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938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盘,具有微型凸起的基底,其中设有用于记录数据的平面部和突出于平面部表面的轨道导轨;并且,该基底表面依次形成反射层、介质层、记录层及保护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盘,不仅可细化轨道以增加光盘的记录密度,而且便于制造此类光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盘,尤其涉及一种在加工光盘的过程中便于增强记录密度及细化轨道的光盘结构。通常利用近场记录驱动器(Near Field Recording Drive)将数据记录于光盘上或从光盘上再现数据时,一光点聚焦于光盘并形成一近场。在近场记录驱动器中,浮动光头(Light Flying Head)与光盘之间相互分开一定间距,以便于在光盘上记录、再现或清除数据时形成近场。与此相关的技术被公开于美国专利号为5,470,627的文献中,下面参照附附图说明图1简单描述该技术的有关细节。图1为通常的近场记录驱动器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装置中,由摆动臂10的支承件12支撑的浮动光头从光盘表面上呈浮起状态。浮动光头包括一个目镜30、安装于目镜30上的滑动片31以及一个电磁线圈(未标注)。图1所示的光盘40为双面记录光盘,由两个具有单记录面的光盘结合而成。在光盘40的基底45的顶面及底面形成凹槽50及平面60。以下介绍图1所示装置进行记录、再现数据操作的原理。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当未进行记录和再现操作时,滑动片31静止于面对光盘40内径的某一停放区(未标注);当进行记录和再现操作时,滑动片31从停放区浮起并移向光盘40的数据区,以执行记录和再现操作。目镜30将从光源(未标注)发出的激光11折射,并向光盘40发射出激光。从目镜30发射出的激光以光点的形式聚焦于光盘40上,并在激光11聚焦于其上的目镜表面与光盘40间形成近场,从而将信息通过近场记录于光盘40上或从光盘40上读出信息。在这里,聚焦于光盘40表面上的光变成热源,对光盘40上的记录层加热,使其温度高于既定温度。当加热过程中电磁线圈通电时,则产生一恒定磁场。磁场的垂直分量在光盘的记录层上形成一垂直的磁性区,以进行数据记录。当再现此记录数据时,浮动光头对处于垂直磁性区的光盘40的表面照射激光并根据从光盘40表面反射出的激光的偏转方向读取数据。即,从覆盖于光盘表面的反射层反射出来的反射光射入目镜30。记录和再现时,通过反射层识别其基底上的平面60和凹槽50的图形形成的轨迹。图2为图1中所用光盘40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的基底45的正面及背面形成有凹槽50和平面60。在凹槽50和平面60上依次形成反射层41、介质层42、记录层43及保护层44。此时,相应于平面60位置的模压板上形成凹坑以用于记录数据;而凹槽50则以雕刻方式形成,以使反射层41以相同厚度涂覆于平面60上,并以此用来增加反射效率。然而,反射层41不能在狭窄的凹槽50内沿其形状均匀涂覆。即,在凹槽50中,根据其楔形变化的形状,反射层41是用模具充填方式对凹槽50深部进行涂覆。此时,不仅反射层41,在其上按序涂覆的介质层42、记录层43和保护层44,充填于凹槽50深部的楔子形状都会变形。参见图2,当具有凹槽50的基底45上依次涂覆反射层41、介质层42、记录层43及保护层44时,可见凹槽50的深度和宽度渐渐变形。如上所述光盘中,在具有凹槽50的基底上涂覆四层或更多层时,凹槽内被溅余颗粒充填,使得通过浮动光头所检测的信号很微弱。虽然存在一种使凹槽宽度均等、凹槽深度加深并细化的方法,但是因制造光盘基底的模具应制成倒V形,故此方法增加了制造光盘的难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光盘,该光盘在形成多层结构时利用狭窄的轨道间距防止凹槽变形,并易于制造高密度光盘。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光盘包括基底及形成于该基底上的反射层、记录层及保护层,其中所述基底具有突出于该基底平面的一组凸起部,而相邻于该凸起之间形成一组平面部。位于基底的凸起部可作为轨道导轨,而位于该凸起部之间所形成的平面部可作为数据记录。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通过下面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优点将变得更明白。图1为已有近场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光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由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盘结构示意图中,光盘400为双面光盘,可在其两面记录数据并从其两面再现数据。光盘400包括基底405,基底405两面各依次形成反射层401、介质层402、记录层403及保护层404。在图3所示的断面结构中,光盘400的顶部和底部以基底405为中心具有对称结构。依次形成于基底表面的反射层401、介质层402、记录层403及保护层404中,介质层和记录层也可统称为记录层。基底405表面包括一组平面部600和突出于此平面部600的一组凸起部500。图3所示的光盘,包括用于将数据记录于基底405表面的平面部600的平坦表面和作为轨道导轨的突出于平面600的凸起500。其中,凸起部500的断面呈倒V字形,并且该凸起具有λ/4的高度(λ为从平面部600表面发出的光的波长)。薄膜形反射层401形成于基底405表面上,在反射层401的外表面形成用于分界的介质层402和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层403。最后,在记录层403上形成透明的保护层404以保护记录层403。保护层404的厚度用以防止由于光盘表面的不均匀发生浮动光头的不稳定浮动和静磨擦现象。为此,所形成的保护层404的厚度大于压刻于基底405表面上的凸起500的高度或用以在其上存储信息的凹坑面(未标注)。并且,具有上述厚度的保护层404的表面保持平坦。如上所述,此时凸起500作为图3所示光盘400的基底405的光盘图案,将模具制造成连续的V形凹槽。因此,便于制造光盘和细化光盘的轨道,从而可增加记录密度。用图3所示的光盘400取代图1所示的光盘40,下面将描述在该光盘40上记录数据或从其上再现数据的过程。激光11射入目镜30,从而在目镜30底部形成一光点。所形成的光点变成一个小点,它与构成目镜30的材料的反射率成反比。光点在射出后进入空气后突然变大。然而,由于光盘400与目镜30很接近,间距为λ/10至λ/5之间,产生近场。于是,光点在保持其尺寸大小的基础上被转移至光盘400上。相反,在再现数据时,光点被涂覆于图3所示光盘400的基底405外表的反射层401反射,并返回至目镜30。此时,因为形成于基底405上的平面600和凸起500通过反射层401识别,可形成跟踪信号轨迹。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光盘为双面光盘。然而,本专利技术也适用于单面光盘。如上所述,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盘的基底上的平面及凸起结构,不仅可细化轨道以增加光盘的记录密度,而且便于制造此类光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包含基底及形成于该基底上的反射层、记录层、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具有突出于该基底平面的一组凸起部,而相邻于该凸起之间形成一组平面部。

【技术特征摘要】
KR 1999-4-16 13453/991.一种光盘,包含基底及形成于该基底上的反射层、记录层、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具有突出于该基底平面的一组凸起部,而相邻于该凸起之间形成一组平面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表面依次形成反射层、记录层及保护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表面依次形成反射层、介质层、记录层及保护层。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庸勋李哲雨郑钟三赵虔晧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