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面料的蚕丝蛋白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19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涤纶面料的蚕丝蛋白面料,包括涤纶外层和蚕丝内层,所述涤纶外层由混合线、氨纶线、涤纶线和维纶线组成,所述混合线和氨纶线均为Y轴朝向,且混合线和氨纶线均沿经方向等距离交叉排列,所述涤纶线呈Y轴等距离交叉循环编织混合线和氨纶线,且维纶线沿Y轴方向交叉缠绕在涤纶线与氨纶线和混合线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涤纶外层、混合线、氨纶线、涤纶线、维纶线、棉纤维、麻纤维、腈纶纤维、丙纶纤维和间槽实现编织成涤纶外层,间槽内部粘附有活性炭微粒,相比于传统的涤纶面料,有利于提高涤纶面料的吸湿性,有利于提高涤纶面料的透气性,有利于减少涤纶面料摩擦产生的静电,有利于提高抗菌性。有利于提高抗菌性。有利于提高抗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涤纶面料的蚕丝蛋白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涤纶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涤纶面料的蚕丝蛋白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和帐篷等户外用品;传统的涤纶面料吸湿性差,涤纶布料吸湿性差,因而涤纶衣物穿着会有炽热感,一起简单带静电,感染尘埃,影响漂亮和舒适度,蚕丝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一种天然纤维,涤纶面料中加入蚕丝蛋白,这样虽然会提高涤纶面料的舒适度,但是涤纶面料本身还是不适合直接与皮肤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涤纶面料的蚕丝蛋白面料。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涤纶面料的蚕丝蛋白面料,包括涤纶外层和蚕丝内层,所述涤纶外层由混合线、氨纶线、涤纶线和维纶线组成,所述混合线和氨纶线均为Y轴朝向,且混合线和氨纶线均沿经方向等距离交叉排列,所述涤纶线呈Y轴等距离交叉循环编织混合线和氨纶线,且维纶线沿Y轴方向交叉缠绕在涤纶线与氨纶线和混合线的连接处,所述混合线由棉纤维、麻纤维、腈纶纤维和丙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蚕丝内层由真丝、蚕丝蛋白纤维、植物纤维和银纤维编织而成。
[0006]优选的,所述真丝竖向沿X轴等距离分布,且蚕丝蛋白纤维横向沿Y轴等距离分布,所述真丝与蚕丝蛋白纤维呈X,Y轴相互交叉编织,且真丝与蚕丝蛋白纤维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真丝与蚕丝蛋白纤维的间隙中横向等距离排列有植物纤维,且竖向排列有银纤维,所述植物纤维和银纤维沿X,Y轴交错编织。
[0007]优选的,所述棉纤维、麻纤维和腈纶纤维相互缠绕,且棉纤维、麻纤维和腈纶纤维的外壁缠绕丙纶纤维。
[0008]优选的,所述涤纶外层的底部外壁和蚕丝内层的顶部外壁均编织有间槽,且间槽的位置等距离分布在涤纶外层的外壁和蚕丝内层的外壁。
[0009]优选的,所述间槽中粘附有活性炭微粒,所述涤纶外层的顶部外壁喷涂有涂层。
[0010]优选的,所述涤纶外层和蚕丝内层通过涤纶线编织在一块。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通过涤纶外层、混合线、氨纶线、涤纶线、维纶线、棉纤维、麻纤维、腈纶纤维、丙纶纤维和间槽实现混合线和氨纶线均为Y轴朝向,混合线和氨纶线均沿经方向等距离交叉排列,涤纶线呈Y轴等距离交叉循环编织混合线和氨纶线,维纶线沿Y轴方向交叉缠绕在涤纶线与氨纶线和混合线的连接处,棉纤维、麻纤维和腈纶纤维相互缠绕,棉纤维、麻纤维和
腈纶纤维的外壁缠绕丙纶纤维,编织成涤纶外层,间槽内部粘附有活性炭微粒,相比于传统的涤纶面料,有利于提高涤纶面料的吸湿性,有利于提高涤纶面料的透气性,有利于减少涤纶面料摩擦产生的静电,有利于提高抗菌性;
[0013]2、通过蚕丝内层、真丝、蚕丝蛋白纤维、植物纤维和银纤维实现真丝竖向沿X轴等距离分布,蚕丝蛋白纤维横向沿Y轴等距离分布,真丝与蚕丝蛋白纤维呈X,Y轴相互交叉编织,真丝与蚕丝蛋白纤维之间留有间隙,真丝与蚕丝蛋白纤维的间隙中横向等距离排列有植物纤维,竖向排列有银纤维,植物纤维和银纤维沿X,Y轴交错编织,所形成的蚕丝内层相比于传统方式,提高了涤纶面料的舒适性、抗菌性、亲肤性,有利于提升美观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涤纶面料的蚕丝蛋白面料的蚕丝内层编织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涤纶面料的蚕丝蛋白面料的涤纶外层编织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涤纶面料的蚕丝蛋白面料的混合线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涤纶面料的蚕丝蛋白面料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涤纶外层、2蚕丝内层、3混合线、4氨纶线、5涤纶线、6维纶线、7棉纤维、8麻纤维、9腈纶纤维、10丙纶纤维、11真丝、12蚕丝蛋白纤维、13植物纤维、14银纤维、15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参照图1

4,一种涤纶面料的蚕丝蛋白面料,包括涤纶外层1和蚕丝内层2,所述涤纶外层1由混合线3、氨纶线4、涤纶线5和维纶线6组成,所述混合线3和氨纶线4均为Y轴朝向,且混合线3和氨纶线4均沿经方向等距离交叉排列,所述涤纶线5呈Y轴等距离交叉循环编织混合线3和氨纶线4,且维纶线6沿Y轴方向交叉缠绕在涤纶线5与氨纶线4和混合线3的连接处,所述混合线3由棉纤维7、麻纤维8、腈纶纤维9和丙纶纤维10编织而成,所述蚕丝内层2由真丝11、蚕丝蛋白纤维12、植物纤维13和银纤维14编织而成,所述真丝11竖向沿X轴等距离分布,且蚕丝蛋白纤维12横向沿Y轴等距离分布,所述真丝11与蚕丝蛋白纤维12呈X,Y轴相互交叉编织,且真丝11与蚕丝蛋白纤维1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真丝11与蚕丝蛋白纤维12的间隙中横向等距离排列有植物纤维13,且竖向排列有银纤维14,所述植物纤维13和银纤维14沿X,Y轴交错编织,所述棉纤维7、麻纤维8和腈纶纤维9相互缠绕,且棉纤维7、麻纤维8和腈纶纤维9的外壁缠绕丙纶纤维10,所述涤纶外层1的底部外壁和蚕丝内层2的顶部外壁均编织有间槽15,且间槽15的位置等距离分布在涤纶外层1的外壁和蚕丝内层2的外壁,所述间槽15中粘附有活性炭微粒,所述涤纶外层1的顶部外壁喷涂有涂层,所述涤纶外层1和蚕丝内层2通过涤纶线5编织在一块;
[0021]通过涤纶外层1、混合线3、氨纶线4、涤纶线5、维纶线6、棉纤维7、麻纤维8、腈纶纤维9、丙纶纤维10和间槽15实现混合线3和氨纶线4均为Y轴朝向,混合线3和氨纶线4均沿经
方向等距离交叉排列,涤纶线5呈Y轴等距离交叉循环编织混合线3和氨纶线4,维纶线6沿Y轴方向交叉缠绕在涤纶线5与氨纶线4和混合线3的连接处,棉纤维7、麻纤维8和腈纶纤维9相互缠绕,棉纤维7、麻纤维8和腈纶纤维9的外壁缠绕丙纶纤维10,编织成涤纶外层1,间槽15内部粘附有活性炭微粒,相比于传统的涤纶面料,有利于提高涤纶面料的吸湿性,有利于提高涤纶面料的透气性,有利于减少涤纶面料摩擦产生的静电,有利于提高抗菌性;
[0022]通过蚕丝内层2、真丝11、蚕丝蛋白纤维12、植物纤维13和银纤维14实现真丝11竖向沿X轴等距离分布,蚕丝蛋白纤维12横向沿Y轴等距离分布,真丝11与蚕丝蛋白纤维12呈X,Y轴相互交叉编织,真丝11与蚕丝蛋白纤维12之间留有间隙,真丝11与蚕丝蛋白纤维12的间隙中横向等距离排列有植物纤维13,竖向排列有银纤维14,植物纤维13和银纤维14沿X,Y轴交错编织,所形成的蚕丝内层相比于传统方式,提高了涤纶面料的舒适性、抗菌性、亲肤性,有利于提升美观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纶面料的蚕丝蛋白面料,包括涤纶外层(1)和蚕丝内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外层(1)由混合线(3)、氨纶线(4)、涤纶线(5)和维纶线(6)组成,所述混合线(3)和氨纶线(4)均为Y轴朝向,且混合线(3)和氨纶线(4)均沿经方向等距离交叉排列,所述涤纶线(5)呈Y轴等距离交叉循环编织混合线(3)和氨纶线(4),且维纶线(6)沿Y轴方向交叉缠绕在涤纶线(5)与氨纶线(4)和混合线(3)的连接处,所述混合线(3)由棉纤维(7)、麻纤维(8)、腈纶纤维(9)和丙纶纤维(10)编织而成,所述蚕丝内层(2)由真丝(11)、蚕丝蛋白纤维(12)、植物纤维(13)和银纤维(14)编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面料的蚕丝蛋白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真丝(11)竖向沿X轴等距离分布,且蚕丝蛋白纤维(12)横向沿Y轴等距离分布,所述真丝(11)与蚕丝蛋白纤维(12)呈X,Y轴相互交叉编织,且真丝(11)与蚕丝蛋白纤维(12)之间留有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鼎裕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