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装置及光信息存储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160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拾取装置及光信息存储再生装置,其包括:第一到第三光源;封装多光源单元,用于将第一到第三光源中的至少两个光源封装到一个壳体内;物方光学系统,用于将光源射出的光束会聚到至少三种光盘的信息存储面上;以及倍率调整用光学单元,其具有驱动器和可移动透镜组,并布置在封装多光源单元和物方光学系统之间的光路上,其中可移动透镜组由驱动器沿着光轴移动,从而根据封装多光源单元所射出的光束的波长来改变物方光学系统的倍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拾取装置及光信息存储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影像信息等的光存储介质正在迅速普及的DVD(数字通用盘)通过使用波长650nm的红色半导体激光和数值孔径(NA)0.65的物方光学系统,可每一个面记录4.7GB的信息,但为了以高传送速度存储/再生更加高密度的信息,更加高密度化、大容量化的期望变得强烈。众所周知,为了实现光盘的高密度化、大容量化,由物方光学系统聚光的光点越小越好,因此激光光源的短波长化和物方光学系统的高数值孔径化成为必要。关于激光光源的短波长化,正在使波长405nm的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和蓝紫色SHG激光器等实用化,并通过这些蓝紫色激光光源和NA0.65的物方光学系统的组合,对直径12cm的光盘可每一个面记录15GB左右的信息(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使用蓝紫色激光光源的光盘总称为“高密度光盘”)。另外,关于物方光学系统的高NA化,提出了将从蓝紫色激光光源射出的光束通过NA0.85的物方光学系统聚光并进行信息的存储/再生的光盘的规格的建议,在该规格的光盘上,对直径12cm的光盘可每一个面记录23GB左右的信息。在使用NA0.85的物方光学系统的高密度光盘中,因为将光盘的偏斜(倾斜)作为起因产生的慧差增大,所以保护层设计得比DVD更薄(相对DVD的0.6mm为0.1mm),并降低相对偏斜的慧差。但是,仅是说对这样的高密度光盘可适当地进行信息的存储/再生,不能说作为光盘机的制品是十分有价值的。在现在,若根据销售存储各种信息的DVD和CD(compact disc)的现实,则仅可对高密度光盘进行信息的存储/再生是不够的,例如对使用者所有的DVD和CD也可同样地进行适当地信息存储/再生,可知作为高密度光盘用的光盘唱机的商品价值增加。从这样的背景看来,期望高密度光盘用的光盘唱机上搭载的光拾取装置具有对高密度光盘、DVD及CD任一个都可在维持互换性的同时适当地存储/再生信息。作为对高密度光盘、DVD及CD任一个都可一边维持互换性一边适当地存储/再生信息的方法,考虑到相应存储/再生信息的光盘的存储密度,有选择地替换高密度光盘用的光学零件与DVD和CD用的光学零件的方法,但因为需要有多个光学零件,所以不利于其小型化,另外成本增大。因此,为了简化光拾取装置的结构,谋求低成本化,即使在具有互换性的光拾取装置中,也希望将高密度光盘用的光学零件与DVD和CD用的光学零件共同化,尽量减少构成光拾取装置的光学零件的件数,并最好将物方光学系统共同化。另外,随着近年的光盘唱机的低价格化,光拾取装置的低成本化也在进行,为此,各制造商努力尽量减少构成光拾取装置的光学零件的件数。在这样的运动中,存储/再生用的波长作为最适合相对相互不同的多种光盘具有互换性的光盘装置的光拾取装置的激光光源,开发形成在一个芯片内发射不同波长的激光光束的发光点的激光光源。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在一个壳体内收容振荡波长互相不同的多个发光点的激光光源称为“封装多光源单元”,在一个芯片上在形成振荡波长互相不同的多个发光点的光源单元以外还包含将振荡波长互相不同的多个光源收容在一个壳体内的光源单元。在以下的参考文献(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可组合使用如上所述地接近发光点而设置的封装多光源单元的物方光学系统。在该物方光学系统中,为了将从接近设置的发光点射出的波长660nm的激光光束和波长785nm的激光光束分别收敛在DVD和CD的信息存储面上,大致相同地设定相对各波长的物方光学系统的倍率。专利文献特开2001-763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相对高密度光盘、DVD及CD的三种光盘具有互换性的物方光学系统中,若大致相同地设定相对各波长的物方光学系统的倍率,则因为限制了可用于改善光学特性的光学设计的自由度,故在物方光学系统的光学设计过程中,相对各波长不能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的问题明显。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包括相对激光光源波长不同的高密度光盘、DVD及CD等的多种光盘具有互换性的物方光学系统,不限制物方光学系统的光学设计自由度,可以使用能使波长互相不同的多个激光光束发光的激光光源,从而实现低成本化和小型化。另外,还提供搭载该光拾取装置的光信息存储再生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装置具有第一光源至第三光源中至少两个光源分别将发光点收容在一个壳体内的封装多光源单元、由驱动器和通过该驱动器在光轴方向上驱动的可移动透镜组构成的倍率调整用光学单元。可移动透镜组通过由驱动器在光轴方向驱动,从而根据从封装多光源单元射出的光束的波长使物方光学系统的倍率变化。由此,因为即使在搭载相对各波长的倍率相互不同的物方光学系统时,也可使用封装多光源单元,故可实现光拾取装置的光学零件件数的减少而产生的低成本化、小型化。第一方面的结构,光拾取装置包括射出波长λ1的第一光束的第一光源、射出比该波长λ1更长的波长λ2的第二光源、射出比该波长λ2更长的波长λ3的第三光源、用于将从上述波长互相不同的至少三种光源射出的光束聚光在存储密度相互不同的至少三种光盘的信息存储面上的物方光学系统、以及倍率调整用光学单元;上述第一光源至上述第三光源中,至少两个光源是将各发光点收容在一个壳体内的封装多光源单元;上述倍率调整用光学单元设置在上述封装多光源单元和上述物方光学系统之间的光路中,同时由驱动器和通过该驱动器在光轴方向上驱动的可移动透镜组构成;上述可移动透镜组通过由上述驱动器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根据从上述封装多光源单元射出的光束的波长,使上述物方光学系统的倍率变化。根据第一方面的结构,配置在封装多光源单元和物方光学系统之间的光路中的倍率调整用光学单元构成的透镜组中,至少一个透镜组通过由驱动器在光轴方向上驱动,从而从封装多光源单元射出的波长相互不同的光束的发散角可变换成对应于相对各波长的物方光学系统的倍率的角度。这与通过可移动透镜组,根据从封装多光源单元射出的光束的波长使物方光学系统的倍率变化是相同的意思。由此,因为即使搭载相对各波长倍率相互不同的物方光学系统时,也可使用封装多光源单元,故可通过光拾取装置的光学零件件数的减少实现低成本化和小型化。在本说明书中,作为信息的存储/再生用的光源,将使用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和蓝紫色SHG激光器的光盘统称为“高密度光盘”,通过NA0.85的物方光学系统进行信息的存储/再生,保护层的厚度为0.1mm左右的规格的光盘以外,还具有通过NA0.65的物方光学系统进行信息的存储/再生,保护层厚度0.6mm左右规格的光盘。另外,在其信息存储面上具有这样的保护层的光盘以外,还具有包括在信息存储面上具有几个至几十个nm左右厚度的保护膜的光盘和这些的保护层或保护膜的厚度为零的光盘。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高密度光盘包括作为信息的存储/再生用的光源而使用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和蓝紫色SHG激光器的光磁盘。另外,在本说明书中,DVD-ROM、DVD-Video、DVD-Audio、DVD-RAM、DVD-R、DVD-RW、DVD+R、DVD+RW等的DVD系列的光盘统称为“DVD”;CD-ROM、CD-Audio、CD-Video、CD-R、CD-RW等的CD系列的光盘统称为“CD”。第二方面的结构,在第一方面的光拾取装置中,上述可移动透镜组由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包括: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用于射出波长λ1的第一光束;第二光源,该第二光源用于射出波长λ2的第二光束,其中,该波长λ2比波长λ1长;第三光源,该第三光源用于射出波长λ3的第三光束,其中,该波长λ3比 波长λ2长;封装多光源单元,该封装多光源单元用于将第一到第三光源中的至少两个光源的发光点封装到一个壳体内;物方光学系统,该物方光学系统用于将分别具有不同波长λ1、λ2和λ3的至少三种光源所射出的光束聚光到分别具有不同信息存储 密度的至少三种光盘的信息存储面上;以及倍率调整用光学单元,该倍率调整用光学单元具有驱动器和可移动透镜组,并布置在封装多光源单元和物方光学系统之间的光路上,其中,可移动透镜组由驱动器沿着光轴驱动,以根据从封装多光源单元射出的光 束的波长改变物方光学系统的倍率。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9-30 340268/031.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包括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用于射出波长λ1的第一光束;第二光源,该第二光源用于射出波长λ2的第二光束,其中,该波长λ2比波长λ1长;第三光源,该第三光源用于射出波长λ3的第三光束,其中,该波长λ3比波长λ2长;封装多光源单元,该封装多光源单元用于将第一到第三光源中的至少两个光源的发光点封装到一个壳体内;物方光学系统,该物方光学系统用于将分别具有不同波长λ1、λ2和λ3的至少三种光源所射出的光束聚光到分别具有不同信息存储密度的至少三种光盘的信息存储面上;以及倍率调整用光学单元,该倍率调整用光学单元具有驱动器和可移动透镜组,并布置在封装多光源单元和物方光学系统之间的光路上,其中,可移动透镜组由驱动器沿着光轴驱动,以根据从封装多光源单元射出的光束的波长改变物方光学系统的倍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可移动透镜组包括至少两个透镜组,其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由驱动器沿着光轴驱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可移动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负透镜组和至少一个正透镜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封装多光源单元提供了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光拾取装置分别利用从封装多光源单元射出的不同波长的光束来在光盘上记录信息和/或从光盘上再生信息;其中,光盘具有不同厚度的保护层,用来保护信息记录表面;可移动透镜组由驱动器沿着光轴驱动,以便校正由保护层之间的厚度差引起的球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光拾取装置分别利用从封装多光源单元射出的不同波长的光束来在光盘上记录信息和/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彻森伸芳野村英司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