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锚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66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预应力锚桩,包括预制管桩和锥形桩头,预制管桩为具有内腔的预制混凝土筒形体,预先制备已经凝固的混凝土筒体,预制管桩的内腔中设置提拉钢绞线,提拉钢绞线的延伸方向与预制管桩的延伸方向同向;提拉钢绞线的内伸端固定于预埋锚板,提拉钢绞线从预制管桩的外伸端伸出,提拉钢绞线从外伸端伸出的部分用于锚固;预先浇筑成型预制管桩,成型后的预制管桩和锥形桩头形成一个整体,锥形桩头位于预制管桩的内伸端,将锥形桩头的一端插入地层中开设的孔洞,插入地层后即可发挥作用,省去了混凝土凝固的过程,加速了施工效率。预制管桩的外表面周向布置多个凸起的凸点,可以提升与地层孔洞之间的摩擦力,整个预应力锚桩不易反向被拔出。易反向被拔出。易反向被拔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锚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预应力锚桩。

技术介绍

[0002]锚杆(索)是一种锚固在围岩(土)内部的杆状体。采用锚杆(索)支护基坑,向围岩(土)中钻眼,然后将锚杆安设在锚杆(索)眼内,对巷道围岩进行加固。锚杆(索)具有节约坑木和钢材、掘进断面小、巷道的变形小、维修费用低等诸多优点。锚杆(索)支护可以实现悬吊作用、组合梁作用、围岩补强作用、挤压联结作用、挤压加固拱作用。锚杆(索)在使用过程中,被发现锚固力损失大、锚固端位移大。
[0003]目前常用于基坑锚杆(索)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步骤为:
[0004](1)锚孔测放。按照设计要求将锚孔位置测放在坡面上。
[0005](2)钻孔。结合围岩(土)性质,选择合理钻孔设备,按照设计钻孔深度、直径要求钻进成孔。
[0006](3)锚孔清理。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使用高压空气将孔内松散材料、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对锚孔孔位、倾角、方位、孔道清理等验收。
[0007](4)锚杆(索)体制作和安装。锚杆(索)体在作业平台组装完成后,搭建安装平台,人工缓缓将其推入至设计位置。
[0008](5)注浆。采用挤压式或活塞式注浆机向孔道内锚固段注入砂浆,注浆时要边注边向外拔注浆管,拔管时要有一定阻力,使注浆管的前端始终埋在砂浆里,直至全孔注满,并在孔口部稳压,保证全孔注浆饱满。
[0009](6)张拉预应。当锚固段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即可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分三级进行张拉,并在每一级荷载下稳压5min以上,最后一级荷载要大于锁定张力值,确保锁定张力值满足设计要求。在设计张拉完成6~10d后再进行一次补偿张拉,然后加以锁定。
[0010]上述的传统的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如下:
[0011](1)围岩(土)体钻孔过程中,孔道成孔质量不易保证,锚孔清理作业易造成孔道局部坍塌,容易致使锚固段锚固质量不合格,锚固力无法保证;
[0012](2)锚杆(索)体系安装过程中,极易对孔道造成破坏,影响锚固段注浆质量,容易致使锚固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造成此锚杆(索)失效;
[0013](3)孔道内注浆后,需带强度达到70%后方可进行张拉作业,施工周期长,容易致使围岩(土)长时间处于无锚固状态下,出现坍塌事故。
[0014]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提升锚杆支护效率、质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锚桩,预先浇筑成型预制管桩和锥形桩头,插入地层中即
可发挥作用,保证了围岩(土)体中锚固质量,不需要等待凝固,提升了施工效率,具体方案如下:
[0016]一种预应力锚桩,包括预制管桩和锥形桩头,所述预制管桩为具有内腔的预制混凝土筒形体,所述预制管桩的内腔中设置提拉钢绞线,所述预制管桩的内伸端固定设置预埋锚板,所述提拉钢绞线的内伸端固定于所述预埋锚板,所述提拉钢绞线从所述预制管桩的外伸端伸出;
[0017]所述预制管桩的外表面周向布置多个凸起的凸点;
[0018]所述锥形桩头的外表面呈锥状,相对固定在所述预埋锚板上。
[0019]可选地,所述锥形桩头固定焊接在柱状的桩端扩大柱上,所述桩端扩大柱相对于所述预埋锚板固定;所述桩端扩大柱为圆柱形或锥台形,其外径小于所述预制管桩的外径。
[0020]可选地,桩端扩大柱焊接固定在所述预埋锚板的表面,所述提拉钢绞线穿过所述预埋锚板伸入所述桩端扩大柱,并通过挤压套41锚固。
[0021]可选地,所述桩端扩大柱的外侧壁上凸出设置多个固定挡块,所述固定挡块的厚度从内伸端向外伸端逐渐增大。
[0022]可选地,所述固定挡块上铰接设置活动挡块,所述活动挡块的转轴垂直于所述桩端扩大柱的轴线,所述活动挡块的外伸端能够朝向背离所述桩端扩大柱表面的方向翻转。
[0023]可选地,所述固定挡块包括两块梯形的固定竖板,所述固定竖板的边缘固定在所述桩端扩大柱的表面,所述固定竖板的另一边缘固定连接定位板;
[0024]所述定位板的外伸侧边缘设置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用于限定所述活动挡块翻转的最大角度。
[0025]可选地,所述预制管桩的外表面设置的凸点为固定楔块,所述固定楔块的厚度从内伸端向外伸端逐渐增大。
[0026]可选地,所述预制管桩包括应力钢筋和注浆空心筒,所述注浆空心筒为具有空腔的筒形,所述应力钢筋预埋设置在所述注浆空心筒筒壁当中。
[0027]可选地,所述预制管桩的外伸端设置封堵塞;
[0028]所述预制管桩的内腔中设置多个定位环,所述定位环间隔设置在所述预制管桩中,用于定位所述应力钢筋和所述提拉钢绞线的周向位置。
[0029]可选地,所述预制管桩由若干段短桩相互嵌套拼接形成,各段短桩之间的接缝处通过环形的连接箍环绕,所述连接箍与短桩之间通过周向设置的若干个螺栓固定连接。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锚桩,包括预制管桩和锥形桩头,预制管桩为具有内腔的预制混凝土筒形体,预先制备已经凝固的混凝土筒体,预制管桩的内腔中设置提拉钢绞线,提拉钢绞线的延伸方向与预制管桩的延伸方向同向;提拉钢绞线的内伸端固定于预埋锚板,提拉钢绞线从预制管桩的外伸端伸出,提拉钢绞线从外伸端伸出的部分用于锚固;预先浇筑成型预制管桩,成型后的预制管桩和锥形桩头形成一个整体,锥形桩头位于预制管桩的内伸端,将锥形桩头的一端插入地层中开设的孔洞,插入地层后即可发挥作用,省去了混凝土凝固的过程,加速了施工效率。预制管桩的外表面周向布置多个凸起的凸点,可以提升与地层孔洞之间的摩擦力,整个预应力锚桩不易反向被拔出。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A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应力锚桩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
[0033]图1B为多根预应力锚桩插入地层的示意图;
[0034]图2A为锥形桩头和预制管桩相互装配部分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35]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应力锚桩在仰视方向的外形示意图;
[0036]图3为预制管桩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7]图4A为本专利技术预应力锚桩内伸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8]图4B为活动挡块背离桩端扩大柱表面翻转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5为固定挡块和活动挡块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004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应力锚桩内伸端的局部剖面图;
[0041]图7为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8A为本由多段短柱构成的预应力锚桩整体结构剖面图;
[0043]图8B为两段短柱接缝处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中包括:
[0045]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锚桩,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管桩(1)和锥形桩头(2),所述预制管桩(1)为具有内腔的预制混凝土筒形体,所述预制管桩(1)的内腔中设置提拉钢绞线(4),所述预制管桩(1)的内伸端固定设置预埋锚板(13),所述提拉钢绞线(4)的内伸端固定于所述预埋锚板(13),所述提拉钢绞线(4)从所述预制管桩(1)的外伸端伸出;所述预制管桩(1)的外表面周向布置多个凸起的凸点;所述锥形桩头(2)的外表面呈锥状,相对固定在所述预埋锚板(1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锚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桩头(2)固定焊接在柱状的桩端扩大柱(3)上,所述桩端扩大柱(3)相对于所述预埋锚板(13)固定;所述桩端扩大柱(3)为圆柱形或锥台形,其外径小于所述预制管桩(1)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锚桩,其特征在于,桩端扩大柱(3)焊接固定在所述预埋锚板(13)的表面,所述提拉钢绞线(4)穿过所述预埋锚板(13)伸入所述桩端扩大柱(3),并通过挤压套41锚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锚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端扩大柱(3)的外侧壁上凸出设置多个固定挡块(31),所述固定挡块(31)的厚度从内伸端向外伸端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锚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挡块(31)上铰接设置活动挡块(32),所述活动挡块(32)的转轴垂直于所述桩端扩大柱(3)的轴线,所述活动挡块(32)的外伸端能够朝向背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军林艳兵刘伟袁星张宏权申洪雨刘宪涛孙伟俊王长虹张良李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庆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