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暗挖排桩路基深层置换路基结构、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施工的一种结构及其方法、应用,尤其是涉及一种暗挖 排桩路基深层置换结构与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规模的增加,路基沉降与上拱问题日益显现,引起了 轨道结构平顺性降低,增加了设备管理部门养护维修的工作量,有些工点甚至因 此限速运行。引起路基沉降或上拱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路基填料本身的变形影 响较大,针对此类问题,部分变形严重的工点在运营条件下采用了路基浅层填料 置换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基变形的影响。然而通过对典型路基变形工 点的现场监测分析表明,路基深部的变形往往占有较大比重,对于路基深部变形 引起轨道结构变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填方的路基地段,还缺乏有效的整治措 施。
[0003]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的申请号:CN201810235288.9,专利技术名称:一种 无砟轨道路基上拱的整治方法,然而,该技术方案只能针对路基浅层进行换填, 换填深度大概1.0m,不能解决深部换填的问题;申请号:CN20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暗挖排桩路基深层置换路基的方法,包括对正线整治工艺、带摩擦板路基段整治工艺以及道岔区整治工艺进行总结的整体整治工艺;所述正线整治工艺是针对普通正线路基段的整治工艺;所述带摩擦板路基段整治工艺是针对路桥过渡段轨道结构底部设置摩擦板地段的整治工艺;所述道岔区整治工艺根据底座板的宽度、轨旁设备情况的线路特征参考正线整治工艺及带摩擦板路基段整治工艺进行调整;其特征为:所述整体整治工艺采用纵向分步、横向间隔开挖柱列式排桩的方式置换路基填土,并对轨道结构进行落道调整;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工作槽与排桩开挖根据现场情况调整纵向间隔尺寸开挖工作槽并做好轨道结构支撑,在工作槽底部沿横向间隔一定距离向下开挖方桩孔位,同时进行护壁,至设计深度后灌注混凝土至支承层或底座板下指定位置,转换支撑并做好轨道结构限位,然后进行剩余孔位开挖置换,完成第一步置换单元的置换;步骤2:轨道几何状态调整与灌浆修复重复以上步骤置换所有填料后,调整轨道结构的高程与平面位置,最后进行轨道结构下部灌浆修复;所述正线整治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工作槽暗挖与支撑;步骤2:轨道结构支撑与限位;步骤3:方桩分步施工;步骤4:轨道高程与平面调整;步骤5:轨道结构下灌浆填充;步骤6:线路恢复;所述带摩擦板路基段整治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工作槽暗挖与支撑;步骤2:摩擦板支撑与限位;步骤3:方桩分步施工;步骤4:摩擦板高程与平面调整;步骤5:摩擦板下灌浆填充;步骤6:线路恢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排桩路基深层置换路基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正线整治工艺中工作槽暗挖与支撑步骤进一步包括如下内容:按一定的间距划分纵向置换单元,并开挖第一步置换单元对应的工作槽,即通挖第一步置换单元底座板下基床填料,深度为50cm~150cm,开挖过程中使用可调节高度的钢支撑及时支撑;开挖前,根据工点情况先进行工作槽的支护体系施工,采用微型钢管桩或钢筋混凝土护壁;开挖后,在槽顶安装防水盖板,避免雨水流入工作槽及路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排桩路基深层置换路基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正线整治工艺中轨道结构支撑与限位步骤进一步包括如下内容:在支承层或底座板下安装机械装置对轨道结构进行竖向支撑,同时在路肩及线间设置限位装置对轨道结构进行横向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排桩路基深层置换路基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正线整治
工艺中的方桩分步施工步骤进一步包括如下内容:
①
第一步人工挖孔:在第一步置换单元的槽底划分为多个单元格,采用人工挖孔的方式分步挖除;
②
灌注人工挖孔桩按要求将孔位挖到设计要求深度后,采用混凝土进行回填至支承层或底座板底面50cm~150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阳升,蔡德钩,张千里,陈锋,王鹏程,闫鑫,刘景宇,张新冈,邓逆涛,朱忠林,王立军,刘杰,杜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