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静电防溢流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20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防静电防溢流控制器,解决了目前控制器的防静电处理效果不好,容易静电起火的危险,导致控制器的使用受到影响的问题,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中部连接有箱体,箱体内壁下端中部连接有防静电板,防静电板上端连接有控制器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工作使得转杆转动带动风扇转动,同时第一滤网对气体内杂质进行过滤,便于对控制器本体进行散热,通过第一防静电网与第二防静电网能够对控制器本体有一定的防静电效果;该新型,通过抽风机工作,连接管道对箱体内部灰尘进行收集,收集的气体进入第一框体内部,通过第二滤网对灰尘进行过滤,能够对箱体内部灰尘进行收集。能够对箱体内部灰尘进行收集。能够对箱体内部灰尘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静电防溢流控制器


[0001]本技术属于控制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防静电防溢流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控制器是指按照预定顺序改变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接线和改变电路中电阻值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装置,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它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即完成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0003]现有的控制器大部分都处于密封状态下,且与控制器连接有电线一般绝缘性较高,但控制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内部温度较高,且控制器的防静电处理效果不好,容易静电起火的危险,导致控制器的使用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防静电防溢流控制器,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控制器的防静电处理效果不好,容易静电起火的危险,导致控制器的使用受到影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静电防溢流控制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中部连接有箱体,箱体内壁下端中部连接有防静电板,防静电板上端连接有控制器本体,箱体内壁连接有第一防静电网,控制器本体外侧连接有第二防静电网,箱体上端连接有壳体,壳体内壁上部连接有隔板,隔板下端中部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两侧均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内部中部连接有转杆,转杆上端与隔板下端连接,转杆下端贯穿延伸至箱体内部连接有风扇,隔板上方连接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一端与壳体内壁一端连接有,第一滤网另一端贯穿延伸至壳体外侧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一侧上下两端均通过固定螺栓与壳体一侧上部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箱体一侧下部连接有第一框体,第一框体下端与底板上端一侧连接,第一框体上端连接有第二框体,第二框体内壁一侧连接有抽风机,抽风机输出端贯穿延伸至第一框体内部,第一框体一侧下部连接有连接管道,连接管道一端贯穿延伸至箱体内部,第一框体内部均连接有第二滤网。
[0007]优选的,所述箱体上端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隔板上端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上端均匀开设有第三通孔。
[0010]优选的,所述箱体与壳体一侧均连接有检修窗,检修窗内部嵌设有密封垫。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一端中部连接有把手,把手上端套设有橡胶垫。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防静电板、第一防静电网、第二防静电网、隔板、电机、转杆、
风扇和第一滤网的设置,同时电机工作使得转杆转动带动风扇转动,气体依次通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进入箱体内部,同时第一滤网对气体内杂质进行过滤,便于对控制器本体进行散热,通过第一防静电网与第二防静电网能够对控制器本体有一定的防静电效果;
[0014](2)、该新型,通过第一框体、第二框体、抽风机、连接管道和第二滤网的设置,抽风机工作,连接管道对箱体内部灰尘进行收集,收集的气体进入第一框体内部,通过第二滤网对灰尘进行过滤,能够对箱体内部灰尘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2的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板;2、箱体;3、防静电板;4、控制器本体;5、第一防静电网;6、第二防静电网;7、壳体;8、隔板;9、电机;10、第一皮带轮;11、传动带;12、第二皮带轮;13、转杆;14、风扇;15、第一滤网;16、连接板;17、固定螺栓;18、第一框体;19、第二框体;20、抽风机;21、连接管道;22、第二滤网;23、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25、第三通孔;26、检修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由图1

图4给出,本技术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中部连接有箱体2,箱体2内壁下端中部连接有防静电板3,防静电板3上端连接有控制器本体4,箱体2内壁连接有第一防静电网5,对控制器本体4进行防静电设置,控制器本体4外侧连接有第二防静电网6,箱体2上端连接有壳体7,壳体7内壁上部连接有隔板8,隔板8下端中部连接有电机9,电机9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0,第一皮带轮10两侧均通过传动带11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2,便于带动风扇14进行转动,第二皮带轮12内部中部连接有转杆13,转杆13上端与隔板8下端连接,转杆13下端贯穿延伸至箱体2内部连接有风扇14,隔板8上方连接有第一滤网15,第一滤网15一端与壳体7内壁一端连接有,第一滤网15另一端贯穿延伸至壳体7外侧连接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一侧上下两端均通过固定螺栓17与壳体7一侧上部固定连接。
[0023]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箱体2一侧下部连接有第一框体18,第一框体18下端与底板1上端一侧连接,第一框体18上端连接有第二框体19,第二框体19内壁一侧连接有抽风机20,便于对箱体2内部灰尘进行收集,抽风机20输出端贯穿延伸至第一框体18内部,第一框体18一侧下部连接有连接管道21,连接管道21一端贯穿延伸至箱体2内部,第一框体18内部均连接有第二滤网22。
[0024]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箱体2上端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23,便于气体进入箱体2内部,也方便对箱体2内部进行过滤。
[0025]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隔板8上端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24,便于气体进入壳体7内部。
[0026]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壳体7上端均匀开设有第三通孔25,便于气体进入壳体7内部。
[0027]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箱体2与壳体7一侧均连接有检修窗26,检修窗26内部嵌设有密封垫,对箱体2与壳体7内部进行检修。
[0028]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连接板16一端中部连接有把手,把手上端套设有橡胶垫,便于对第一滤网15进行清洗与更换。
[0029]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打开检修窗26,将控制器本体4放置于防静电板3上端,通过第一防静电网5与第二防静电网6能够对控制器本体4有一定的防静电效果,同时电机9工作带动第一皮带轮10转动,使得传动带11传动,带动第二皮带轮12转动,使得转杆13转动带动风扇14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静电防溢流控制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中部连接有箱体(2),箱体(2)内壁下端中部连接有防静电板(3),防静电板(3)上端连接有控制器本体(4),箱体(2)内壁连接有第一防静电网(5),控制器本体(4)外侧连接有第二防静电网(6),箱体(2)上端连接有壳体(7),壳体(7)内壁上部连接有隔板(8),隔板(8)下端中部连接有电机(9),电机(9)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0),第一皮带轮(10)两侧均通过传动带(11)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2),第二皮带轮(12)内部中部连接有转杆(13),转杆(13)上端与隔板(8)下端连接,转杆(13)下端贯穿延伸至箱体(2)内部连接有风扇(14),隔板(8)上方连接有第一滤网(15),第一滤网(15)一端与壳体(7)内壁一端连接,第一滤网(15)另一端贯穿延伸至壳体(7)外侧连接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一侧上下两端均通过固定螺栓(17)与壳体(7)一侧上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静电防溢流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一侧下部连接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相国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宁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