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河湖污泥堆场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927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河道及湖泊污泥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河湖污泥堆场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堆场区域和植草沟区域,所述堆场区域上从上到下依次为种植土层和堆场土壤层,所述堆场土壤层底部铺设有防渗膜,所述种植土层上种植有植物;所述植草沟区域环绕包围堆场区域,植草沟区域上从上到下依次为种植土层和砾石层,所述砾石层底部铺设有防渗膜,所述种植土层上种植有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污泥堆场处置不当对河湖水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是一种绿色环保、可原位修复的污泥堆场海绵城市生态修复系统。修复的污泥堆场海绵城市生态修复系统。修复的污泥堆场海绵城市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河湖污泥堆场生态修复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河道及湖泊污泥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河湖污泥堆场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部分地区河流及湖泊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不少河流湖泊淤积严重,并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隐患,使得淤泥淤积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许多城市也相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城市河湖进行清淤整治,有些淤泥含水量较高,在运输过程中易洒落在地上,污染城市环境,常采用在河湖两岸低洼处新建污泥堆场对淤泥进行预处理,等达到外运条件后再运输至淤泥接收地点进行处理。然而许多堆场内的淤泥外运并不完全,甚至不外运直接碾压平整。使得这些堆场的土壤中一般富含氮磷及重金属等物质,以及病原微生物等有害成分,暴露在空气中易产生难闻的气味污染空气。在降雨的作用下还会产生泥浆,被雨水冲刷至附近的河流湖泊中,形成二次污染。
[0003]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一种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水生态、水环境等领域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对污泥堆场的处理还存在许多问题的情况下,如何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来处理河湖淤泥堆场,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河湖污泥堆场生态修复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0004]参考资料:
[0005]CN104496033A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基质移动式生态浮床;
[0006]CN107321752A 一种污泥塘场地原位生态修复系统;<br/>[0007]CN110396979A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河湖污泥堆场生态修复系统,可以有效避免污泥堆场处置不当对河湖水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是一种绿色环保、可原位修复的污泥堆场海绵城市生态修复系统。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河湖污泥堆场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1]堆场区域,堆场区域上从上到下依次为种植土层和堆场土壤层,所述堆场土壤层底部铺设有防渗膜,所述种植土层上种植有植物;
[0012]植草沟区域,环绕包围堆场区域,植草沟区域上从上到下依次为种植土层和砾石层,所述砾石层底部铺设有防渗膜,所述种植土层上种植有植物。
[0013]进一步地,所述植草沟区域还设有溢流装置,所述溢流装置包括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竖直布置在植草沟区域,溢流井中部连接有渗透管,所述渗透管位于砾石层,所述渗透管将水汇流至溢流井,所述溢流井底部还设有排水管。
[0014]进一步地,所述溢流井顶端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高程要高于对应种植土层的底部高程。
[0015]进一步地,所述堆场区域和植草沟区域远离溢流井一侧交界处的高程要低于靠近溢流井一侧交界处的高程。
[0016]进一步地,所述植草沟区域的种植土层的横剖面呈下凹型,且远离溢流井一侧的底部高程要高于靠近溢流井一侧的底部高程。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河湖污泥堆场生态修复系统,利用植物的吸收和净化能力对污泥堆场土壤进行处理,可有效避免污泥堆场处置不当对河湖水环境造成污染,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0019](2)本技术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直接在原位对堆场土壤层中的氮磷及重金属进行净化,无需将土壤转移至别处进行处理,具有原位修复的效果。
[0020](3)本技术通过在堆场区域外设置植草沟区域,并且植草沟纵坡坡向溢流井,可延长植物对从堆场区域流入到植草沟雨水的净化时间,保证通过溢流井溢流走的雨水的水质较好,避免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
[0023]图中标记:1.堆场区域;2.植草沟区域;3.溢流口;4.溢流井;5.渗透管;6.排水管;11.植物;12.种植土层;13.堆场土壤层;14.防渗膜;15.砾石层;101.交界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和2所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河湖污泥堆场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堆场区域1和植草沟区域2。
[0026]所述堆场区域1上从上到下依次为种植土层12(厚度为300mm)和堆场土壤层13,所述堆场土壤层13底部铺设有防渗膜14(选择HPDE防渗膜),所述种植土层12上种植有耐污能力强、可吸附氮磷及重金属的植物11,如香蒲、菖蒲、芦苇、灯芯草、水葱、茭草、旱伞草、水葫芦等。
[0027]所述植草沟区域2环绕包围堆场区域1,植草沟区域2上从上到下依次为种植土层12(厚度为300mm)和砾石层15(厚度为300mm,粒径为5

10mm),所述砾石层15底部铺设有防渗膜14(HDPE防渗膜),所述种植土层12上种植有净化水质的植物11,如水葫芦、芦苇、浮萍、水葱、荷花等。
[0028]所述植草沟区域2还设有溢流装置,所述溢流装置包括溢流井4,所述溢流井4竖直布置在植草沟区域2,溢流井4中部连接有渗透管5(采用PE管),所述渗透管5位于砾石层15,
所述渗透管5将水汇流至溢流井4,所述溢流井4底部还设有排水管6(采用HDPE管)。所述溢流井4顶端设有溢流口3,所述溢流口3的高程要高于对应种植土层12的底部高程150~200mm。
[0029]所述堆场区域1和植草沟区域2远离溢流井4一侧交界处101的高程要低于靠近溢流井4一侧交界处101的高程30~50mm。所述植草沟区域2的种植土层12的横剖面呈下凹型,且远离溢流井4一侧的底部高程要高于靠近溢流井4一侧的底部高程100mm左右,两侧下凹深度为100~200mm和200~300mm。
[003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0031](1)利用堆场区域1种植土层12中植物11的吸收和净化能力,可以大大降低堆场土壤层中的氮磷及重金属等物质的含量。
[0032](2)下雨天,少量雨水可在堆场区域1汇集,雨水汇集到一定深度时从高程较低的交界处101汇入植草沟区域2中。植草沟纵坡坡向溢流井4,雨水在重力作用下从底部高程较高的一侧流向底部高程较低的一侧,延长了植草沟区域2中种植植物11对雨水的净化时间。
[0033](3)净化后的雨水通过砾石层15中的渗透管5汇流至溢流井4中。当植草沟区域2内的雨水蓄积的深度超过溢流口3的标高时,植草沟内净化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河湖污泥堆场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堆场区域(1),堆场区域(1)上从上到下依次为种植土层(12)和堆场土壤层(13),所述堆场土壤层(13)底部铺设有防渗膜(14),所述种植土层(12)上种植有植物(11);植草沟区域(2),环绕包围堆场区域(1),植草沟区域(2)上从上到下依次为种植土层(12)和砾石层(15),所述砾石层(15)底部铺设有防渗膜(14),所述种植土层(12)上种植有植物(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河湖污泥堆场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区域(2)还设有溢流装置,所述溢流装置包括溢流井(4),所述溢流井(4)竖直布置在植草沟区域(2),溢流井(4)中部连接有渗透管(5),所述渗透管(5)位于砾石层(15),所述渗透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付雄艾庆华赵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