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人体姿态识别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63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人体姿态识别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盖体,其为一底部敞开的空腔框架结构,所述盖体的空腔框架结构中固定安装有传感器,所述盖体底部两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横向间隔设置;底座,其上纵向开设有凹腔,所述盖体底部嵌设在所述凹腔中,所述凹腔两侧的所述底座上还对称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第一侧连接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的自由端活动设置有定位拉杆,所述定位拉杆与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所述定位拉杆横向贯穿所述定位槽延伸设置在所述凹腔内;其中,内置有所述传感器的所述盖体底部通过所述定位拉杆限位安装在所述定位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传感器安装和拆卸的有益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人体姿态识别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人体姿态识别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具有人体姿态识别功能智能穿戴产品,其内通常设有用于采集人体姿态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三轴陀螺仪传感器等,传感器都存在“零偏”偏移现象,传感器一般需要对自身进行校正和矢量计算,现有的传感器通常直接贴装在本体的控制器线路板上,这种安装方式便于智能穿戴设备中印制线路板的生产。但是,由于传感器在智能穿戴设备中的频繁使用,传感器容易出现故障,而传感器直接安装在线路板上,不便于传感器的拆卸和维修,且容易在拆卸时影响或损坏线路板上的其它元器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这种安装方式会降低线路板的集成度,直接导致设备本体的体积也变大,不符合现代市场对智能穿戴设备体积小,便于携带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感器安装拆卸不便,不便于维修和安装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具有人体姿态识别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
[0005]盖体,其为一底部敞开的空腔框架结构,所述盖体的空腔框架结构中固定安装有传感器,所述盖体底部两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横向间隔设置;
[0006]底座,其上纵向开设有凹腔,所述盖体底部嵌设在所述凹腔中,所述凹腔两侧的所述底座上还对称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第一侧连接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的自由端活动设置有定位拉杆,所述定位拉杆与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所述定位拉杆横向贯穿所述定位槽延伸设置在所述凹腔内;
[0007]其中,内置有所述传感器的所述盖体底部通过所述定位拉杆限位安装在所述定位孔中。
[0008]优选的是,所述传感器外壳延伸设置有一对中心轴线互相垂直的螺纹杆,横向设置的所述螺纹杆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盖体的内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一一对应的安装螺孔,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螺纹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螺孔中。
[0009]优选的是,所述传感器外壳上还延伸设置有三个出线端,所述出线端位于所述螺纹杆的相对面。
[0010]优选的是,所述底座底部还横向贯穿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凹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在安装位置的所述定位孔对齐连通。
[0011]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拉杆由与所述第一压簧自由端焊接的第一部和与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内侧端的第二部组成,所述第一部限位设置在定位槽第一侧,所述第二部横向
贯穿所述通孔限位安装在所述定位孔中。
[0012]优选的是,所述凹腔底部还设置有顶出部,所述顶出部位于所在安装位置的所述盖体的下方,所述顶出部包括焊接在所述凹腔底部的第二压簧和与所述第二压簧连接的弹片。
[0013]优选的是,所述通孔下方的所述凹腔内壁上还纵向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弹片纵向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槽中,安装后,所述弹片的上表面与所述盖体的下底面抵触。
[0014]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5]1、传感器通过螺纹杆固定安装在与螺纹杆一一对应的安装螺孔中,从而保证了传感器水平安装在盖体内。定位拉杆横向贯穿定位槽延伸设置在用于容纳盖体的凹腔内且盖体的两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定位孔,定位孔横向间隔设置,从而使得内置有传感器的盖体底部通过定位拉杆限位安装在定位孔中,保证了盖体的水平安装在底座上,最终实现了安装在穿戴设备盖体上的传感器的稳固便捷安装,具有便捷安装的优点。
[0016]2、由于盖体的底部设有顶出部,盖体限位安装在底座底部时,先将对盖体表面施加向下的压力,同时将定位拉杆从盖体中拉出,此时第一压簧处于压缩状态,直至盖体上的定位孔与通孔对齐连通,再将定位拉杆横向贯穿通孔并限位安装在盖体的定位孔中,第一压簧处于自由状态,位于盖体底部的第二压簧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要对传感器进行维修或置换时,便于将盖体与穿戴设备的底座分离,具有便于拆卸的优点。
[0017]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传感器与盖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顶出部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盖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人体姿态识别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图1~6 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包括:盖体3和底座1,盖体3为一底部敞开的空腔框架结构,盖体3的空腔框架结构中固定安装有传感器2,盖体3底部两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定位孔31,定位孔31横向间隔设置;底座1上纵向开设有凹腔11,盖体3底部嵌设在凹腔11中,凹腔11两侧的底座1上还对称开设有定位槽12,定位槽第一侧121连接有第一压簧13,第一压簧13的自由端活动设置有定位拉杆14,定位拉杆14与定位孔31一一对应,定位拉杆14横向贯穿定位槽12延伸设置在凹腔11内;内置有传感器 2的盖体3底部通过定位拉杆14限位安装在定位孔31中,从而保证了盖体3 的水平安装在底座1上,最终实现了安装在穿戴设备盖
体上的传感器的稳固便捷安装,具有便捷安装的优点。
[0026]具体的,传感器2外壳延伸设置有一对中心轴线互相垂直的螺纹杆21,横向设置的螺纹杆21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平行,盖体3为一底部敞开的空腔框架结构,盖体3的内腔壁上开设有与螺纹杆21一一对应的安装螺孔32,传感器2通过螺纹杆21固定安装在安装螺孔32中。螺纹杆21相对面的传感器2与盖体3间隔设置,传感器2外壳上还延伸设置有三个出线端22,出线端22位于螺纹杆21的相对面。由于传感器2上横向设置的螺纹杆21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传感器2通过螺纹杆21固定安装在与螺纹杆21一一对应的安装螺孔32中,从而保证了传感器2水平安装在盖体3内。
[0027]具体的,为保证定位拉杆14延伸设置在凹腔11中并限位在盖体3底部,底座1底部还横向贯穿开设有用于连通定位槽12和凹腔11的通孔15,通孔 15与所在安装位置的定位孔31对齐连通。定位拉杆14由与第一压簧13自由端焊接的第一部141和与垂直设置在第一部141内侧端的第二部142组成,第一部141限位设置在定位槽第二侧122,第二部142横向贯穿通孔15限位安装在定位孔31中。本技术中的传感器2内置在盖体3内,定位拉杆 14横向贯穿定位槽12延伸设置在用于容纳盖体3的凹腔11内且盖体3的两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定位孔31,定位孔31横向对称开设,从而使得内置有传感器2的盖体3底部通过定位拉杆14限位安装在定位孔3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人体姿态识别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3),其为一底部敞开的空腔框架结构,所述盖体(3)的空腔框架结构中固定安装有传感器(2),所述盖体(3)底部两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定位孔(31),所述定位孔(31)横向间隔设置;底座(1),其上纵向开设有凹腔(11),所述盖体(3)底部嵌设在所述凹腔(11)中,所述凹腔(11)两侧的所述底座(1)上还对称开设有定位槽(12),定位槽第一侧(121)连接有第一压簧(13),所述第一压簧(13)的自由端活动设置有定位拉杆(14),所述定位拉杆(14)与所述定位孔(31)一一对应,所述定位拉杆(14)横向贯穿所述定位槽(12)延伸设置在所述凹腔(11)内;其中,内置有所述传感器(2)的所述盖体(3)底部通过所述定位拉杆(14)限位安装在所述定位孔(31)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人体姿态识别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2)外壳延伸设置有一对中心轴线互相垂直的螺纹杆(21),横向设置的所述螺纹杆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盖体(3)的内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21)一一对应的安装螺孔(32),所述传感器(2)通过所述螺纹杆(21)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螺孔(32)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人体姿态识别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2)外壳上还延伸设置有三个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龙王保根吴海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亿达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