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非接触型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395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型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所述皿体至少包括两个细胞培养槽,每两个细胞培养槽之间均设置有细胞沉淀池,单个细胞培养槽与细胞沉淀池通过挡板隔开,可以实现在同一液体培养基体系下,分离培养多种细胞;当挡板选用半透膜时,该培养皿还可适用于半悬浮或悬浮细胞的培养。培养皿还可适用于半悬浮或悬浮细胞的培养。培养皿还可适用于半悬浮或悬浮细胞的培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非接触型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皿


[0001]本技术涉及细胞生物学实验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非接触型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皿。

技术介绍

[0002]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体内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称之为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中重要和常用技术,通过细胞培养既可以获得大量细胞,又可以借此研究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的合成代谢、细胞的生长增殖等。体外细胞培养的方式分为贴壁培养、半贴壁培养和悬浮培养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贴壁培养。细胞贴壁培养时,液体培养基不但可为细胞生长、增殖提供营养成分,同时也提供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细胞因子等,更为细胞生长提供合适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说是直接构成细胞生长的“内环境”。
[0003]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建立更类似于体内环境的培养体系,尽可能使体外环境与体内环境相吻合,从而使细胞间能相互沟通信息,相互支撑生长增殖,人们在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细胞共培养技术。细胞共培养技术是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共同培养于同一环境中,由于其具有更好地反映体内环境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细胞研究中。
[0004]细胞共培养体系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建立:1.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由于不同的细胞生长在同一细胞容器内,无法分离各种细胞用于下一步的研究,限制了其应用;2.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载体上,然后将这两种载体置于同一培养环境(液体培养基)之中,使不同种类的细胞共用同一种培养体系而不直接接触,但此类培养体系,对不同的载体之间的间距有要求,如果操作时有轻微的晃动,一个载体上的细胞可能会移动至另一载体上,造成不同细胞之间的污染与混杂;另外,此类培养体系只适合贴壁细胞,不适合悬浮及半悬浮细胞的培养。
[0005]此外,既有的细胞共培养系统一次培养可最大培养的细胞数目较少,难以收集到足够的细胞用于流式细胞术、一种细胞动物移植模型等对细胞数目要求较大的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避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型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皿,以解决共培养体系中细胞混杂(相互接触不易分离)的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用于非接触型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皿体包括至少两个细胞培养槽,每两个细胞培养槽之间均设置有细胞沉淀池,单个细胞培养槽与细胞沉淀池之间设置有挡板;挡板高度小于皿体高度。
[0009]更进一步的,当皿体包括两个以上细胞培养槽时,每两个细胞培养槽之间的细胞
沉淀池相互连通,为一个整体。
[0010]更进一步的,单个细胞培养槽之间的底面积大小不同。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为可拆卸挡板。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由半透膜制成。
[0013]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非接触性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皿,通过设置细胞沉淀池,将不同的细胞分隔开,使得游离的细胞沉淀在细胞沉淀池中,而不会游离到其他的细胞培养槽中,保证了在同一液体培养基体系下分离培养多种细胞;另外,由于存在细胞沉淀池,对于游离的细胞有阻碍作用,故当挡板采用半透膜时,可以适用于半悬浮或悬浮细胞的培养。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培养皿的纵向剖面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培养皿的俯视图;
[0020]图中:1

皿体;2

皿盖;11

第一细胞培养槽;12

第二细胞培养槽;13

细胞沉淀池;14

挡板;15

第三细胞培养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0022]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图2所示的用于非接触性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皿,包括皿体1和皿盖2,所述皿体1包括第一细胞培养槽11和第二细胞培养槽12,所述第一细胞培养槽11与所述第二细胞培养槽12之间设置有细胞沉淀池13,所述第一细胞培养槽11与所述第二细胞培养槽12均通过挡板14与所述细胞沉淀池13隔开。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14高度小于所述皿体1高度,当皿体1中的液体培养基液面低于所述挡板14高度时,第一细胞培养槽11和第二细胞培养槽12分别构成单独培养环
境;当液体培养基液面高于所述挡板14时,液体培养基可经由所述细胞沉淀池13流向对侧细胞培养槽。
[0026]在本实施例中,接种两种细胞。在无菌操作台中将体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A、B两种贴壁细胞分别经胰酶消化脱壁后,用含胎牛血清(FBS)的液体培养基终止消化,并吹散为细胞悬液。经细胞计数后,用移液器分别取适量体积的A、B两种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所述非接触性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皿的第一细胞培养槽11和第二细胞培养槽12中,然后加入液体培养基至所述挡板14的高度以下,使第一细胞培养槽11和第二细胞培养槽12分别构成独立培养体系,将培养皿置于细胞培养箱内。根据不同细胞系的贴壁时间,定时通过显微镜观察确定细胞贴壁情况,当细胞贴壁后,继续缓慢加入液体培养基,至液面高于所述挡板14的高度以上,然后继续将培养皿置于细胞培养箱中。一段时间后,将细胞培养皿从培养箱中取出,置于无菌操作台上。用移液器从所述细胞沉淀池13中缓慢抽吸液体培养基,至液面平于所述挡板14的高度,并继续抽吸至吸净所述细胞沉淀池13中所有液体。倾斜培养皿,分别用移液器吸净所述第一细胞培养槽11和所述第二细胞培养槽12中的液体培养基。分别加入少量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非接触型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包括至少两个细胞培养槽,每两个细胞培养槽之间均设置有细胞沉淀池,单个细胞培养槽与细胞沉淀池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高度小于皿体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皿体包括两个以上细胞培养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春东赵士磊郭涛李逢洲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