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组织块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359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和组织块培养系统,包括衔接件、固定件和连接件;衔接件用于与培养槽可拆卸连接;固定件至少设置有平面底部,固定件用于固定组织块,以使组织块夹持固定在固定件的平面底部和培养槽的槽底之间;连接件的首端与衔接件活动连接,连接件的尾端与固定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在更换培养液时,组织块处在固定位置,不会发生位移,因此不会影响细胞继续从固定件的底部和培养槽的槽底之间游出,并保持贴壁生长,从而提高了组织块的利用率较,提高了原代细胞的产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组织块培养方法,组织块利用率较高,原代细胞产量较高,且能保证细胞细胞的增殖速率和迁移速率。殖速率和迁移速率。殖速率和迁移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组织块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组织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组织块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它存在于脐带、骨髓、脂肪和脐带血等一些组织中,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及多胚层分化能力。研究表明它在免疫调节和促进组织修复方面疗效显著,已经大量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移植物抗宿主病、肝纤维化等多种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上。
[000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从足月分娩断脐后的新生儿脐带中提取,具有来源丰富、不伤及身体、增殖能力强、具有多胚层分化能力、免疫原性低等优点,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认可和应用。
[0004]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采取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培养,培养时常用的分离方法为华通氏胶钝性剥离法,首先同时去除脐动脉和脐静脉;接着将剥离的华通氏胶均匀剪碎;然后用MSCs培养基重悬剪碎的华通氏胶,重悬后接种于培养皿中,最后直接置于CO2培养箱培养。
[0005]但是,目前的组织块培养法存在以下缺陷:组织块利用率较低,原代细胞产量较低。具体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培养中,则为华通氏胶利用率较低,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产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能够确保组织块在培养过程中贴壁生长。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组织块培养系统。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组织块培养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包括:
[0011]衔接件,所述衔接件用于与培养槽可拆卸连接;
[0012]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至少设置有平面底部,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组织块,以使所述组织块夹持固定在所述固定件的平面底部和所述培养槽的槽底之间;
[0013]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首端与所述衔接件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尾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衔接件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培养槽的侧壁卡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对称而设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衔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首端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首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首端与所述衔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首端与所述衔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尾端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尾端之间。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首端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首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插入所述衔接件与所述衔接件转动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首端设置有第一凸柱,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首端设置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和所述第二凸柱均与所述衔接件转动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第一倾斜件和第一平置件,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第二倾斜件和第二平置件;所述第一倾斜件与所述衔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倾斜件与所述衔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平置件和所述第二平置件之间。
[001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0]一种组织块培养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包括:
[0021]培养槽,所述培养槽用于承装细胞培养液和组织块;
[0022]至少一个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衔接件、固定件和连接件;
[0023]所述衔接件用于与所述培养槽可拆卸连接;
[0024]所述固定件至少设置有平面底部,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组织块,以使所述组织块夹持固定在所述固定件的平面底部和所述培养槽的槽底之间;
[0025]所述连接件的首端与所述衔接件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尾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0026]进一步地,还包括培养容器,所述培养容器用于收容所述培养单元。
[0027]进一步地,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用于遮蔽所述培养槽的槽口;或者,所述盖体用于遮蔽所述培养容器的容器口。
[002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9]一种组织块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将组织块接种在培养槽中,并使所述组织块的一面贴附于所述培养槽的槽底;
[0031]将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培养槽进行组装,其中所述衔接件与所述培养槽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件压在所述组织块上;
[0032]向所述培养槽中添加原始培养液,然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0033]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箱中CO2的浓度为5%~15%。
[0034]进一步地,培养过程中需要更换培养液,更换培养液后每45

50h向所述培养槽中加入半胱氨酸,半胱氨酸的加入量为所述原始培养液体积的0.02%

0.2%,半胱氨酸的储液为浓度1μMol/L。
[0035]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6](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利用组织块进行细胞培养时,组织块是夹持固定在固定件的平面底部和培养槽的槽底之间的,更换培养液时,组织块处在固定位置,不会发生位移,因此不会影响细胞继续从固定件的平面底部和培养槽的槽底之间游出,并保持贴壁生长,从而提高了组织块的利用率较,提高了原代细胞的产量。
[0037](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是独立的新型装置,其与培养槽是两个独立的器件,方便清洗和存放。此固定装置可与现成的培养槽(例如培养皿)灵活组装,如果培养过程中需要固定装置时,将固定装置和培养槽进行组装即可;如果培养过程中不需要固定装置时,就按常规培养法操作即可,灵活性强。也就是说,使用者不需要另行对培养槽(例如培养皿)进行重新设计,此固定装置的通用性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0039]图2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004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装置与培养槽的连接示意图;
[004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培养系统的示意图;
[004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有固定装置和无固定装置时的细胞生长情况示意图;
[004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在不同CO2浓度条件下细胞生长情况示意图;
[0044]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在补加半胱氨酸和不加半胱氨酸条件下的细胞生长情况示意图。
[0045]图中:10、衔接件;11、第一卡臂;12、第二卡臂;20、连接件;21、第一连接臂;22、第二连接臂;23、第一倾斜件;24、第二倾斜件;25、第一平置件;26、第二平置件;30、固定件;40、培养槽;50、培养容器;6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衔接件,所述衔接件用于与培养槽可拆卸连接;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至少设置有平面底部,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组织块,以使所述组织块夹持固定在所述固定件的平面底部和所述培养槽的槽底之间;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首端与所述衔接件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尾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件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培养槽的侧壁卡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对称而设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衔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首端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首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首端与所述衔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首端与所述衔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尾端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尾端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首端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首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插入所述衔接件与所述衔接件转动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首端设置有第一凸柱,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首端设置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和所述第二凸柱均与所述衔接件转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组织块培养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第一倾斜件和第一平置件,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第二倾斜件和第二平置件;所述第一倾斜件与所述衔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倾斜件与所述衔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平置件和所述第二平置件之间。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霞凌焱孙琦谢利莹
申请(专利权)人:艾一生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