述驱动组件(140)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砟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支承(160)包括相互转动配合的内圈(161)和外圈(162),所述内圈(161)连接于所述回转筒(136),所述外圈(162)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1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砟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动力件(131)为摆动缸(132),所述摆动缸(132)包括壳体(1322)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322)内的驱动轴(1321),所述壳体(1322)与所述连接支架(15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1321)与所述回转筒(136)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轴(1321)与所述回转筒(136)同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砟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缸(132)设置在所述回转筒(136)上侧,所述驱动组件(140)设置在所述回转筒(136)中,且所述驱动组件(140)的下端从所述回转筒(136)下端伸出,以与所述挖掘链(120)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砟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筒(136)包括转动筒体(138)以及连接筒(137);所述转动筒体(138)的上端封闭,所述驱动轴(13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筒体(138)上侧;所述转动筒体(138)的下端敞开,所述连接筒(137)的上端从所述转动筒体(138)的下端伸入所述转动筒体(138)内,并与所述转动筒体(13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137)的下端与所述挖掘刀板组件(110)固定连接;在所述摆动缸(132)的驱动下,通过所述连接筒(137)带动所述挖掘刀板组件(110)转动,所述驱动组件(140)的下端部从所述连接筒(137)的下端伸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砟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40)包括依次通过花键传动连接的驱动马达(141)、传动轴(142)以及主动链轮(143),所述驱动马达(141)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筒(137)的上端,且位于所述转动筒体(138)内;所述传动轴(142)通过轴承支承在所述连接筒(137)内,且所述传动轴(142)的下端部从所述连接筒(137)的下端伸出并与所述主动链轮(143)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链轮(143)与所述挖掘链(120)啮合,以带
动所述挖掘链(120)相对所述挖掘刀板组件(110)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砟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体(138)周壁上开设有散热孔(1362),所述散热孔(1362)与所述转动筒体(138)的内腔连通,以对所述驱动马达(141)散热。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砟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第二轴承(182),所述第二轴承(182)套设于所述传动轴(142)的下端,且所述连接筒(137)内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台阶(1375),所述第二轴承(182)的外圈抵靠在所述第三限位台阶(1375)的下方。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砟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137)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轴承压盖(184),以通过轴承压盖(184)将所述第二轴承(182)压装在所述连接筒(137)中;所述轴承压盖(184)与传动轴(14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结构(170)。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道砟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42)套设有耐磨套(185),所述耐磨套(185)的上端抵触于所述第二轴承(182)的内圈下端面,以对所述第二轴承(182)的内圈限位;所述密封结构(170)设置在所述轴承压盖(184)与耐磨套(185)之间;所述传动轴(142)的下端安装有定位板(145),且所述定位板(145)支撑在所述主动链轮(143)下侧;所述主动链轮(143)在传动轴(142)上通过耐磨套(185)和所述定位板(145)限位。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砟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还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182)上方的第一轴承(181),驱动组件(140)还包括分隔套(183),所述分隔套(183)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一轴承(181)的内圈以及所述第二轴承(182)的内圈;所述传动轴(142)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144),所述第一轴承(181)的内圈抵靠在第一限位台阶(144)的下方,所述连接筒(137)内设置有第二限位台阶(1374),所述第一轴承(181)的外圈抵靠在第二限位台阶(1374)的上方;所述连接筒(137)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轴承(181)的上侧安装有挡圈(186),所述挡圈(186)抵挡于所述第一轴承(181)的外圈上侧。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砟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体(138)的下端具有腰形孔(1363),以使所述转动筒体(138)的下端敞开,所述连接筒(137)的上端具有两个平行平面(1373);所述两个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炜张锦权岳文斌李宗楠周峰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