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絮凝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74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絮凝池,其能通过制造涡旋来减少死水区的产生从而提高絮凝效果。其包括池体、进水口和排水口,池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级池、第二级池、第三级池、第四级池和出口池,第一级池内安装有竖直布置的立式双层搅拌器,立式双层搅拌器包括搅拌桨叶一和搅拌桨叶二,搅拌桨叶一包括十字杆和安装在十字杆上的搅拌棒,搅拌桨叶二包括折叶搅拌桨叶和搅拌盘;第二级池内通过交替使用的上折板和下折板分隔形成大于一个的搅拌室,上折板与池体底部具有间隙,下折板与池体顶部具有间隙,搅拌室内分别安装有水平布置的水平搅拌器;第三级池内设有微涡流絮凝器;第四级池内设有网格絮凝器;出口池内设有蜂窝直管填料。出口池内设有蜂窝直管填料。出口池内设有蜂窝直管填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絮凝池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机械絮凝池。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和生活给水处理工艺中絮凝反应过程是以形成絮体为中心的单元净化过程,其效果是由絮凝剂的化学作用和絮凝反应设施的物理作用两个方面来决定的。原有矩形往复式絮凝池中普遍存在死水区,死水区的存在,不仅容易形成沉积物的堆积,而且严重阻碍了水流的运动,絮凝效果不好,最终不能达到水质处理的质量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传统絮凝池会存在死水区影响絮凝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絮凝池,其能通过制造涡旋来减少死水区的产生从而提高絮凝效果。
[0004]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机械絮凝池,其包括池体、进水口和排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级池、第二级池、第三级池、第四级池和出口池,所述第一级池一侧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出口池一侧设有所述排水口,所述第一级池内安装有竖直布置的立式双层搅拌器,所述立式双层搅拌器包括搅拌桨叶一和搅拌桨叶二,所述搅拌桨叶一包括十字杆和安装在所述十字杆上的搅拌棒,所述搅拌桨叶二包括折叶搅拌桨叶和搅拌盘;所述第二级池内通过交替使用的上折板和下折板分隔形成大于一个的搅拌室,所述上折板与池体底部具有间隙,所述下折板与池体顶部具有间隙,所述搅拌室内分别安装有水平布置的水平搅拌器;所述第三级池内设有微涡流絮凝器;所述第四级池内设有网格絮凝器;所述出口池内设有蜂窝直管填料。
[0005]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06]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级池的底部连接;/>[0007]所述立式双层搅拌器、所述水平搅拌器还分别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通过减速器与电机连接;
[0008]所述微涡流絮凝器具有不同直径。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工业和生活给水进入第一级池,通过立式双层搅拌器进行搅拌,两种不同的搅拌机构使搅拌强度增大,速度梯度变大,相互接触碰撞的机会增加,减少死水区的产生,之后水进入第二级池,受到折板和水平搅拌器的湍流涡旋的离心惯性的作用,因水平搅拌器转动方向与水流方向平行可以减少水流的水头损失,同时增加水流的流速,在湍流中充满着大大小小的涡旋由于水流沿折板竖向上下流动,多次转折,改变水流方向,形成众多小涡旋,从而增加原水中颗粒碰撞频率,减少死水区的产生,促使松散的絮体受到水流剪切二次断开成为小絮体;之后水进入第三级池,受到微涡流絮凝球的作用,利用微涡旋反应原理促使水中细小颗粒的迁移与碰撞凝聚,悬浮的絮体对细小絮体产生吸附作用,可得到很好的絮凝效果;最后水进入第四级池,受到网格絮凝器的作用,涡旋更接近于絮粒尺寸 ,增加了絮粒碰撞机会,减少了大量积泥,絮凝时间短 ,絮凝效果好;水
通过出口池内经蜂窝直管填料,能对给水沉淀,得到符合标准的使用水。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主视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
[0012]图3为搅拌桨叶一示意图;
[0013]图4为搅拌桨叶二示意图;
[0014]图5为水平搅拌器的搅拌桨叶示意图;
[0015]图6为搅拌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机械絮凝池,其包括池体、进水口100和排水口200,池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级池1、第二级池2、第三级池3、第四级池4和出口池5,进水口100与第一级池1的底部连接,出口池5一侧设有排水口200,第一级池1内安装有竖直布置的立式双层搅拌器11,立式双层搅拌器11包括搅拌轴12、如图3所示的搅拌桨叶一13和如图4所示的搅拌桨叶二14,搅拌轴12通过减速器15与电机16连接,结合图3搅拌桨叶一13包括十字杆131和安装在十字杆131上的搅拌棒132,搅拌棒132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形状,搅拌桨叶二14包括六折叶搅拌桨叶141和搅拌盘142;第一级池1和第二级池2之间通过隔板6隔开,并且第二级池2的入口位于顶部,第二级池2内通过交替使用的上折板21和下折板22分隔形成大于一个的搅拌室,图中为3个,上折板21与池体底部具有间隙,下折板22与池体顶部具有间隙,水通过间隙进入搅拌室,搅拌室内针对折板中央位置分别安装有水平布置的水平搅拌器23,水平搅拌器23包括搅拌轴和双层的如图5所示的搅拌桨叶三231,搅拌轴通过减速器与电机连接;第二级池2和第三级池3之间通过下折板22隔开,第三级池3内设有两种不同直径的微涡流絮凝器31(微涡流絮凝球),其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常见的微涡流絮凝器结构可以参见公开号CN2753722Y,一种微涡流絮凝器,本方案中的两种微涡流絮凝器也可以分别由其最大切圆面边缘的爪手和加强筋相互扣合而构成;第三级池3和第四级池4之间通过隔板隔开,第四级池4内设有网格絮凝器41,其由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竖井串联而成,其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得到;出口池5内设有蜂窝直管填料51,蜂窝直管填料51可以由很多条状的小正六角管用热熔法加工组合而成。
[0017]工业和生活给水进入长方体的絮凝池的进水口100,首先给水进入第一级池1,受到池内立式双层搅拌器11的作用,即先受到搅拌浆叶一13的十字杆131上多个搅拌棒132作用,进而受到六折叶搅拌桨叶141的作用,可以减少水流的水头损失,同时增加水流的流速;其次给水进入第二级池2内,受到折板作用,多次转折,形成众多小涡旋,从而增加原水中颗粒碰撞频率,同时受到双层搅拌桨叶三231作用,形成单位功率产生的流量大,剪切速率小,混凝效率高;给水进入第三级池3,受到其内放置2种大小不同直径的微涡流絮凝器作用,促使水中细小颗粒的迁移与碰撞凝聚,悬浮的絮体对细小絮体产生吸附作用,可得到很好的絮凝效果;第四级池4内放置网格絮凝器41,其由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竖井串联而成,增加了絮粒碰撞机会,减少了大量积泥的可能性,絮凝效果好,最后,给水在出口池5内经过蜂窝直管填料51,给水沉淀,由排水口200排出。
[0018]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絮凝池,其包括池体、进水口和排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级池、第二级池、第三级池、第四级池和出口池,所述第一级池一侧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出口池一侧设有所述排水口,所述第一级池内安装有竖直布置的立式双层搅拌器,所述立式双层搅拌器包括搅拌桨叶一和搅拌桨叶二,所述搅拌桨叶一包括十字杆和安装在所述十字杆上的搅拌棒,所述搅拌桨叶二包括折叶搅拌桨叶和搅拌盘;所述第二级池内通过交替使用的上折板和下折板分隔形成大于一个的搅拌室,所述上折板与池体底部具有间隙,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