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珠放置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98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珠放置夹具,以解决玻璃珠放置夹具上端管道内有多个珠体时,夹具张开后出现多个玻璃珠同时下落导致玻璃珠不能准确放置于玻璃瓶瓶口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夹具内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对位移产生夹具打开时闭合,夹具关闭时张开的格挡片结构,配合流水线视觉定位装置,使得每颗玻璃珠逐个放置在每个玻璃瓶口上。璃珠逐个放置在每个玻璃瓶口上。璃珠逐个放置在每个玻璃瓶口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珠放置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璃珠放置夹具,涉及玻璃酒瓶生产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酒瓶越来越多姿多彩,出现了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有玻璃酒瓶、塑料酒瓶、陶瓷酒瓶等,并以玻璃酒瓶为最受欢迎,并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酒瓶内涵丰富,已经超出了仅为盛酒容器的概念,赫然变为一种特有的包装艺术品类和雅俗文化的载体;酒瓶在工厂流水线上加工时,在瓶口加盖封闭前,会进入烤花炉中作玻璃瓶瓶体的包装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包括烤花炉中的升温带、高温带、降温带组成,玻璃瓶在烤花炉中经历了高温和低温处理过程,但是玻璃瓶瓶口没有作封闭处理,许多杂质可能通过打开的瓶口进入玻璃瓶内部,影响后续加入酒液的安全质量,其次,玻璃瓶瓶口经过高温和低温后,瓶口可能产生变形对后续加酒过程造成阻碍;现有技术中,玻璃酒瓶生产工厂多采用在玻璃瓶瓶口上放置玻璃珠后再进入烤花炉中烤花作业,该方法简单有效的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但是现有生产过程中该方法只能通过人工手持玻璃珠逐个放置于玻璃酒瓶瓶口上,该过程操作缓慢,效率低,非常影响玻璃酒瓶加工流水线后续工作进程,且人工放置玻璃珠在瓶口上极易产生操作失误,需要先将玻璃珠放置在瓶口上再将玻璃酒瓶放置于流水线上,该操作过程很可能导致玻璃珠在瓶口放置不稳四处掉落,时间增加后多个玻璃珠的掉落,可能影响流水线的正常运行,也可能导致工厂内的工人不慎踩到玻璃珠造成安全事故。
[0003]申请号为CN201822085276.0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泵芯内玻璃珠安装设备,包括支架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支架单元上的安装单元和上下料单元;所述的支架单元包括机座、设置在机座四周的固定支架、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限位圆环;所述的安装单元包括设置在机座上的电机,与电机连接的传动轴,依次布置在传动轴上的齿盘和定位圆盘,安装在定位圆盘周向的编程真空爪,固定在固定支架上的凸轮,在机座一侧的玻璃珠释放器和玻璃珠收集槽;所述的上下料单元包括连接在限位圆环上的进料轨道和出料轨道。该泵芯内玻璃珠安装设备安装稳定,生产连续性好,该申请通过凸轮控制编程真空爪周期性升降,同时编程真空爪自身控制吸附和释放的动作,减少运动过程中的震荡,生产过程中无中断或者重新上料的过程;但是在通过真空爪吸附和释放玻璃珠的过程过于繁杂,且真空爪抓取玻璃珠不稳定,通过真空爪释放玻璃珠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玻璃珠放置夹具,以解决玻璃珠放置夹具上端管道内有多个珠体时,夹具张开后出现多个玻璃珠同时下落导致玻璃珠不能准确放置于玻璃瓶瓶口的情况,本技术通过夹具内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对位移产生夹具打开时闭合,夹具关闭时张开的格挡片结构,配合流水线视觉定位装置,使得每颗玻璃珠逐个放置在每个玻璃瓶口上。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珠放置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珠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限位滑块滑动连接,第一夹持部包括阶梯状圆形通孔,第二夹持部相对于第一夹持部阶梯状圆形通孔上方设置阶梯状闭合格挡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反向滑动打开,第一夹持部阶梯状圆形通孔咬合上方第二夹持部阶梯状闭合格挡部形成格挡片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格挡片结构上方连接玻璃珠送珠通道,所述玻璃珠送珠通道上方设置玻璃珠入口,玻璃珠送珠通道下方出口连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形成的格挡片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同向滑动闭合,玻璃珠送珠通道连通第一夹持部阶梯状圆形通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底面设置半圆形开口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半圆形开口结构和第二夹持部半圆形开口结构相对称设置,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同向滑动闭合形成第一圆形送珠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底面设置第二圆形送珠口,第二圆形送珠口口径小于第一圆形送珠口设置,所述第一圆形送珠口和第二圆形送珠口位于第一夹持部阶梯状圆形通孔下方,和第一夹持部阶梯状圆形通孔形成交错设置关系。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上对称设置第一条状圆形通孔和第二条状圆形通孔,所述第一条状圆形通孔和第二条状圆形通孔形状大小相同,设置于限位滑块底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侧面设置精制螺栓,所述精制螺栓连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顶面和底面,固定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位置夹持中部限位滑块形成整体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珠放置夹具顶部连接旋转送珠管,旋转送珠管连接玻璃珠送珠通道上方的玻璃珠入口,所述旋转送珠管内设置旋转送珠螺纹,所述旋转送珠螺纹间距为2

5mm,螺纹升角为3.25

3.75度。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珠放置夹具,夹具前端设置视觉定位装置,所述视觉定位装置连接控制系统控制夹具张合,本技术夹具内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组合形成格挡片结构,夹具张开时格挡片结构闭合,夹具闭合时格挡片结构张开,通过此动作流程控制夹具上端的玻璃珠输送管道内始终保持只有一颗玻璃珠落入夹具内,在放置玻璃珠的同时,挡住夹具玻璃珠输送管道内其他玻璃珠,避免多个玻璃珠同时下落,同时准确的放置每颗玻璃珠在每个玻璃瓶口上。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玻璃珠放置夹具侧视图;
[0016]图2是玻璃珠放置夹具打开时正面示意图;
[0017]图3是玻璃珠放置夹具闭合时底面示意图;
[0018]图4是玻璃珠放置夹具旋转送珠管俯视图。
[0019]图中标记:1

第一夹持部,101

阶梯状圆形通孔,102

第一条状圆形通孔,2

第二
夹持部,201

阶梯状闭合格挡部,202

第二条状圆形通孔,3

限位滑块,4

第一圆形送珠口,5

第二圆形送珠口,6

精制螺栓,7

旋转送珠管,701

旋转送珠螺纹,702

玻璃珠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数据为优选方案,但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3]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璃珠放置夹具,包括玻璃珠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限位滑块滑动连接,第一夹持部包括阶梯状圆形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珠放置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珠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所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通过限位滑块(3)滑动连接,第一夹持部(1)包括阶梯状圆形通孔(101),第二夹持部(2)相对于第一夹持部(1)阶梯状圆形通孔(101)上方设置阶梯状闭合格挡部(201),所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反向滑动打开,第一夹持部(1)阶梯状圆形通孔(101)咬合上方第二夹持部(2)阶梯状闭合格挡部(201)形成格挡片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珠放置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挡片结构上方连接玻璃珠送珠通道,所述玻璃珠送珠通道上方设置玻璃珠入口(702),玻璃珠送珠通道下方出口连接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形成的格挡片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同向滑动闭合,玻璃珠送珠通道连通第一夹持部(1)阶梯状圆形通孔(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珠放置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底面设置半圆形开口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1)半圆形开口结构和第二夹持部(2)半圆形开口结构相对称设置,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同向滑动闭合形成第一圆形送珠口(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珠放置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涛王鹏王飞何金祥
申请(专利权)人:叙永郎酒东方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