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钮操作组件和家用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50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旋钮操作组件和家用电器,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旋钮操作组件包括操作旋钮;以及,编码器,具有基座和连接在基座上的旋转轴,操作旋钮带动旋转轴同步动作,基座响应旋转轴的动作而产生相应的电气信号;以及,与基座连接的限位件,用于径向限位操作旋钮,编码器通过限位件间接径向限位操作旋钮,由于限位件连接在编码器的基座上构成一个组件,二者间能保持很好的同轴度,且限位件与操作旋钮之间的配合公差不受其他零部件装配公差的限制,从而能在不影响操作旋钮动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小限位件与操作旋钮之间的配合公差,减少操作旋钮的晃动感,提升操作体验。提升操作体验。提升操作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钮操作组件和家用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旋钮操作组件和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用电器的追求越来越高,希望快速、准确地设定自己需要的模式,很多家用电器的操作是通过旋钮操作组件来实现,但现有的旋钮操作组件由于部件加工误差和装配方式存在晃动较大的问题。
[0003]为了改善上述不足,在授权公告号CN207987546U,名称为操作组件以及具备该操作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操作组件,其包括,操作旋钮、周壁单元、基板支承构件、编码器、配线基板,操作旋钮包括旋钮部和动作轴单元,动作轴单元包括动作轴单元筒状部和动作轴。组装顺序为编码器从基板支承构件后面孔穿过并固定,配线基板与基板支撑构建后侧固定,周壁单元从基板支撑构件前侧插入,然后将动作轴单元从后侧压入到旋钮部内,从而组成操作旋钮,最后操作旋钮从基板支撑构件前侧插入编码器杆部中,动作轴与编码器杆部插接,组装后,周壁单元的内周面与动作轴单元筒状部的外周面滑动接触。以期通过上述装配结构在使用者左右旋转操作旋钮时抑制操作旋钮的晃动。
[0004]但该技术并未有效解决旋钮结构配合部位的晃动,使用者操作旋钮操作组件时仍有较大晃动,主要原因是操作旋钮的径向限位主要通过周壁单元实现,其配合间隙设计值较大,主要由两个因素导致:1、该专利中,通过周壁单元径向限位操作旋钮,在实际装配中,两部件之间难以达到零距离完美配合,存在装配公差,在该专利中,编码器与基板支撑构件后面孔配合时需要预留第一装配公差,周壁单元的内周面与动作轴单元筒状部配合时需要预留第二装配公差,因此实际装配后,若想实现周壁单元与编码器之间同轴度配合,则周壁单元和动作轴单元筒状部之间限位间隙须放大,实际为第一装配公差和第二装配公差的累加。2、操作旋钮的动作轴与编码器杆部全包裹式配合,编码器杆部与编码器基座在轴向上有公差偏位,当操作旋钮组装到编码器杆部上时,由于包裹式固定方式导致操作旋钮相对编码器的同轴度受杆部公差影响较大,导致设计周壁单元和动作轴单元筒状部之间限位间隙时,考虑该因素的影响须进一步增大设计间隙,从而导致旋钮操作组件在使用时存在较大晃动,且全包裹式配合不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旋钮操作组件,至少可以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旋钮操作组件,包括:
[0008]操作旋钮;以及,
[0009]编码器,具有基座和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旋转轴,所述操作旋钮带动所述旋转轴同步动作,所述基座响应所述旋转轴的动作而产生相应的电气信号;以及,
[0010]与所述基座连接的限位件,用于径向限位所述操作旋钮。
[0011]采用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0012]基于现有技术中因累积公差问题导致编码器旋钮晃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案是将用于径向限位操作旋钮的限位件连接在编码器的基座上,换言之,编码器通过限位件间接径向限位操作旋钮,由于限位件连接在编码器的基座上构成一个组件,限位件与操作旋钮之间的配合公差不受其他零部件装配公差(比如编码器组装到家用电器操作面板时的装配公差)的限制,从而能在不影响操作旋钮动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小限位件与操作旋钮之间的配合公差,减少操作旋钮的晃动感,提升操作体验。
[0013]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基座同轴心,从而减小限位件与基座之间装配公差的影响。
[0014]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旋转轴同轴心,从而保证旋转轴和操作旋钮具有更好的同轴度。
[0015]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旋钮包括操作部和由所述操作部一侧轴向延伸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旋转轴插接,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旋转轴同步动作。
[0016]通过旋转操作部选择工作模式,传动部跟随操作部同步旋转,并带动编码器的旋转轴在基座中同步动作而产生相应的电气信号。
[0017]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包括装配部和筒状的限位部,所述装配部与基座连接,所述限位部套设在所述传动部外以径向限位所述传动部。
[0018]限位部采用筒状结构,从而对传动部进行整个圆周的全方位径向限位,对称平衡,径向限位效果更好,使操作旋钮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轴心在中间固定不变,操作更顺滑。
[0019]作为优选,所述传动部上靠近操作部的部位被所述限位部径向限位。
[0020]编码器的旋转轴一般采用金属材料,转动次数较多后,可能会出现弯折等形变情况,致使其轴心改变,旋转轴旋转时的旋转中心与其轴心不重合,出现摆动现象,并带动与其插接的传动部摆动,从而会影响操作旋钮的稳定性,限位部对传动部径向限位,以改善摆动现象,传动部越靠近限位结构的位置,则摆动幅度越小,本方案中的传动部是由操作部一侧轴向延伸出的,因此限位的位置越靠近操作部,越能有效减小操作部的摆动,从而降低旋转轴轴心偏移对整个操作旋钮的影响。
[0021]作为优选,所述装配部具有适配所述基座的通孔,所述装配部与所述基座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螺纹结构、键槽结构、卡接结构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连接。
[0022]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上端径向向外延伸出凸台,所述操作部上设有与所述凸台卡接的卡钩。
[0023]采用该结构,将操作旋钮向限位部压入时,凸台带动限位部上端向内周侧弹性变形,卡钩卡入凸台下端面,以实现对操作旋钮的轴向限位,防止操作旋钮被拔出。
[0024]作为优选,所述操作部与所述限位部上端面之间具有轴向间距,所述旋转轴能响应所述操作部的按压动作而相对所述基座产生轴向位移,所述轴向间距大于等于所述轴向位移。
[0025]对操作部的操作包括转动动作和按压动作,旋转轴为了响应操作部的同步动作会在基座中产生相对旋转和轴向移动,旋转轴在基座中轴向移动时,传动部在限位部中同步轴向滑动,旋转轴在基座中的轴向移动具有最大预设值,即按压行程值,为了顺利达到按压
行程值,所述操作部与所述限位部上端之间的轴向间距必须大于等于按压行程值。
[0026]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基座一体成型。
[0027]作为优选,所述传动部具有轴向设置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避空段和传动段,所述旋转轴贯穿所述传动段并与所述传动段以周向相对固定的方式配合,所述旋转轴进入所述避空段的部分全部避空。
[0028]旋转轴与传动段周向相对固定是指两者在周向上保持相对静止,基于现有技术中传动部与旋转轴的配合采用全包裹型,不便于安装的问题,本方案中,旋转轴与传动部采用局部固定连接的配合方式,降低了对两部件的加工精度及配合精度的要求,更便于加工和安装。
[0029]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轴具有连接所述基座的固定端和远离所述固定端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避空段内,所述旋转轴上与所述传动段配合的部位相较所述自由端更靠近所述固定端。
[0030]旋转轴转动次数较多后,可能会出现弯折等形变情况,致使其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旋钮操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旋钮;以及,编码器,具有基座和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旋转轴,所述操作旋钮带动所述旋转轴同步动作,所述基座响应所述旋转轴的动作而产生相应的电气信号;以及,与所述基座连接的限位件,用于径向限位所述操作旋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操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基座同轴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操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旋转轴同轴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操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旋钮包括操作部和由所述操作部一侧轴向延伸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旋转轴插接,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旋转轴同步动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钮操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装配部和筒状的限位部,所述装配部与基座连接,所述限位部套设在所述传动部外以径向限位所述传动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钮操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上靠近所述操作部的部位被所述限位部径向限位。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钮操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具有适配所述基座的通孔,所述装配部与所述基座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螺纹结构、键槽结构、卡接结构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钮操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上端径向向外延伸出凸台,所述操作部上设有与所述凸台卡接的卡钩。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钮操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与所述限位部上端之间具有轴向间距,所述旋转轴能响应所述操作部的按压动作而相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伟军廖洋周小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