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布置的加氢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841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优化布置的加氢站,在站内布置了加氢区、管理营业区、氢气储存区,管理营业区位于加氢区和氢气储存区之间,加氢区、管理营业区和氢气储存区之间设置有安全距离;加氢区和氢气储存区之间连接设置有管沟,管沟内设置有若干氢气探测点;长管拖车、工作车辆和加氢车辆的交通流线是从入口到加氢站区域内完全分离设置,三类车辆的交通流线的往返路径之间完全不交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布局优化,站内分区明确,简洁明了,管沟还设置有探测点,安全性高,并且分区布置配合交通流线不重叠,避免了外来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多余接触,避免了各类车辆的在站内交通拥堵,提高了加氢站的各个区域使用明确,优化布置的特定。优化布置的特定。优化布置的特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布置的加氢站


[0001]本技术涉及加氢站集成设计的
,尤其是一种优化布置的加氢站。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其中,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具有氢燃料能源可再生、低能耗和零排放的环保特点,因此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更具有大好发展前景。
[0003]目前,对于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必须要特定的加氢站进行加氢。但是现目前的加氢站还存在很多规划缺陷,比如加氢区、储氢区和车辆停靠区,都存在相应的布置问题,同时,目前加氢站内的管路大部分都是采用管架方式,影响美观和使用,也存在安全性问题。即使有少量的加氢站采用了区域设置管沟方式,但是也是设置于地面,没有探测点设计,也依然影响美观和使用,存在安全性问题。
[0004]因此,目前加氢站的整体布局几乎是空白,布置方案仅从遵守规范要求的安全距离考虑,并没有从加氢站安全角度出发,系统性考虑站内布局的实用性、美观性和便捷性,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安全性高的优化布置的加氢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优化布置的加氢站,站内分区明确,简洁明了,管沟还设置有探测点,安全性高,并且分区布置配合交通流线不重叠,避免了外来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多余接触,避免了各类车辆的在站内交通拥堵,提高了加氢站的各个区域使用明确,优化布置的特定。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优化布置的加氢站,其特征在于:在加氢站区域内布置了加氢区、管理营业区、氢气储存区,加氢区在区域内一侧,氢气储存区在另一侧,管理营业区位于加氢区和氢气储存区之间,加氢区、管理营业区和氢气储存区之间设置有安全距离,所述安全距离根据加氢站的整个区域进行设计,满足相应的标准或规范要求;加氢区和氢气储存区之间连接设置有埋于地面以下的管沟,所述管沟内设置有若干氢气探测点;长管拖车(储氢车)、工作车辆和加氢车辆的交通流线是从入口到加氢站区域内完全分离设置,三类车辆的交通流线的往返路径之间完全不交叉,其中,长管拖车的交通流线是从加氢站入口到氢气储存区外侧的长管拖车停车区,工作车辆的交通流线是从加氢站入口到管理营业区和氢气储存区之间的安全距离所在区域,加氢车辆的交通流线是从加氢站入口到加氢区的停车区。
[0008]所述管理营业区主要是站房,站房起到分隔加氢区和氢气储存区的作用。
[0009]所述加氢区主要是加氢岛,包括有至少一个加氢机和加氢冷却器。
[0010]对于加氢区的进一步设计还包括:
[0011](1)加氢冷却器埋地布置,可以采用换热盘管。
[0012](2)所述加氢岛顶部设置有罩棚,罩棚直接连接于站房一侧,罩棚覆盖站房和加氢岛之间的安全距离及加氢岛的上空,既美观大方,同时又避免雨天加氢车辆加氢后到营业
室结算时有淋雨的可能。
[0013]所述氢气储存区内分区设置有储氢罐、氢气压缩机、冷水机组、氮气集格、汇流排和顺序控制盘,所述氢气储存区整个区域边缘设置有围栏,围栏上设置有检修出入口,储氢罐、氢气压缩机远离检修出入口。
[0014]对于氢气储存区的进一步设计还包括:
[0015](1)所述冷水机组、氮气集格、汇流排可以位于靠近检修出入口侧。
[0016](2)所述顺序控制盘位于氮气集格、汇流排和储氢罐之间。
[0017](3)所述储氢罐是45MPa的储氢罐。
[0018](4)氢气储存区外侧的长管拖车停车区前设置有卸气柱。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氢气储存区, 在卸气柱与氢气储存区之间设置有实体围墙,既可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也可以防止长管拖车因失控撞向氢气储存区,引起氢气泄漏。
[0019](5)在储氢罐和压缩机之间设置有放空口,当遇检修和突发状况需要放空站内氢气的时候,这种布置方式可最快速度的把氢气全部放出,因为储氢罐和压缩机是站内储氢量最大的两个设备,通过这种快速放空,安全性更高。
[0020]按照相应规范要求,如果设计为三级站,则加氢机与站房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为5m,加氢机与储氢罐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为6m。
[0021]所述加氢站分开单独设置进口和出口,可提高车辆进出加氢效率,避免交通拥挤,提高站内安全。
[0022]所述加氢站内,还可以根据区域内的布局结构在最外缘均设置适当宽度的绿化带,以和外部区域进行分隔。
[0023]根据上述设计,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效果如下:
[0024]1、本技术的所有管路站内全部走管沟布置,站内简洁明了,同时管沟内设氢气监测控制点,一旦发生氢气泄漏马上关断就近阀门。
[0025]2、本技术按照功能分区布置,各区域相对独立并保持了严格的安全距离,并且氢气储存区配置有围栏和实体围墙,只留检修入口,可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也可防止长管拖车因失控撞向储存区,引起氢气泄漏。
[0026]3、实现了长管拖车(储氢车)、工作车辆、加氢车辆的交通流线的完全分离,可以避免站内交通拥堵,提高加氢车辆加注效率,并且完全分开行驶,提高了站内的安全性。
[0027]4、因为储氢罐和压缩机是站内储氢量最大的两个设备,所以在两个设备之间设置放空口,当遇检修和突发状况需要放空站内氢气的时候,这种布置方式可最快速度的把氢气全部放出,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0028]5、加氢站的进口和出口分开单独设置,提高车辆进出加氢效率,避免交通拥挤,提高站内安全。
[0029]6、整体区域通过绿化带隔离,整体美观,独立,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附图标记为:1

管沟,2

加氢机,3

加氢冷却器,4

站房,5

罩棚,6

储氢罐,7

氢气压缩机,8

冷水机组,9

氮气集格,10

汇流排,11

顺序控制盘12

围栏,13

检修出入
口,14

卸气柱,15

实体围墙,16

放空口,17

长管拖车停车区,18

加氢区的停车区,19

进口,20

出口,21

绿化带,22

长管拖车的交通流线,23

工作车辆的交通流线,24

加氢车辆的交通流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化布置的加氢站,在加氢站区域内布置了加氢区、管理营业区、氢气储存区,加氢区在区域内一侧,氢气储存区在另一侧,管理营业区位于加氢区和氢气储存区之间,加氢区、管理营业区和氢气储存区之间设置有安全距离,所述安全距离根据加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布置的加氢站,其特征在于,在加氢站区域内布置有:加氢区,主要是加氢岛,包括有至少一个加氢机(2)和加氢冷却器(3);管理营业区,包括站房(4),所述加氢岛顶部设置有罩棚(5),罩棚(5)直接连接于站房(4)一侧,罩棚(5)覆盖站房(4)和加氢岛之间的安全距离及加氢岛的上空;氢气储存区,分区设置有储氢罐(6)、氢气压缩机(7)、冷水机组(8)、氮气集格(9)、汇流排(10)和顺序控制盘(11),所述氢气储存区整个区域边缘设置有围栏(12),围栏(12)上设置有检修出入口(13),储氢罐(6)、氢气压缩机(7)远离检修出入口(13),所述冷水机组(8)、氮气集格(9)、汇流排(10)位于靠近检修出入口(13)侧,所述顺序控制盘(11)位于氮气集格(9)、汇流排(10)和储氢罐(6)之间;所述管理营业区位于加氢区和氢气储存区之间,加氢区、管理营业区和氢气储存区之间设置有安全距离,所述安全距离根据加氢站的整个区域进行设计;加氢区和氢气储存区之间连接设置有埋于地面以下的管沟(1),所述管沟(1)内设置有若干氢气探测点;从加氢站入口到加氢站区域内完全分离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熹李颖茹徐海奔蒋阳冰李沛倪泰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成都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