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902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圆度检测装置,支架上支撑有钢管,其特征是:包括两个安装在钢管上扇形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上设有多个指向夹持装置圆心的伸缩杆,两个夹持装置之间设有能够沿开合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与两个夹持装置滑动连接,旋转装置上设有能够沿钢管截面圆心方向上下调节的圆度表;同时驱动多个伸缩杆伸缩,使夹持装置的圆心与钢管的圆心重合,调节圆度表,使圆度表抵靠在钢管上,驱动旋转装置相对于夹持装置旋转,以使圆度表测量钢管表面圆度。通过检测装置的开合,免去因辊轮或者支撑架构的阻挡拆卸和安装装置而浪费不必要的工时,节省工作人员时间,能够实现流水线检测。夹持装置驱动多根伸缩杆同时伸缩,实现不同钢管直径圆度检测。直径圆度检测。直径圆度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度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实际钢管生产行业,常常需要对钢管的圆度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的圆度测量方法有回转轴法、三点法、两点法、投影法以及坐标法等,钢管的直径一般较大且重量也较大,不能使用游标卡尺直接进行测量,使用上述其他圆度测量方法由于需要搬运钢管,将钢管搬到相应的检测设备上,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以及人力成本,导致检测效率低,增加了许多工时,不适合大型钢管的流水线检查。同时,大型钢管放置、在流水线生产时均有辊道或支撑结构阻挡,圆度检测装置检测部分钢管后,由于支架阻挡,要把检测设备拆卸下来,移动穿过支撑钢管结构后,再次进行检测设备安装,增加不必要的工时,费时费力。同时检测设备只能检测同一直径的钢管,不能适用于检测不同管径的钢管,检测形式单一。现有圆度检测装置在钢管的同一直径处都是通过多点检测,难以检测该直径处所有位置的圆度,容易形成误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检测不同管径、装置能够进行开合而方便安装在管径上以检测不同位置的不圆度,能够适用于流水线生产检测的圆度检测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105021159B记载了基于五轴联动的变径钢管双端可变距椭圆度检测系统,包括控制机构及与之联动的检测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所述检测机构包括龙门座及运动机构,所述龙门座包括辊道,所述运动机构由转盘及连接件组成,并于所述转盘及连接件上分别设置多组导轨,所述导轨上包括电机及传感器支架,所述传感器支架上设有传感器,所述辊道两侧分别设有红外开关。实现全自动、无损、非接触、测量双管端内径和外径以及椭圆度的目的,适用于内径大于100mm的不同规格的直线钢管,效率较高。但是该结构的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与第三纵向导轨杆件连接,杆件有一定的距离,杆件若相近与钢管的长度,会产生较大的偏差,操作也复杂耗时,若杆件距离较短,则只能检测钢管较少部位的圆度,使用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圆度检测装置,解决钢管在辊轮或者放置支撑架构上时,检测圆度装置能够不用因辊轮或者支撑架构的阻挡,而检测一段后拆卸下来,绕过阻挡物后安装在钢管上,导致浪费不必要的工时,费时费力,不能实现流水线检测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圆度检测装置,解决只能检测同一直径的钢管,不能适用于检测不同管径的钢管,检测形式单一,现有圆度检测装置在钢管的同一直径处都是通过多点检测,难以检测该直径处所有位置的圆度,容易形成误差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度检测装置,支架上支撑有钢管,其特征是:包括两个安装在钢管上扇形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上设有多个指向夹持装置圆心的伸缩杆,两个夹持装置之间设有能够沿开合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与两个夹持
装置滑动连接,旋转装置上设有能够沿钢管截面圆心方向上下调节的圆度表;同时驱动多个伸缩杆伸缩,使夹持装置的圆心与钢管的圆心重合,调节圆度表,使圆度表抵靠在钢管上,驱动旋转装置相对于夹持装置旋转,以使圆度表测量钢管表面圆度。
[0007]优选的方案中,夹持装置包括镂空结构的环体,环体一侧设有外壳,环体另一侧设有多个盒体,盒体上设有矩形槽。
[0008]优选的方案中,环体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上设有与第一通孔转动连接的传杆件,传杆件一端设有传动轮,传杆件另一端设有齿轮。
[0009]优选的方案中,伸缩杆上设有齿条,传杆件一端的齿轮与伸缩杆上的齿条啮合,伸缩杆抵靠在矩形槽内沿矩形槽滑动。
[0010]优选的方案中,夹持装置还包括多个相对于夹持装置转动的凸轮,多个传杆件的传动轮与皮带滑动连接,多个凸轮抵靠在皮带上。
[0011]优选的方案中,环体一侧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设有驱动轮,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环体,第二电机输出轴贯穿第二通孔,驱动轮抵靠在皮带上;驱动第二电机转动,带动驱动轮转动,以使皮带带动多个传动杆件同时转动,以使多个与传动杆件啮合的伸缩杆同时相对于夹持装置滑动。
[0012]优选的方案中,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旋转环,第一旋转环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旋转环铰接,第一旋转环和第二旋转环内侧均设有环形齿条,两个夹持装置中的一个夹持装置一侧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旋转装置内侧的齿环啮合;第一旋转环与两个第二旋转环闭合时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环,第一旋转环和第二旋转环上的环形齿条形成齿环。
[0013]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旋转环两端设有连杆,连杆上设有通孔,第二旋转环一端设有铰接座,第二旋转环另一端设有连接块,第一旋转环通过连杆抵靠在铰接座内与第二旋转环铰接。
[0014]优选的方案中,旋转装置包括外环,外环抵靠在夹持装置的凹槽内转动,第一旋转环上设有螺纹孔,圆度表上设有丝杆,丝杆与第一旋转环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5]优选的方案中,伸缩杆与钢管之间设有沿钢管轴心方向转动的轮子,轮子与伸缩杆铰接,伸缩杆上设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一端设有第一齿轮,轮子一端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钢管在辊轮或者放置支撑架构上时,检测圆度装置能够通过旋转装置的开合,不用因辊轮或者支撑架构的阻挡,绕过阻挡物后安装在钢管上,免去因辊轮或者支撑架构的阻挡拆卸和安装装置而浪费不必要的工时,较大的节省工作人员的时间。同时通过检测装置的开合,能够实现流水线检测。通过夹持装置驱动多根伸缩杆同时伸缩,从而实现适用于不同钢管直径大小的圆度检测。通过旋转装置相对于钢管旋转,圆度检测装置能检测钢管的同一直径处一周位置的圆度,不容易形成误差。能够通过驱动多个轮子同时沿管径的中轴线方向滑动,从而实现检测圆度装置检测钢管整个位置。本装置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工部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自动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安装在钢管上闭合时的轴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安装在钢管上开合时的轴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安装在钢管上闭合时的正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轴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爆炸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旋转装置打开时的轴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的爆炸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7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钢管1;支架2;夹持装置3;外壳301;凹槽302;环体303;盒体304;矩形槽305;第一通孔306;第二通孔307;传动杆件308;皮带309;凸轮310;旋转装置4;第一旋转环401;第二旋转环402;连杆403;铰接座404;连接块405;螺纹孔406;外环407;伸缩杆5;第一齿轮501;第二齿轮502;轮子6;圆度表7;丝杆701;第一齿轮8;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0;驱动轮11;第三电机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如图1

7中,一种圆度检测装置,支架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度检测装置,支架(2)上支撑有钢管(1),其特征是:包括两个安装在钢管(1)上扇形的夹持装置(3),夹持装置(3)上设有多个指向夹持装置(3)圆心的伸缩杆(5),两个夹持装置(3)之间设有能够沿开合旋转装置(4),旋转装置(4)与两个夹持装置(3)滑动连接,旋转装置(4)上设有能够沿钢管(1)截面圆心方向上下调节的圆度表(7);同时驱动多个伸缩杆(5)伸缩,使夹持装置(3)的圆心与钢管(1)的圆心重合,调节圆度表(7),使圆度表(7)抵靠在钢管(1)上,驱动旋转装置(4)相对于夹持装置(3)旋转,以使圆度表(7)测量钢管(1)表面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圆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夹持装置(3)包括镂空结构的环体(303),环体(303)一侧设有外壳(301),环体(303)另一侧设有多个盒体(304),盒体(304)上设有矩形槽(3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圆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环体(303)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306),第一通孔(306)上设有与第一通孔(306)转动连接的传杆件(308),传杆件(308)一端设有传动轮,传杆件(308)另一端设有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圆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伸缩杆(5)上设有齿条,传杆件(308)一端的齿轮与伸缩杆(5)上的齿条啮合,伸缩杆(5)抵靠在矩形槽(305)内沿矩形槽(305)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圆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夹持装置(3)还包括多个相对于夹持装置(3)转动的凸轮(310),多个传杆件(308)的传动轮与皮带(309)滑动连接,多个凸轮(310)抵靠在皮带(309)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圆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环体(303)一侧设有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一端固设有驱动轮(11),第二电机(10)固定安装在环体(303),第二电机(10)输出轴贯穿第二通孔(307),驱动轮(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峰石弘彭新星张新芳罗红福蔡绪明周海波邓新林马有军彭元超蔡小青陈曦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