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膜分离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1925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膜分离组件,包括膜元件、上端盖及下端盖;所述膜元件包括卷式膜芯、中心管、抗应力器及膜壳;所述卷式膜芯、中心管及膜壳均同轴设置;所述膜壳与卷式膜芯之间密实填充有胶水;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端盖及下端盖连接,且上端盖与下端盖分别通过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与所述膜壳密封固定;中心管连接所述上端盖的一端内置有连接件,中心管连接所述下端盖的一端内置有堵头,连接件与中心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堵头与中心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上端盖的侧部设置有第一通水接头,下端盖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通水接头。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上端盖与下端盖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膜分离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膜分离
,具体是指一种一体式膜分离膜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能耗低、过滤过程简单、分离性能好和易于操作控制的分离技术,兼有高效的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在常见的膜形态中,卷式膜的单支面积大、填装密度大、使用操作简便且卷式膜涵盖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目前技术进步、产品结构优化、节能环保及治理污染方面日益体现出其强大的竞争力,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环保、医药生物、化工、石油、水处理等领域。
[0003]现有卷式膜外包层大都使用以树脂和玻璃纤维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玻璃钢,其无法直接使用,必须套上膜壳才能满足使用条件,且卷式膜元件与膜壳须密封,密封件长期使用易老化导致密封不良,从而产生流通旁路,分离效率低和浪费能源,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另一方面,现有卷式膜组件安装后只能一端进水,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出现方向颠倒,导致进料短路,从而无法达到膜组件本身性能;且定期清洗时,在同一方向进水清洗,效率极低且清洗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膜分离组件,实现膜壳与卷式膜芯之间的密封以及上端盖与下端盖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膜分离组件,包括膜元件、上端盖及下端盖;所述膜元件包括卷式膜芯、中心管、抗应力器及膜壳;所述卷式膜芯、中心管及膜壳均同轴设置,所述中心管、卷式膜芯及膜壳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膜壳与卷式膜芯之间密实填充有胶水;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端盖及下端盖连接,且所述上端盖与下端盖分别通过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与所述膜壳密封固定;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上端盖的一端内置有连接件,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下端盖的一端内置有堵头,所述连接件与中心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堵头与中心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上端盖的侧部设置有第一通水接头,所述下端盖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通水接头。
[0006]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端盖的中部设置有一贯穿的产水接管,所述产水接管的一端伸出所述上端盖背向所述中心管的一端面,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插入所述产水接管中。
[0007]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产水接管的内壁与所述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0008]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端盖的内部与所述上端盖的封板相平行且同轴设置有一圈挡圈。
[0009]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水接头与第二通水接头为标准接头。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箍及第二卡箍具体分别由一圆环的上下两端沿与圆环所在平面间
隔一定角度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且所述圆环的上下两端形成端盖限位端及膜壳限位端。
[0010]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端盖及下端盖的外表面沿周向向内延伸一段距离分别形成第三连接槽及第四连接槽;所述膜壳的上下两端的外表面也沿周向向内延伸一段距离分别形成第五连接槽及第六连接槽;所述第三连接槽及第五连接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卡箍的端盖限位端及膜壳限位端密封固定,所述第四连接槽与第六连接槽分别与第二卡箍的端盖限位端及膜壳限位端密封固定。
[0011]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卷式膜芯具体是由平板膜绕中心管卷绕成螺旋卷状形成。
[0012]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两张膜片之间设置一张产水隔网,且两张膜片之间的四个连接边缘之中的其中三个连接边缘均用黏结剂密封形成膜袋,所述两个膜袋之间设置一张有原水隔网形成所述平板膜。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膜壳与卷式膜芯之间的间隙用胶水填充,使膜壳与卷式膜芯固定成一体,成对称结构,可不同方向安装,无需当心方向安装错误,易于更换,便于安装,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成本;可防止密封不严导致的进料短路,使进水100%通过膜元件,增加与膜的接触面积;成本低,无需另外购买膜壳。
[0015]2、两端的上端盖及下端盖的第一通水接头与第二通水接头通过标准接头与设备连接,无需特别定制,配件购买方便,通用性高和成本低。更换膜元件时,只需更换卷式膜元件,两端的上端盖及下端盖可循环利用,达到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0016]3、与现在卷式膜组件相比,可任意调换其进出水口,无流通旁路,清洗流速高于现有卷式膜组件,使清洗更高效、更彻底。一体式膜分离组件可以耐较高的压力,实现高性能和低风险。
[0017]4、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及第三密封圈实现中心管与接头、接头与产水接管以及中心管与堵头之间的密封。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一体式膜分离组件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一体式膜分离组件的局部结构放大剖面图(一);
[0020]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一体式膜分离组件的局部结构放大剖面图(二);
[0021]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一体式膜分离组件的上端盖结构剖面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一体式膜分离组件的上端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一体式膜分离组件的下端盖结构剖面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一体式膜分离组件的下端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6]一种一体式膜分离组件,参考图1至5,包括膜元件1、上端盖2及下端盖3;所述膜元件1包括卷式膜芯11、中心管12、抗应力器14及膜壳13;抗应力器14分别处于上端盖2与膜元
件1之间以及下端盖3与膜元件1之间,用于均匀布料液保护膜元件1不被冲出变形。所述卷式膜芯11、中心管12及膜壳13均同轴设置,所述中心管12、卷式膜芯11及膜壳13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膜壳13与卷式膜芯11之间密实填充有胶水,起密封作用,避免产生流通旁路;所述中心管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端盖2及下端盖3连接,且所述上端盖2与下端盖3分别通过第一卡箍6与第二卡箍7与所述膜壳13限位固定;所述中心管12连接所述上端盖2的一端内置有连接件4,所述中心管12连接所述下端盖3的一端内置有堵头5,所述连接件4与中心管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1,所述堵头5与中心管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1;所述上端盖2的侧部设置有第一通水接头21,所述下端盖3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通水接头31。第一通水接头21和第二通水接头31均既可以作为进水接头使用也可以作为出水接头使用。所述上端盖2的内部与所述上端盖2的封板相平行且同轴设置有一圈挡圈23。膜壳13与卷式膜芯11之间的间隙用胶水填充,使膜壳13与卷式膜芯11固定成一体,成对称结构,可不同方向安装,无需当心方向安装错误,易于更换,便于安装,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成本;可防止密封不严导致的进料短路,使进水100%通过膜元件1,增加与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膜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元件、上端盖及下端盖;所述膜元件包括卷式膜芯、中心管、抗应力器及膜壳;所述卷式膜芯、中心管及膜壳均同轴设置,所述中心管、卷式膜芯及膜壳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膜壳与卷式膜芯之间密实填充有胶水;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端盖及下端盖连接,且所述上端盖与下端盖分别通过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与所述膜壳密封固定;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上端盖的一端内置有连接件,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下端盖的一端内置有堵头,所述连接件与中心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堵头与中心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上端盖的侧部设置有第一通水接头,所述下端盖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通水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膜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的中部设置有一贯穿的产水接管,所述产水接管的一端伸出所述上端盖背向所述中心管的一端面,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插入所述产水接管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膜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水接管的内壁与所述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膜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的内部与所述上端盖的封板相平行且同轴设置有一圈挡圈。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鹏钟汀梁
申请(专利权)人:优尼索膜技术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