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室内中庭的多层地下车库,多层地下车库本体间的楼板上至少开设1个洞口,多层地下车库本体间相互连通的纵向空间构成1个或多个室内中庭,各层洞口的开洞总面积小于等于各层楼板面积的一半,地下车库本体内还设有综合管廊,所有管线均安装于综合管廊内,楼板上对应综合管廊处开设有联通洞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室内中庭,避免低矮地下车库影响使用者健康,同时减少地下车库密闭问题,提高地下车库品质,设置综合管廊,且综合管廊联通两层或两层以上,减少管线对地下车库的影响,提高地下空间使用效率和品质,增加地下车库的舒适度,同时降低了地下车库的建设成本。降低了地下车库的建设成本。降低了地下车库的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室内中庭的多层地下车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室内中庭的多层地下车库。
技术介绍
[0002]室内中庭起源于1967 年建成的亚特兰大凯悦酒店,一经诞生即风靡世界,但地下空间尤其是地下车库,尚未对这种形式有所研究及应用,本专利技术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性的提出室内中庭用于地下多层车库并对其研究,提出本专利技术相关各项做法。当前,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大量汽车停在地下车库,但地下车库存在空间密闭、层高低矮和造价高等问题。地下车库因四周封闭,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且逃生不易,会造成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的地下车库存在空间密闭、发生火灾扑救困难、层高低矮和造价高等不足,而提供一种安全、高品质且造价低的带室内中庭的多层地下车库。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室内中庭的多层地下车库,包括至少两层地下车库本体,多层地下车库本体间的楼板上至少开设1个洞口,多层地下车库本体间相互连通的纵向空间构成1个或多个室内中庭,各层洞口的开洞总面积小于等于各层楼板面积的一半,地下车库本体内还设有综合管廊,所有管线均安装于综合管廊内,综合管廊的安装支架设置的高度高于2米,楼板上对应综合管廊处开设有联通洞口,综合管廊采用的材料为不燃材料。
[0005]综合管廊设于车位尾部上方,综合管廊距离停车位对应的行车道的直线距离大于等于4米,综合管廊的宽度大于1.5米,综合管廊的长度大于等于20米,综合管廊的建材采用不燃材料,不燃材料的耐火极限为3.0小时。
[0006]地下车库本体的单层层高大于2.5米,两层地下车库本体的总层高大于5.2米。
[0007]多层地下车库本体间设有用于连接上下层的车行坡道,车行坡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反坡段a、缓坡段b、下坡段c、缓坡段d、下坡段c和缓坡段;缓坡段b的坡度为5%
‑
7.1%,下坡段c的坡度大于10%、缓坡段d的坡度为6%
‑
12%,车行坡道拐弯开口处的坡度小于6%,位于缓坡段b和缓坡段d之间的下坡段c上设有截水沟e。
[0008]车行坡道顶部入口处设有高于200mm的反坡或高于500mm的活动挡水板,车行坡道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截水沟。
[0009]室内中庭内设有宽度大于1.2米的人行坡道,人行坡道的坡度为1:20
‑
1:8,人行坡道上设有进深大于1.2米的休息平台,各层楼板对应室内中庭的边缘处设有高度大于1.2米的围栏,且围栏底部为高度大于600mm的实体。地下车库本体的面积大于500平米时,地下车库本体需要设置至少一处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由阻燃分隔墙、防火卷帘或水幕隔开,阻燃分隔墙的建材采用加气混凝土、加泡沫混凝土、石膏板、配筋水泥板、金属板或柔性可弯曲材料。
[0010]室内中庭内布置植物、文化体育设施或雕塑,室内中庭之外的区域设有采光井、通风井或室外中庭。
[0011]靠近室内中庭的上层地下车库本体的支撑柱不伸入下层地下车库本体,下层地下车库本体的支撑柱的梁高小于跨度的1/10,且此处梁的截面高度小于300mm。
[0012]地下车库本体的各层开口处设置防火分隔,防火分隔采用水幕、防火卷帘或甲级防火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地下车库设置室内中庭,避免低矮地下车库影响使用者健康,同时减少地下车库密闭问题,提高地下车库品质。
[0014](2)通过设置综合管廊,且综合管廊联通两层或两层以上,减少管线对地下车库的影响,提高地下空间使用效率和品质,增加地下车库的舒适度,此外,因为管线占用层高少了,降低了地下车库总的深度,从而降低地下车库的建设成本。
[0015](3)减少上层支撑柱不伸入下层地下车库本体,在地下形成了无柱空间可以增加地下车库的停车数量,同时便于停车。
[0016](4)采用防火隔断提高地下车的安全性,避免人民财产和生命的重大损失。
[0017](5)采用设缓坡段的直线型坡道,减少坡道对地下空间的占用,节约了用地。
[0018](6)同时在室内中庭设置植物、文体设施或雕塑,提高室内中庭式地下车库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带室内中庭的多层地下车库的俯视图;图2是带室内中庭的多层地下车库的侧视图;图3是车行坡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视图。
[0020]其中,1
‑
地下车库本体,2
‑
室内中庭,3
‑
综合管廊,4
‑
联通洞口,5
‑
车行坡道,6
‑
阻燃分隔墙,7
‑
休息平台,8
‑
上层柱区域,9
‑
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2]如图1
‑
3所示的一种带室内中庭的多层地下车库,包括地下车库本体1、室内中庭2、综合管廊3、联通洞口4、车行坡道5、阻燃分隔墙6、休息平台7、上层柱区域8和支撑柱9。
[0023]如图1所示的一种带室内中庭的多层地下车库,包括至少两层地下车库本体,多层地下车库本体间的楼板上开设1个洞口,多层地下车库本体间相互连通的纵向空间构成室内中庭,洞口的开洞总面积小于等于隔层楼板面积的一半,室内中庭短边的长度大于6米,洞口面积大于50平方米,地下车库本体内还设有综合管廊,所有管线均安装于综合管廊内,综合管廊的安装支架设置的高度高于2米,管线全部安装在综合管廊内,起到安全美观的效果,集约化设置综合管廊可提高地下车库本体的净高,楼板上对应综合管廊处开设有联通洞口,综合管廊采用的材料为不燃材料。地下车库本体的单层层高大于2.5米,两层地下车库本体的总层高大于5.2米。
[0024]本专利技术是世界上第一次将室内中庭概念用于地下车库,并对室内中庭的品质及安全进行比较,提出宽度和开洞率要求,宽度大于等于6米,开洞率小于等于50%,开洞率定义为洞口面积
÷
(本层实体楼板+本层洞口总面积)。
[0025]综合管廊的宽度大于1.5米,综合管廊的长度大于等于20米,综合管廊的建材采用不燃材料,不燃材料的耐火极限为3.0小时。
[0026]综合管廊设于车位尾部上方时,综合管廊距离停车位对应的行车道的直线距离大于等于4米。
[0027]综合管廊设置于行车道上方时,该处行车道的净高大于2米,优选为该处行车道净高大于2.2米。
[0028]多层地下车库本体间设有用于连接上下层的车行坡道,车行坡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反坡段a、缓坡段b、下坡段c、缓坡段d、下坡段c和缓坡段;缓坡段b的坡度为5%
‑
7.1%,下坡段c的坡度大于10%、缓坡段d的坡度为6%
‑
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室内中庭的多层地下车库,包括至少两层地下车库本体,其特征在于:多层地下车库本体间的楼板上至少开设1个洞口,多层地下车库本体间相互连通的纵向空间构成1个或多个室内中庭,各层洞口的开洞总面积小于等于各层楼板面积的一半,地下车库本体内还设有综合管廊,所有管线均安装于综合管廊内,综合管廊的安装支架设置的高度高于2米,楼板上对应综合管廊处开设有联通洞口,综合管廊采用的材料为不燃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室内中庭的多层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综合管廊设于车位尾部上方,综合管廊距离停车位对应的行车道的直线距离大于等于4米,综合管廊的宽度大于1.5米,综合管廊的长度大于等于20米,综合管廊的建材采用不燃材料,不燃材料的耐火极限为3.0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室内中庭的多层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地下车库本体的单层层高大于2.5米,两层地下车库本体的总层高大于5.2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室内中庭的多层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多层地下车库本体间设有用于连接上下层的车行坡道,车行坡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反坡段a、缓坡段b、下坡段c、缓坡段d、下坡段c和缓坡段;缓坡段b的坡度为5%
‑
7.1%,下坡段c的坡度大于10%、缓坡段d的坡度为6%
‑
12%,车行坡道拐弯开口处的坡度小于6%,位于缓坡段b和缓坡段d之间的下坡段c上设有截水沟e。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涵,陈灿斌,杨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陈泽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