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镜面且耐腐蚀的塑胶模具钢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822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镜面且耐腐蚀的塑胶模具钢及其生产工艺,其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C:0.23~0.31%;Si:0.21~0.33%;Mn:0.53~0.72%;Cr:12.55~13.45%;Mo:0.25~0.37%;V:0.25~0.37%;Ni:0.43~0.65%;P≤0.01%;S≤0.003%;Cu≤0.10%;[H]≤1.5ppm;[O]≤15ppm;[N]≤140ppm;Fe余量,V/Mo质量比为1:1,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优化了塑胶模具钢的原料配占比,将Cr和Ni的含量控制在12.55~13.45%、0.43~0.65%,控制V/Mo质量比为1:1,得到的塑胶模具钢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表现出了优异的抛光性能,其钢种制作模具在工业条件下可抛光至14000目。目。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镜面且耐腐蚀的塑胶模具钢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钢
,具体为一种高镜面且耐腐蚀的塑胶模具钢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是先行工业,被称为工业之母,是发展其他工业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模具钢行业飞速发展,特别是塑料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塑料模具钢行业水平的整体发展,但是总体水平与欧美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高镜面模具钢是塑料模具中要求较高的一种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手机、家电及高端电子产品行业,模具材料需要承受高压、腐蚀、磨损等外界因素影响,因此对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发展趋势是大型化和高抛光性能,对模具的抛光性、硬度均匀性、韧性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0003]目前使用较多的塑料模具钢为P20、1.2738、NAK80、1.2343等,前二者可以进行坯料(一般为模块)的工业调质热处理,硬度多控制在32

36HRC之间,使用硬度偏低、模具抛光性及焊接性能差;NAK80的预硬硬度可达38

40HRC之间,然而其塑韧性差、大型模具的硬度均匀性及淬透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开发高镜面高韧性的塑胶模具钢,以替代进口模具钢,提升我国模具制造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镜面且耐腐蚀的塑胶模具钢及其生产工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镜面且耐腐蚀的塑胶模具钢,所述的塑胶模具钢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C:0.23~0.31%;Si:0.21~0.33%;Mn:0.53~0.72%;Cr:12.55~13.45%;Mo:0.25~0.37%;V:0.25~0.37%;Ni:0.43~0.65%;P≤0.01%;S≤0.003%;Cu≤0.10%;[H]≤1.5ppm;[O]≤15ppm;[N]≤140ppm;Fe余量,所述V/Mo质量比为1:1。
[0007]一种耐高温和高韧性的塑胶模具钢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电炉冶炼、精炼、真空脱气、二次真空脱气:将重量百分比为C:0.23~0.31%;Si:0.21~0.33%;Mn:0.53~0.72%;Cr:12.55~13.45%;Mo:0.25~0.37%;V:0.25~0.37%;Ni:0.43~0.65%;P≤0.01%;S≤0.003%;Cu≤0.10%;[H]≤1.5ppm;[O]≤15ppm;[N]≤140ppm;Fe余量的钢料放入电炉中冶炼成钢水,再将制成的钢水放入精炼炉中精炼,最后在VD钢包精炼炉内对钢水进行真空脱气与二次真空脱气处理;
[0009]S2浇注Φ520mm(平均直径)自耗电极:将S1步骤中进行二次真空脱气处理后的钢水浇注到模具内,冷却成型后得到平均直径为520mm的自耗电极电极坯,浇注过程中采用氩气保护浇注并使用封闭式氩气保护罩;
[0010]S3退火:自耗电极电极坯再结晶退火;
[0011]S4锯切冒口:切割掉S3步骤中自耗电极电极坯的冒口和浇道制得自耗电极;
[0012]S5电极焊接:将S4步骤中的自耗电极抛光至见金属色,然后将假电极与自耗电极焊接;
[0013]S6电渣重熔Φ710mm(平均直径)锭:对自耗电极进行电渣重熔,得到钢锭;
[0014]S7高温锻造均质化:对S6步骤中的钢锭进行高温锻造加工,形成一均质化锻件;
[0015]S8锻后球化退火:对S7步骤中的锻件进行球化退火处理;
[0016]S9判切:对S8步骤中的锻件切割取样,用于检验;
[0017]S10超细化处理:对S8步骤中的锻件进行超细化处理;
[0018]S11精整、探伤、检验:对锻件进行表面精整加工后进行喷丸处理,通过UT检测锻件内部缺陷,最后对锻件进行理化检验和尺寸检验;
[0019]S12入库:检验合格后入库并登记。
[0020]优选的,所述S1的电炉冶炼步骤中:
[0021]S101在钢料的熔化期氧气压力控制在0.46~0.52MPa,保持温度≥1560℃,取样分析,并配[Ni]、[Mo]至下限;
[0022]S102氧化期氧气压力控制在0.58~0.72Mpa,吹氧氧化脱碳去磷;
[0023]S103当满足温度大于1650℃,磷含量≤0.001%的条件时,进行拉渣;
[0024]S104加稀薄渣料299kg CaO和79kg CaF2推渣化匀;
[0025]S105开出电炉炉体加FeCr;
[0026]S106吹氧化铬,要求氧压≥0.95MPa;
[0027]S107预还原:飘入Fe

Si粉3.4

5.6kg/t钢,至渣转色变稀;
[0028]S108插入Al 0.59kg/t,补加稀薄渣料525kg CaO和108kg CaF2,推渣均匀加C

Si粉和C

Al粉各3.5

6.0kg/t还原造白渣;
[0029]S109调整[C]、[Mn]、[Cr]、[Mo]、[Ni]的含量;
[0030]S110当满足温度≥1620℃,渣况转白,合金加入时间≥9.5分钟,钢包中加Al 1.5kg/t后出钢。
[0031]优选的,所述S1的精炼步骤中:
[0032]S111加热精炼炉,并加渣料497kg的CaO、81kg的CaF2和C

Si粉还原调整渣系,总体渣量按出钢量的5%控制;
[0033]S112当温度满足≥1570℃且渣白时,加入[V]调整成份,取样分析;
[0034]S113当温度满足≥1650℃,白渣时间≥31min时,加入火砖块2.5~2.95kg/t调整好炉渣流动性,喂AL线。
[0035]优选的,所述S1的真空脱气、二次真空脱气步骤中:VD钢包精炼炉内真空度达69Pa,保真空时间≥15分钟,[H]≤1.5ppm、[N]≤120ppm,二次真空脱气处理12分钟,二次真空脱气后镇静软吹氩时间20~40分钟。
[0036]优选的,所述假电极的直径为299mm,假电极与自耗电极之间的焊缝有效高度≥35mm,其采用ER50

6的焊丝焊接,所述焊缝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引弧板和下引弧板,所述下引弧板采用外圆直径为820mm且厚为10mm的Q235板,所述上引弧板采用尺寸≥300*300mm且厚度≥15mm的一块与自耗电极同钢种钢板,引弧时间88min;自耗电极重量到达385kg时进入补缩,剩余40kg时结束熔炼,熔化率8kg/min,补缩时间75

90min;冷却:模冷95分钟,扣
罩缓冷≤3.8天;冷却后脱罩割除引弧板。
[0037]优选的,所述S2中的液相线温度为1485℃,模具的模温控制在4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镜面且耐腐蚀的塑胶模具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胶模具钢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C:0.23~0.31%;Si:0.21~0.33%;Mn:0.53~0.72%;Cr:12.55~13.45%;Mo:0.25~0.37%;V:0.25~0.37%;Ni:0.43~0.65%;P≤0.01%;S≤0.003%;Cu≤0.10%;[H]≤1.5ppm;[O]≤15ppm;[N]≤140ppm;Fe余量,所述V/Mo质量比为1:1。2.一种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耐高温和高韧性的塑胶模具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电炉冶炼、精炼、真空脱气、二次真空脱气:将重量百分比为C:0.23~0.31%;Si:0.21~0.33%;Mn:0.53~0.72%;Cr:12.55~13.45%;Mo:0.25~0.37%;V:0.25~0.37%;Ni:0.43~0.65%;P≤0.01%;S≤0.003%;Cu≤0.10%;[H]≤1.5ppm;[O]≤15ppm;[N]≤140ppm;Fe余量的钢料放入电炉中冶炼成钢水,再将制成的钢水放入精炼炉中精炼,最后在VD钢包精炼炉内对钢水进行真空脱气与二次真空脱气处理;S2浇注Φ520mm(平均直径)自耗电极:将S1步骤中进行二次真空脱气处理后的钢水浇注到模具内,冷却成型后得到平均直径为520mm的自耗电极电极坯,浇注过程中采用氩气保护浇注并使用封闭式氩气保护罩;S3退火:自耗电极电极坯再结晶退火;S4锯切冒口:切割掉S3步骤中自耗电极电极坯的冒口和浇道制得自耗电极;S5电极焊接:将S4步骤中的自耗电极抛光至见金属色,然后将假电极与自耗电极焊接;S6电渣重熔Φ710mm(平均直径)锭:对自耗电极进行电渣重熔,得到钢锭;S7高温锻造均质化:对S6步骤中的钢锭进行高温锻造加工,形成一均质化锻件;S8锻后球化退火:对S7步骤中的锻件进行球化退火处理;S9判切:对S8步骤中的锻件切割取样,用于检验;S10超细化处理:对S8步骤中的锻件进行超细化处理;S11精整、探伤、检验:对锻件进行表面精整加工后进行喷丸处理,通过UT检测锻件内部缺陷,最后对锻件进行理化检验和尺寸检验;S12入库:检验合格后入库并登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镜面且耐腐蚀的塑胶模具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的电炉冶炼步骤中:S101在钢料的熔化期氧气压力控制在0.46~0.52MPa,保持温度≥1560℃,取样分析,并配[Ni]、[Mo]至下限;S102氧化期氧气压力控制在0.58~0.72Mpa,吹氧氧化脱碳去磷;S103当满足温度大于1650℃,磷含量≤0.001%的条件时,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少俊潘金炼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东大特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