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记录介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183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记录时的热干扰小,获得良好的速度偏差的光记录介质,其是在具有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凹槽的基板的凹槽表面侧形成含有色素的记录层的光记录介质,在记录信息时,当通过对上述记录层照射激光形成记录坑时,对应于上述基板的记录坑形成区域的区域变形为凸状或者凹状,上述凸状部分的最大高度为3nm以上15nm以下或者上述凹状部分的最大深度为3nm以上15nm以下,而且在上述记录层的记录坑形成区域产生空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记录介质,特别涉及具有含有色素的记录层,可以高密度而且高速记录的光记录介质。
技术介绍
作为目前已知的光记录介质,可举出可以用激光进行限一次的信息记录的光记录介质(光盘)。该光盘也可称为追记型CD(所谓CD-R),其代表结构通常被设置成在透明的圆盘状基板上依次层压由有机色素组成的记录层、由金等金属组成的光反射层、以及树脂制保护层的形态。还有,在该CD-R上记录信息时,通过向CD-R照射近红外区域的激光(通常为780nm附近波长的激光)来完成,且记录层的照射部分吸收其光而局部地升温,并通过物理或者化学变化(例如,生成坑)而改变其光学特性,从而完成信息记录。另一方面,信息的读取(再现)也是通过照射与记录用的激光相同波长的激光来进行,通过检测记录层中的光学特性发生变化的部位(记录部分)和没有发生变化的部位(未记录部分)的反射率的差异,读取(再现)信息。近年来,对记录密度更高的光记录介质的需求逐渐增多。针对于这种需求,提出了被称为追记型数字通用式盘(所谓DVD-R)的光盘。该DVD-R中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将两块设置有由色素组成的记录层、通常都设在该记录层上面的光反射层、以及根据需要而设的保护层的透明的圆盘状基板,以该记录层面朝内侧的状态下用粘合剂贴合而成的结构,或者将该光盘和具有与此相同的形状的圆盘状保护基板以该记录层面朝内侧的状态下用粘合剂贴合而成的结构。在所述透明的圆盘状基板上形成有与CD-R相比宽度窄至一半以下(0.74-0.8μm)的、用于跟踪所照射的激光的导向槽(预置槽)。DVD-R上的信息记录和再现可通过照射可见激光(通常为630nm-680nm范围波长的激光)来进行,并由此可以进行比CD-R更高密度的记录。在这种DVD-R中,近年来,高速记录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提出了对应于高速记录的光记录介质。例如,提出了记录线速度为10.5m/s(相对于DVD-R的3倍)、记录功率为14mW以下、非对称β≤0%且抑制热干扰的光记录介质(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但是,该光记录介质如果记录线速度超过10.5m/s,则产生热干扰,存在所谓速度偏差恶化的问题。另外,为了改善高速记录特性,提出了通过将在波长350-630nm具有极大吸收的色素和在波长630-900nm具有极大吸收的色素混合形成记录层的光记录介质(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但是,即使在该光记录介质中,在高速记录时也产生热干扰,从而存在所谓速度偏差恶化的问题。特开2002-260227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3-340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并把实现以下目的作为课题。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记录时的热干扰小,获得良好的速度偏差的光记录介质。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如下。即,<1>光记录介质,在具有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凹槽的基板的具有凹槽的面侧形成含有色素的记录层,其特征在于,在记录信息时,当通过对上述记录层照射激光形成记录坑时,对应于上述基板的记录坑形成区域的区域变形为凸状或者凹状,上述凸状部分的最大高度为3nm以上15nm以下或者上述凹状部分的最大深度为3nm以上15nm以下,而且在上述记录层的记录坑形成区域产生空隙。<2>上述<1>中记载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把上述凹槽的半幅值作为W,把上述记录坑的空隙半径方向的大小作为A时,W>A。<3>上述<1>或者<2>中记载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凹槽的磁道间距为0.4-0.9μm,而且上述记录坑的最小坑长为0.5μm以下。<4>上述<1>~<3>的任一项中记载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使用二聚物型oxonol色素作为上述记录层的色素。<5>上述<4>中记载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二聚物型oxonol色素是用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6>上述<5>中记载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上述二聚物oxonol色素和最大吸收波长比该二聚物型oxonol色素还长的色素混合用作上述记录层的色素。根据本专利技术,则可以提供一种高速记录时的热干扰小,获得良好的速度偏差的光记录介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光记录介质,在具有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凹槽的基板的具有凹槽的面侧,形成含有色素的记录层,其特征在于,在记录信息时,当通过对上述记录层照射激光形成记录坑时,对应于上述基板的记录坑形成区域的区域变形为凸状或者凹状,上述凸状部分的最大高度为3nm以上15nm以下或者上述凹状部分的最大深度为3nm以上15nm以下,而且在上述记录层的记录坑形成区域产生空隙。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光记录介质进行说明。<光记录介质> 本专利技术的光记录介质,作为其一种形式,是DVD-R等可以记录再现信息的追记型光记录介质。另外,可以具有与DVD-R相同的层结构,也可以适用于用蓝紫色激光进行记录再现的HD DVD-R。DVD-R等光记录介质是通过贴合两块基板(第1基板、第2基板)而形成的,并且至少在第1基板上形成有记录层。另外,还优选适当地形成反射层、保护层等。还有,第2基板上既可以与第1基板相同地依次形成记录层、光反射层等,也可以是被称作保护基板(虚拟基板)的没有形成层的结构。下面,以DVD-R等光记录介质为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光记录介质的上述基板和各层进行说明。还有,层结构和材料等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作为基板,可以任意选择使用以往作为光记录介质的基板材料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具体可以举例为玻璃;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稀、氯乙烯共聚物等氯乙烯类树脂;环氧树脂;无定形的聚烯烃;聚酯;铝等金属等,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这些混合使用。在上述材料中,从耐湿性、尺寸稳定性和低价格等观点出发,优选聚碳酸酯、无定形的聚烯烃,特别优选聚碳酸酯。另外,基板的厚度优选为0.5-1.4mm。在基板上,跟踪用的导向槽或者表示地址信号等信息的凹凸(凹槽、脊背)形成为螺旋状或者同心圆状。凹槽的磁道间距优选为0.4-0.9μm,更优选为0.45-0.85μm,进一步优选为0.50-0.80μm。另外,凹槽的深度(槽深)优选为50-150nm,更优选为85-135nm,进一步优选为100-130nm。另外,凹槽的半幅值优选为200-400nm,更优选为280-380nm,进一步优选为250-350nm。另外,在凹槽和凹槽之间称作脊背的区域上,通常形成根据预先规定的规则而设置的脊背预坑(LPP)。通过检测该LPP的位置,可以获得地址信息的和决定数据记录时的位置。另外,在设置有记录层的一侧的基板表面上,为了改善平面性、改善粘着力以及防止记录层变质等,也可以设置底涂层。对于底涂层的材料来说,可以举例为,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乙烯醇、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记录介质,在具有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凹槽的基板的具有凹槽的面侧,形成含有色素的记录层,通过照射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其特征在于,在记录信息时,当通过对上述记录层照射激光形成记录坑时,对应于上述基板的记录坑形成区域的区域变形为凸状或者凹状,上述凸状部的最大高度为3nm以上15nm以下或者上述凹状部的最大深度为3nm以上15nm以下,而且在上述记录层的记录坑形成区域产生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9-1 2003-308844;JP 2004-7-12 2004-2046721.一种光记录介质,在具有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凹槽的基板的具有凹槽的面侧,形成含有色素的记录层,通过照射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其特征在于,在记录信息时,当通过对上述记录层照射激光形成记录坑时,对应于上述基板的记录坑形成区域的区域变形为凸状或者凹状,上述凸状部的最大高度为3nm以上15nm以下或者上述凹状部的最大深度为3nm以上15nm以下,而且在上述记录层的记录坑形成区域产生空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把上述凹槽的半幅值设为W,把上述记录坑的空隙半径方向的大小设为A时,W>A。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凹槽的磁道间距为0.4-0.9μm,而且上述记录坑的最小坑长为0.5μm以下。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使用二聚物型oxonol色素作为上述记录层的色素。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路弘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