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334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1
一种电池(100),包括外壳(10)和容置于外壳(10)内的电芯(20)。外壳(10)包括电性隔绝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安装于第一壳体(11)。电芯(20)包括第一极片(21)、第二极片(22)和位于第一极片(21)和第二极片(22)之间的隔膜(23)。电池(100)还包括容置于外壳(10)内且电性隔绝的第一导电件(31)和第二导电件(32),第一导电件(31)电连接第一极片(21)和第一壳体(11),第二导电件(32)电连接第二极片(22)和第二壳体(12)。第一导电件(31)和第二导电件(32)构成导电结构(30),第一极片(21)、隔膜(23)和第二极片(22)围绕导电结构(30)卷绕形成电芯(20)。第一极片(21)的起始端和第二极片(22)的起始端位于第一导电件(31)和第二导电件(32)之间。包括上述电池(100)的一种电子装置(200)。上述电池(100)可以提高电池(100)内部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以提高电池(100)内部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以提高电池(100)内部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费电子类的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掌上游戏机、平板电脑、移动电源和无人机等的普及,人们对电池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电池结构主要分为卷绕式与叠片式。常见的卷绕式结构电池需要通过卷针将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两层隔膜叠加为四层结构并进行卷绕。卷绕完成后,需将所述卷针抽取出来,得到电芯。
[0003]然而,在卷针抽针后会在电芯的卷绕起始端留出一个中空的空间,造成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低和能量密度损失。再者,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尾部需要焊接极耳以实现电子的传导,而极耳还需要转接焊至金属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的电池。
[0005]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如上电池的电子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和容置于外壳内的电芯。外壳包括电性隔绝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安装于第一壳体。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位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电池还包括容置于外壳内且电性隔绝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电连接第一极片和第一壳体,第二导电件电连接第二极片和第二壳体。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构成导电结构,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围绕导电结构卷绕形成电芯。第一极片的起始端和第二极片的起始端位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
[000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在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的间隙以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
[000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膜区,第一空箔区未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涂膜区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导电件电连接第一空箔区。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第二集流体包括第二空箔区和第二涂膜区,第二空箔区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涂膜区设置有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导电件电连接第二空箔区。
[0009]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导电件包括朝向第一连接面的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用于电连接第一空箔区。第二连接面用于电连接第二空箔区。
[0010]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件还包括连接第一连接面的第一侧面。第二导电件还包括连接第二连接面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共同构成导电结构的外侧面。部分第一空箔区和部分第二空箔区围绕导电结构的外侧面。
[0011]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围绕导电结构的外侧面的第一空箔区和围绕导电结构的外侧面的第二空箔区的表面积均小于或等于导电结构的外侧面的表面积。
[0012]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隔膜还位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之间。隔膜用于使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性隔绝。
[001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之间设有绝缘胶层。绝缘胶层用于使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性隔绝。
[001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电芯的卷绕轴线的方向,第一空箔区的宽度等于第一涂膜区的宽度,和/或第二空箔区的宽度等于第二涂膜区的宽度。
[001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件包括电连接第一壳体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部。第二导电件包括电连接第二壳体的第三端部和与第三端部相对设置的第四端部。沿电芯的卷绕轴线的方向,第一端部相较于第四端部伸出,第三端部相较于第二端部伸出。
[0016]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相较于第四端部伸出的高度小于2mm,第三端部相较于第二端部伸出的高度小于2mm。
[001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还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设置于第一壳体与电芯之间。第一固定件用于电性隔绝第四端部和第一壳体。第一端部穿过第一固定件并电连接第一壳体。
[001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还包括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设置于第二壳体与电芯之间。第二固定件用于电性隔绝第二端部和第二壳体。第三端部穿过第二固定件并电连接第二壳体。
[0019]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电芯的卷绕轴线的方向,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定位孔。
[0020]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结构的横截面整体形状为规则的几何形状。
[0021]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结构的横截面的整体形状为矩形、六边形、圆形或椭圆形。
[002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上电池。
[0023]本申请设置导电结构,制备时可通过导电结构对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进行卷绕。因此,导电结构可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卷针,且卷绕形成电芯后导电结构无需抽取出来,因此导电结构可作为极耳将极片的电极性引出,且导电结构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中卷针抽出后在电芯卷绕起始端留出的中空空间,不会额外占据电芯外圈与壳体之间的空间,提高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再者,由于第一极片的起始端和第二极片的起始端位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在围绕导电结构进行卷绕时,便于设置第一极片的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极片的活性物质层充分对应,降低了极片的析锂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剖视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的分解图。
[0026]图3A为图1所示的电池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围绕导电结构卷绕时的示意图。
[0027]图3B为图1所示的电池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展开时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A所示的导电结构的示意图。
[0029]图5为图3A所示的导电结构于另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3A所示的导电结构于又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0031]图7为图3A所示的导电结构于再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0032]图8为图3A所示的导电结构于再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0033]图9为图3A所示的导电结构于再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0034]图10为图3A所示的导电结构于再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0035]图11为图3B所示的第一极片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36]图12为图3B所示的第二极片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37]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9]外壳
ꢀꢀꢀꢀꢀꢀꢀꢀꢀꢀꢀꢀꢀꢀꢀꢀꢀ
10
[0040]第一壳体
ꢀꢀꢀꢀꢀꢀꢀꢀꢀꢀꢀꢀꢀ
11
[0041]第二壳体
ꢀꢀꢀꢀꢀꢀꢀꢀꢀꢀꢀꢀꢀ
12
[0042]胶粘层
ꢀꢀꢀꢀꢀꢀꢀꢀꢀꢀꢀꢀꢀꢀꢀ
13
[0043]电芯
ꢀꢀꢀꢀꢀꢀꢀꢀꢀꢀꢀꢀꢀꢀꢀꢀꢀ
20
[0044]第一极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池,包括外壳和容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电芯,所述外壳包括电性隔绝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位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容置于所述外壳内且电性隔绝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极片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构成导电结构,所述第一极片、所述隔膜和所述第二极片围绕所述导电结构卷绕形成所述电芯,所述第一极片的起始端和所述第二极片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在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的间隙以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膜区,所述第一空箔区未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涂膜区设置有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空箔区;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二集流体包括第二空箔区和第二涂膜区,所述第二空箔区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涂膜区设置有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空箔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面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空箔区,所述第二连接面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空箔区。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导电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共同构成所述导电结构的外侧面,部分所述第一空箔区和部分所述第二空箔区围绕所述导电结构的外侧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导电结构的外侧面的所述第一空箔区和围绕所述导电结构的外侧面的所述第二空箔区的表面积均小于或等于所述导电结构的外侧面的表面积。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巧陶兴华谢再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