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377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测不透水夹层;S2、划线处理;S3、土地翻耕;S4、制备净化液;S5、输送净化液;S6、预埋管;S7、施肥处理;S8、农作物种植,该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通过使用脱硫石膏与水源进行充分混合,达到对盐碱地的治理作用,再依次在肥料周边一定区间内开设深度为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理方法,具体为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属于盐碱地治理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各类文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104115586A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首先为盐碱地治理区域布置真空排水系统和灌浆系统;然后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一定深度的位置处灌入浆液,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坚硬层;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一定深度的毛沟;之后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再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最后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优点是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设置坚硬层,并从土壤的表层开始延伸至坚硬层设置防渗层,且在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埋设排水管道,使得只需进行一次淡水洗盐,就可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不仅除盐碱效果好,而且除盐碱彻底,不会出现返盐现象。
[0004]现有的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以及专利公开号CN104115586A公开的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均在使用过程中,只达到了初步治理的方法,却无法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对土地进行二次开垦的效果,使农作物充分的吸收水分以及养分,从而使农作物生长的更加茂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治理方法只达到了初步治理的方法,却无法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对土地进行二次开垦的效果,使农作物充分的吸收水分以及养分,从而使农作物生长的更加茂盛。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测不透水夹层:将土壤外部重黏土挖除,并记下所下挖的深度,再在挖除区域进行放水,静置一段时长,采用外部测量标杆检测不透水夹层的深度;S2、划线处理:将所需治理的土地进行测量区分,划线间隔尺寸控制在指定区间内,在需要进行划线的区域铺设白色粉末;S3、土地翻耕:采用外部的大马力机车对划线区域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测量所得到的深度,结合深松打破犁地层板结;S4、制备净化液:根据需净化的土地,准备适量的水与脱硫石膏,脱硫石膏与水的比例设定为1:15,采用外部的混合装置对净化液进行混合,使石膏完全溶于水源内;
S5、输送净化液:采用外部的抽水装置将净化液依次输送到预先翻耕好的挖除区域内,使净化液贯穿整个盐碱地,静置一段时长,再采用外部的抽水装置将水源抽离;S6、预埋管:在坚硬层的四周各埋设至少一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确保水分不会堆积;S7、施肥处理:准备无机肥料以及矿物质肥,矿物质肥采用风化煤,对所施加的肥料进行混合,依次将肥料倾洒于翻耕区域内,完成施肥工作;S8、农作物种植:将倾洒后的肥料进行翻耕,并在肥料周边一定区间内开设深度为5

10cm的水槽,向水槽内部注满水,水槽与农作物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

15cm区间,并在直线距离内的路段进行松土,使农作物较好的吸收,开垦土地,完成农作物的种植工作。
[0007]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针对土地不同的碱化程度将挖坑深度控制在30

45cm内,防水静置时长控制在1

2h。
[0008]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划线间隔尺寸设定在1.5

2m区间内。
[0009]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混合装置的转速设定在150

250r/min区间内,混合时长控制在2

3h内。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净化液的深度控制在3

5cm内,同时静置时长控制在3

4h。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排水管道为半圆状,一半区域为敞开状态。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混合装置的转速设定在100

150r/min内,同时混合时长控制在10

15min内。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S8中肥料周边区间设定在5

8cm。
[0014]优选的,该抽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水泵与外部的连接管进行连接,打开水泵开关,将外部水源直接输送到处理桶内;步骤二:打开活动盖,向边置承接圆筒内注入处理固态剂,使固态剂完全掉落于边置承接圆筒四周的深槽内;步骤三:直接打开伺服电机的电路开关,伺服电机便带动内置搅拌杆进行转动,内置搅拌杆在转动搅拌的同时,带动边置承接圆筒进行同时转动,边置承接圆筒通过贯穿通槽的贯穿作用,使内部固态剂充分与水源进行接触,完成对水源的处理;步骤四:打开处理桶的排水阀门,将处理后的水源排出。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使用脱硫石膏与水源进行充分混合,再次排放到整个盐碱地内,脱硫石膏属于中性物质,能够与盐碱地中的纳离子进行反应并提取,从而达到对盐碱地的治理作用,再依次在肥料周边一定区间内开设深度为5

10cm的水槽,向水槽内部注满水,水槽与农作物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

15cm区间,开垦土地,完成农作物的种植工作,在农作物进行种植过程中,该区间值不会造成农作物无法吸收到养分从而无法生长,同样能使农作物的根茎能够向旁边进行延伸,从而完成对土地的二次开垦作用,同时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使农作物生长的更加茂盛。
[0016]2、打开活动盖,向边置承接圆筒内注入处理固态剂,使固态剂完全掉落于边置承接圆筒四周的深槽内,直接打开伺服电机的电路开关,伺服电机便带动内置搅拌杆进行转动,内置搅拌杆在转动搅拌的同时,带动边置承接圆筒进行同时转动,边置承接圆筒通过贯
穿通槽的贯穿作用,使内部固态剂充分与水源进行接触,完成对水源的处理,能够完成抽除水源的处理工作,使水源得到充分净化,使排出的水源不会再次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抽水装置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处理桶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中:1、抽水装置;11、下底板;12、处理桶;121、输送阀门;122、显示屏;123、伺服电机;124、活动盖;125、内置限定滑盘;126、内置搅拌杆;127、边置承接圆筒;128、贯穿通槽;13、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测不透水夹层:将土壤外部重黏土挖除,并记下所下挖的深度,再在挖除区域进行放水,静置一段时长,采用外部测量标杆检测不透水夹层的深度;S2、划线处理:将所需治理的土地进行测量区分,划线间隔尺寸控制在指定区间内,在需要进行划线的区域铺设白色粉末;S3、土地翻耕:采用外部的大马力机车对划线区域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测量所得到的深度,结合深松打破犁地层板结;S4、制备净化液:根据需净化的土地,准备适量的水与脱硫石膏,脱硫石膏与水的比例设定为1:15,采用外部的混合装置对净化液进行混合,使石膏完全溶于水源内;S5、输送净化液:采用外部的抽水装置(1)将净化液依次输送到预先翻耕好的挖除区域内,使净化液贯穿整个盐碱地,静置一段时长,再采用外部的抽水装置将水源抽离;S6、预埋管:在坚硬层的四周各埋设至少一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确保水分不会堆积;S7、施肥处理:准备无机肥料以及矿物质肥,矿物质肥采用风化煤,对所施加的肥料进行混合,依次将肥料倾洒于翻耕区域内,完成施肥工作;S8、农作物种植:将倾洒后的肥料进行翻耕,并在肥料周边一定区间内开设深度为5

10cm的水槽,向水槽内部注满水,水槽与农作物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

15cm区间,并在直线距离内的路段进行松土,使农作物较好的吸收,开垦土地,完成农作物的种植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针对土地不同的碱化程度将挖坑深度控制在30

45cm内,防水静置时长控制在1

2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划线间隔尺寸设定在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