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983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所述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异戊二烯橡胶5~15%、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15~25%、乳液聚合丁苯橡胶5~15%、热塑性弹性体10~20%、无机金属盐补强剂4~8%、轻质回收粉10%~20%、石油系增塑剂15~20%、活化体系3~4%、交联体系1.5~3.0%和老化防护体系0.5~1.5%。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首先,所提供胶料的配方中含有10%~20%的塑料回收粉,回收粉组分占比较大,既能降低材料成本又能降低材料总体的密度,其次,白色轻质胶料具有密度小于1g/cm3、耐磨好、耐水解性好和加工性能好的特点,适用于通用成型加工工艺,在轻质鞋底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巨大潜在经济价值。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巨大潜在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鞋底
,尤其涉及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鞋材的不断发展,舒适、轻便成为人们选择鞋靴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高弹性、轻量化成为当前鞋底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市场上多采用PU、EVA等材料做轻质鞋底,PU鞋底、EVA发泡鞋底虽然质量轻,但耐低温性、防滑性和耐老化性能差,橡胶作为传统的鞋底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防滑性,并具有耐高、低温等环境适应性能,但存在重量过重,穿着不舒适等缺点,因此轻便、舒适的轻质橡胶鞋底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0003]一般来讲橡胶非发泡鞋底比重一般都在1.1以上,简单设计的鞋底不会让人感受到鞋的重量,但是当鞋底比较复杂用料比较大时,比如劳保鞋等,会很明显的感觉到鞋子重量太大给人照成不舒适的感觉,鞋底的密度是衡量鞋底是否够轻质的一个关键指标,密度越小,鞋底重量越小,相应鞋子重量越小,即轻质。
[0004]目前,多数运动鞋采用发泡技术,将鞋底密度降低,进而达到轻质效果,但是普通鞋子的鞋底依然以非发泡橡胶为主,并且白色的鞋底因为需要加大量钛白粉来增白,不可避免的会增加密度,进而增大鞋底跟鞋子重量,本专利技术旨在从配方出发,不改变工艺来获取一种白色的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使其具有轻质功能的同时满足传统工艺,不用额外购置、改装设备就能量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橡胶鞋底重、不舒适,而提出的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包括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所述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异戊二烯橡胶 5~15%、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 15~25%、乳液聚合丁苯橡胶5~15%、热塑性弹性体10~20%、无机金属盐补强剂4~8%、轻质回收粉10%~20%、石油系增塑剂 15~20%、活化体系3~4%、交联体系1.5~3.0%和老化防护体系0.5~1.5%。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为乙烯

辛烯共聚物。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无机金属盐补强剂是由30~40%的钛白粉和60~70%的白炭黑混合而成。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轻质回收粉为塑料回收粉,即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石油系增塑剂为50号长链烷烃油。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化体系为氧化锌、硬脂酸、聚乙二醇4000、二甘醇、双

[3

(三乙氧基硅)丙基]‑
四硫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交联体系包括硫磺、噻唑类、次磺酰胺类、秋兰姆类促进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老化防护体系为苯乙烯化苯酚、2

巯基苯并咪唑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4]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料: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比分别称取各组分;S2、第一道混炼:将异戊二烯橡胶、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及热塑性弹性体、活化体系及老化防护体系投入密炼机,在第一轮压锤混炼后提锤清扫,然后再投入剩余除硫黄和促进剂外的各组分,在第二轮压锤混炼后再次提锤清扫,此后第三次压锤混炼后卸料到开料机上出片,制成混炼胶;S3、第二道混炼:将第一道混炼制成的混炼胶在开炼机上进行包辊,加入硫黄及促进剂后进行翻胶,直至硫黄和促进剂已经完全分散在胶中后,依次进行打三角包、打卷和出片处理,制得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化体系及老化防护体系需反复多次投入至密炼机中。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轮压锤混炼的时间为30

60秒,所述第二轮压锤混炼的时间为200

300秒,所述第二轮压锤混炼的时间为40

80秒。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翻胶的时间为240

300秒。
[00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所提供胶料的配方中含有10%~20%的塑料回收粉,回收粉组分占比较大,即降低材料成本又能降低材料总体的密度;2.本专利技术中,按照示例配比制得鞋底密度小于1g/cm3,能大大降低鞋底的重量,同时不降低鞋底弹性以及耐磨性能而兼顾舒适性以及鞋子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异戊二烯橡胶13%,高顺式聚丁二烯
橡胶19%,乳液聚合丁苯橡胶12%,热塑性弹性体13%,轻质回收粉13%,无机金属盐补强剂7%,石油系增塑剂15.5%,活化体系3.8%,交联体系2.8%,老化防护体系0.9%。
[0021]具体的,热塑性弹性体为乙烯

辛烯共聚物,无机金属盐补强剂是由钛白粉和白炭黑混合而成质量比为1:2,轻质回收粉为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回收粉,石油系增塑剂为50号烷烃油,活化体系为氧化锌、硬脂酸、二甘醇、聚乙二醇和双

[3

(三乙氧基硅)丙基]‑
四硫化物,质量比为5:0.8:1:1:1 ,交联体系为硫磺、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耐黄变剂FST MAC

1389,质量比为13:3:1.5:4,老化防护体系为苯乙烯化苯酚。
[0022]具体的,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权利要求1的配比分别称取各组分;S2.将异戊二烯橡胶、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及热塑性弹性体、活化体系及老化防护体系投入密炼机,在第一轮压锤混炼后提锤清扫,然后再投入剩余除硫黄和促进剂外的各组分,在第二轮压锤混炼后再次提锤清扫,此后第三次压锤混炼后卸料到开料机上出片,制成混炼胶;S3.将第一道混炼制成的混炼胶在开炼机上进行包辊,加入硫黄及促进剂后进行翻胶,直至硫黄和促进剂已经完全分散在胶中后,依次进行打三角包、打卷和出片处理,制得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
[0023]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所述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异戊二烯橡胶 5~15%、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 15~25%、乳液聚合丁苯橡胶5~15%、热塑性弹性体10~20%、无机金属盐补强剂4~8%、轻质回收粉10%~20%、石油系增塑剂 15~20%、活化体系3~4%、交联体系1.5~3.0%和老化防护体系0.5~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为乙烯

辛烯共聚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金属盐补强剂是由30~40%的钛白粉和60~70%的白炭黑混合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回收粉为塑料回收粉,即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系增塑剂为50号长链烷烃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体系为氧化锌、硬脂酸、聚乙二醇4000、二甘醇、双

[3

(三乙氧基硅)丙基]

四硫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色非发泡轻质橡塑共混鞋底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体系包括硫磺、噻唑类、次磺酰胺类、秋兰姆类促进剂中的一种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城建龚晓春龚航逸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优联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