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盘类零部件的平面粗糙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603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盘类零部件的平面粗糙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焊接有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壳体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蜂鸣器,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波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手持第一杆体,使得轮体在第六板体的上表面滚动并且施加一定的压力,利用压力传感器对第六板体施加给轮体的反作用力进行检测,凹凸不平的部位与平整表面压力数据不同,然后利用中央处理器对压力数据进行分析,蜂鸣器对异常数据进行提醒,进而将不合格品剔除,提高了检测的工作效率,且提高了判断数据的准确性。的准确性。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盘类零部件的平面粗糙度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盘类零部件的生产
,具体为一种用于盘类零部件的平面粗糙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制造业是所有与制造有关的行业的总称,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一方面为全社会日用消费品生产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也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和装备,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机电产品日趋精密和复杂,且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改型频繁,用户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中小批量的零件生产越来越多,这就对制造业提出高精度、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要求,所以在一些零部件出厂前进行检测是必要的。
[0003]一、现有的盘类零部件的平面粗糙度检测装置通常利用触针法读表的形式对零部件的表面进行检测,由于触针法接触的点位较少,且读表具有一定的误差,这样不仅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判断数据不准确;
[0004]二、现有的盘类零部件的平面粗糙度检测装置在检测完毕后对零件进行卸料时,由于零件表面较为平整,使得零件表面与工作台之间不存在缝隙,进而使得搬运困难,需要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最终降低了检测效率,为此,提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盘类零部件的平面粗糙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二板体(2),所述第二板体(2)的一侧焊接有第三板体(3),所述第三板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4),所述壳体(4)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中央处理器(5),所述壳体(4)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蜂鸣器(6),所述壳体(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波纹管(11),所述波纹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体(12),所述第一杆体(12)的一端焊接有第四板体(13),所述第四板体(13)的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五板体(15),两个所述第五板体(15)相邻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杆体(16),两个所述第二杆体(16)相邻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轮体(14),所述轮体(14)的外侧壁粘接有延展层(17),所述延展层(17)的内部嵌接有等距分布的压力传感器(18),所述第三板体(3)的上表面焊接有基座(7),所述基座(7)的一侧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内侧壁安装有显示屏(9),所述第三板体(3)的上表面安装有等距排列的功能按键(10),所述第一板体(1)的上方设有第六板体(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盘类零部件的平面粗糙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的内部开设有槽体(20),所述槽体(20)的内部顶壁与内部底壁对称开设有两个通槽(21),所述槽体(20)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七板体(22),所述第七板体(22)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三杆体(23),所述第三杆体(23)的外侧套设有弹簧(2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
申请(专利权)人:贝原合金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