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叠合板传料口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979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一种用于叠合板传料口的模具,包括槽体、上槽口加劲肋和下槽口加劲肋;所述槽体包括上槽口和下槽口,所述上槽口和所述下槽口相连通,所述上槽口用于作为混凝土浆液进入模具的通道,所述下槽口为阶梯状,所述下槽口用于对准叠合板传料口;所述上槽口加劲肋为多个,多个的所述上槽口加劲肋均设置在所述上槽口的内侧壁上,所述上槽口加劲肋用于加固上槽口;所述下槽口加劲肋为多个,多个的下槽口加劲肋均设置在所述下槽口的内侧壁上,所述下槽口加劲肋用于加固下槽口。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模具结构的稳定性,可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浆液从槽口中渗透出来,提高浇筑高叠合板的良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叠合板传料口的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叠合板传料口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现有用于叠合板传料口的模具是一个具有上槽口和下槽口的槽体,混凝土浆液具有较大的重量,在灌浆的过程中容易使槽体变形或者破损。混凝土浆液容易沿模具侧边渗漏至下层楼面,污染下层楼面。模具没有加固结构,单薄的槽体中的上槽口和下槽口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变形,相继产生更大的缝隙,造成模具无法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叠合板传料口的模具,解决槽口容易变形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叠合板传料口的模具,包括槽体、上槽口加劲肋和下槽口加劲肋;
[0005]所述槽体包括上槽口和下槽口,所述上槽口和所述下槽口相连通,所述上槽口用于作为混凝土浆液进入模具的通道,所述下槽口为阶梯状,所述下槽口用于对准叠合板传料口,所述槽体的宽度从下槽口非阶梯状区域向上槽口逐渐增大;
[0006]所述上槽口加劲肋为多个,多个的所述上槽口加劲肋均设置在所述上槽口的内侧壁上,所述上槽口加劲肋用于加固上槽口;
[0007]所述下槽口加劲肋为多个,多个的下槽口加劲肋均设置在所述下槽口的内侧壁上,所述下槽口加劲肋用于加固下槽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槽口加劲肋的顶部和上槽口的顶部平齐。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槽口加劲肋为两个,两个上槽口加劲肋平行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槽口加劲肋为两个,两个上槽口加劲肋平行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槽口加劲肋和所述下槽口加劲肋通过焊接设置在所述槽体上。
[0012]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下槽口的底部粘贴泡沫双面胶后,将下槽口对准叠合板预留的传料口,而后将混凝土浆液通过上槽口通入到模具中。阶梯状的下槽口便于后期叠合板植筋的补洞。混凝土浆液具有较大的重量,在灌浆的过程中容易使槽体变形或者破损。多个的上槽口加劲肋可以对上槽口进行加固,多个的下槽口加劲肋可以对下槽口进行加固,这增加模具结构的稳定性,可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浆液从槽口中渗透出来,提高浇筑高叠合板的良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1、槽体;
[0016]11、上槽口;
[0017]12、下槽口;
[0018]13、阶梯状;
[0019]2、上槽口加劲肋;
[0020]3、下槽口加劲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2]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叠合板传料口的模具,包括槽体1、上槽口加劲肋2和下槽口加劲肋3。所述槽体1包括上槽口11和下槽口12。所述上槽口11和所述下槽口12相连通,所述上槽口11用于作为混凝土浆液进入模具的通道。所述下槽口12为阶梯状13,所述下槽口12用于对准叠合板传料口。所述槽体的宽度从下槽口非阶梯状区域向上槽口逐渐增大。所述上槽口加劲肋2为多个,多个的所述上槽口加劲肋2均设置在所述上槽口11的内侧壁上,所述上槽口加劲肋2用于加固上槽口11。所述下槽口加劲肋3为多个,多个的下槽口加劲肋3均设置在所述下槽口12的内侧壁上,所述下槽口加劲肋3用于加固下槽口12。
[0023]上述技术方案在下槽口的底部粘贴泡沫双面胶后,将下槽口对准叠合板预留的传料口,而后将混凝土浆液通过上槽口通入到模具中。阶梯状的下槽口便于后期叠合板植筋的补洞。混凝土浆液具有较大的重量,在灌浆的过程中容易使槽体变形或者破损。多个的上槽口加劲肋可以对上槽口进行加固,多个的下槽口加劲肋可以对下槽口进行加固,这增加模具结构的稳定性,可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浆液从槽口中渗透出来,提高浇筑高叠合板的良率。
[0024]在本实施例中,上槽口加劲肋2为条状的,并设置在所述上槽口上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下槽口加劲肋3为条状的,并设置在所述下槽口上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下槽口可以设置在下槽口偏上方的位置处。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槽口加劲肋2为两个,两个上槽口加劲肋2平行设置。
[0026]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槽口加劲肋为两个,两个上槽口加劲肋垂直设置。这样两个上槽口加劲肋可以对上槽口的四个方位的侧壁进行加固。需要说明的是,两个上槽口加劲肋可以是位于不同的高度,即它们的投影之间是垂直的,投影的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两个上槽口加劲肋可以是位于相同的高度。
[0027]在某些实施例中,两个上槽口加劲肋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投影的方向垂直于水平面。需要说明的是,两个上槽口加劲肋可以是位于相同或者不同的高度。
[0028]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槽口加劲肋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五个
……
。多个的上槽口加劲肋的排布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例如:一些上槽口加劲肋的投影之间为平行的关系,另一些上槽口加劲肋的投影之间为垂直的关系;或者所有的上槽口加劲肋的投影之间均为平行的关系。上槽口加劲肋的数量越多,越能起到对上槽口的加固作用。只要上槽口加劲肋的数量及排布尽量不影响混凝土浆液进入到上槽口中即可。
[00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槽口加劲肋3为两个,两个下槽口加劲肋3平行设置。下槽口加劲肋3的排列关系可以参考上槽口加劲肋的排列关系。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槽体1的宽度从下槽口12(除去阶梯状的位置)向上槽口11逐渐增大,此时槽体1为棱台的形状。下槽口12和上槽口11之间的通道的宽度也是从下槽口12向上槽口11逐渐增大,上槽口11的宽度大于下槽口12的宽度。这样有利于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形成一个内斜的传料洞口,且便于后期传料洞口封堵。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槽口加劲肋2的顶部和上槽口11的顶部平齐,或者所述上槽口加劲肋2的顶部不超出上槽口11的顶部。这避免上槽口加劲肋过于突出而刮伤使用者。
[0032]需要说明的是,下槽口的尺寸和叠合板传料口的尺寸相同,这样下槽口可以对准叠合板传料口。因为下槽口12为阶梯状13,所以下槽口的底部的尺寸是和叠合板传料口的尺寸相同。下槽口可以为一层阶梯的形状,结构如图1所示。下槽口还可以为两层阶梯的形状、三层阶梯的形状、四层阶梯的形状
……
,附图未展示这些形状。
[0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槽口加劲肋和所述下槽口加劲肋通过焊接设置在所述槽体上。焊接,也称作熔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技术。槽体、上槽口加劲肋和下槽口加劲肋可以为硬度较大的铝及其合金、合金结构钢、镁及其合金等。
[0034]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叠合板传料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上槽口加劲肋和下槽口加劲肋;所述槽体包括上槽口和下槽口,所述上槽口和所述下槽口相连通,所述上槽口用于作为混凝土浆液进入模具的通道,所述下槽口为阶梯状,所述下槽口用于对准叠合板传料口,所述槽体的宽度从下槽口非阶梯状区域向上槽口逐渐增大;所述上槽口加劲肋为多个,多个的所述上槽口加劲肋均设置在所述上槽口的内侧壁上,所述上槽口加劲肋用于加固上槽口;所述下槽口加劲肋为多个,多个的下槽口加劲肋均设置在所述下槽口的内侧壁上,所述下槽口加劲肋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仁武赵仕桥方晨施光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城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