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电板的行走装置和光伏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414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电板的行走装置和光伏系统,包括四个支架组件、四个转轴组件和行走组件;支架组件包括两个分支架和扭轴组件,两个分支架通过扭轴组件连接,扭轴组件设置有扭动方向,同一支架组件的两个分支架分别绕扭动方向转动;四个支架组件首尾依次连接,相邻两个支架组件的分支架通过一个转轴组件连接,转轴组件设置第二轴向,相邻两个支架组件分别绕第二轴向转动,第二轴向与扭动方向非平行布置;行走组件连接在支架组件或转轴组件上并驱动支架组件行走。本案不仅能够在平面内实现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形态移动,还能够在不共面的多个平面上的实现自由形变,以适应不同行走面,使行走装置保持正常行走。使行走装置保持正常行走。使行走装置保持正常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光伏电板的行走装置和光伏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运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电板的行走装置和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其是一种利用电池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的光伏电板进行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到光伏电板,继而光伏电板可产生为电能。且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类,一种是集中式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发电系统,一种是分布式如工商企业厂房屋顶或民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0003]而在大型西北地面光伏发电系统中,为配合更好的光照辐射,光伏电板不仅要倾角布置,且连续布置的光伏电板的延伸方向也需要适配地沿非直线延伸,相邻的光伏电板之间不仅在水平方向存在错位,以实现水平方向转弯,且在竖直方向也存在落差,以适配地形的升降,继而需要搭配相应的轨道连接。
[0004]在实际情况中,行走装置在光伏组串上行走时,受上下行走轮驱动力差异或轨道面差异等因素影响,导致行走机构行走过程中出现上下行走轮无法按照预定位移行走,容易出现“上快下慢”或“上慢下快”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在爬坡过程中时,四个轮子对应轨道位置不处于同一平面,导致四个轮子的支撑力和摩擦力出现差异,无法正常驱动设备歪斜甚至脱轨,同时框架被迫扭曲变形,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电板的且能适应不同行走面的行走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行走装置的光伏系统。
[0007]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电板的行走装置,包括四个支架组件、四个转轴组件和行走组件;支架组件包括两个分支架和扭轴组件,两个分支架通过扭轴组件连接,扭轴组件设置有第一轴向,同一支架组件的两个分支架分别绕第一轴向转动;四个支架组件首尾依次连接,相邻两个支架组件的分支架通过一个转轴组件连接,转轴组件设置第二轴向,相邻两个支架组件分别绕第二轴向转动,第二轴向与第一轴向非平行布置;行走组件连接在支架组件上并驱动支架组件行走。
[0008]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支架组件可绕转轴组件转动,且支架组件中的两个分支架第一轴向转动,以及第二轴向与第一轴向非平行布置,继而利用上述结构,不仅能够在平面内实现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形态移动,还能够在不共面的多个平面上的实现自由形变,以适应不同行走面,使行走装置保持正常行走。
[000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行走装置还包括转动角度传感器,转动角度传感器连接在转轴组件和分支架之间。
[0010]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行走装置还包括扭动角度传感器,扭动角度传感器连接在扭动组件和分支架之间。
[0011]由上可见,通过转动角度传感器和扭动角度传感器,能够获取分支架的转动角度和扭动角度,继而可判断出行走装置处于上快或是下慢的状态,并对行走组件进行调节,进而使设备恢复正确姿态,并保持姿态。
[0012]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转轴组件包括转轴,转轴平行于第二轴向,分支架设置有转动连接部,转轴穿过相邻两个支架组件的分支架的转动连接部,分支架绕转轴转动。
[0013]由上可见,通过相邻的两个分支架绕同一转轴转动,继而方便连接装配,以及方便于支架组件的姿态调控。
[001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行走组件包括四个驱动轮组件,驱动轮组件包括行走轮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行走轮转动,行走轮设置在转轴的下端。
[00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轴向垂直于第一轴向。
[0016]由上可见,将行走轮设置在转动支点的转轴的下端,从而在分支架转动或扭动时,以及配合第二轴向垂直于第一轴向,使行走轮不受干扰,能够紧贴轨道或行走面,从而保证四个行走轮的轨道支撑力和与摩擦力平衡,从而保持行走装置的正常驱动。
[001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扭轴组件包括扭轴,扭轴平行于第一轴向,分支架设置有扭动连接部,扭轴穿过同一支架组件的两个分支架的扭动连接部,分支架绕扭轴转动。
[001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同一支架组件的两个分支架均沿扭轴的轴线延伸并共线布置。
[001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扭轴位于支架组件的中部或位于支架组件的端部,扭轴连接在两个分支架之间。
[0020]由上可见,通过两个分支架共线地布置且均绕同一扭轴的轴线转动,以及扭轴位于中部的设置,从而使支架组件具有更多不同的姿态,且姿态的变化更为平缓,以提高行走装置的行走平稳性。
[0021]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包括上述方案的行走装置和光伏电板,行走组件驱动支架组件在光伏电板上行走。
[0022]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多向变化的结构,不仅能够在平面内实现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形态移动,还能够在不共面的多个平面上的实现自由形变,以适应不同光伏电板的行走面,使行走装置在光伏电板保持平稳行走和平稳转移。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行走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行走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行走装置第一实施例中扭轴组件处的剖视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行走装置第一实施例中转轴组件处的剖视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行走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在行走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行走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在行走状态的侧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行走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行走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003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行走装置第一实施例:
[0033]参照图1至图4,本案用于光伏电板的行走装置包括四个支架组件1、四个转轴组件2、行走组件、转动角度传感器41和扭动角度传感器42,行走组件包括四个驱动轮组件3。
[0034]支架组件1包括两个分支架11和扭轴组件12,扭轴组件12包括扭轴121和轴承122,分支架11呈直条状设置并沿扭轴121的轴线延伸,扭轴121在支架组件1的中部,扭轴121连接在同一支架组件1的两个分支架11之间,具体地,分支架11的第一端部设置有扭动连接部111,扭动连接部111沿扭轴121的轴线设置有定位孔112,其中扭轴121的一个端部穿入一个分支架11的定位孔112并与定位孔112固定连接,扭轴121的另一个端部穿入另一个分支架11的定位孔112,并与定位孔112通过轴承122转动配合。扭动角度传感器42具有固定端和转动检测端,扭动角度传感器42设置在分支架11内,扭动角度传感器42的固定端与分支架11固定连接,动角度传感器42的转动检测端与扭轴121共轴连接,在同一支架组件1的两个分支架11绕扭轴121的轴线沿扭动方向发生相对转动,继而可获取两个分支架11的相对转动角度,且扭轴121的轴线平行于第一轴向。
[0035]四个支架组件1首尾依次连接,继而可形成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相邻两个支架组件1的分支架11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伏电板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支架组件、四个转轴组件和行走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两个分支架和扭轴组件,两个所述分支架通过所述扭轴组件连接,所述扭轴组件设置有第一轴向,同一所述支架组件的两个所述分支架分别绕所述第一轴向转动;四个所述支架组件首尾依次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支架组件的所述分支架通过一个所述转轴组件连接,所述转轴组件设置第二轴向,相邻两个所述支架组件分别绕所述第二轴向转动,所述第二轴向与所述第一轴向非平行布置;所述行走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架组件或所述转轴组件上并驱动所述支架组件行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还包括转动角度传感器,所述转动角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转轴组件和所述分支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还包括扭动角度传感器,所述扭动角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扭动组件和所述分支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二轴向,所述分支架设置有转动连接部,所述转轴穿过相邻两个所述支架组件的所述分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正磊戚春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思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