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和方法、程序存储介质和程序技术

技术编号:3061258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设备,该设备包括:记录部件,用于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安排部件,用于按照属性将文件安排到组中,以便建立存储介质上的文件分配;以及控制部件,用于控制该记录部件,以便根据由安排部件建立的分配而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并且同时向存储介质上的预定位置记录反映该分配的分配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设备、信息记录/再现方法、程序存储介质以及程序。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设备、信息记录/再现方法、程序存储介质、以及程序,其用于按照属性将特定文件安排到组中以进行快速记录和再现,使得未被设计成以这种方式处理文件的文件系统可处理组中的文件以进行高速处理。
技术介绍
现今,将文件记录到大容量存储介质上的技术开始被广泛使用。已提出各种格式用来向该介质写入文件。例如,UDF(通用盘格式)已为DVD(数字多功能盘)提出且由其使用。在光存储技术协会(Optical Storage Technology Association)于2000年3月15日出版的“Universal Disk Format Specification Revision 2.01”中说明性地讨论了该格式。上述UDF的特征在于它允许在介质上以分散(dispersed)方式记录大量文件。而且,采用UDF,用于表示文件在介质上的位置的信息以所谓“嵌套(nested)”的方式存储在文件之间。它导致在可获取期望文件之前可能需要访问很多地址。如果活动图像以这种方式记录在存储介质上,则确保图像在再现时被依次适当地定时有时变得不可能。也就是,活动图像的平滑再现可能受到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形而提出的,并且提供了这样一种设备、方法、程序存储介质和程序,使得如果使用诸如UDF的格式从而允许在存储介质上以分散方式记录很多文件,则将需要高速读取的那些文件置于组中以进行高效管理,由此保证必要的文件被顺序地正确定时以进行平滑的活动图像再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其包括 记录部件,用于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安排部件,用于按照属性将文件安排到组中,以便建立存储介质上的文件分配;以及控制部件,用于控制记录部件,以便根据由安排部件建立的分配而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并且同时向存储介质上的预定位置记录反映该分配的分配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按照属性将文件安排到组中,以便建立存储介质上的文件分配;以及控制记录步骤,以便根据在安排步骤建立的分配而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并且同时向存储介质上的预定位置记录反映该分配的分配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以计算机可读的方式存储程序的程序存储介质,该程序包括以下步骤按照属性将文件安排到组中,以便建立存储介质上的文件分配;以及施加控制,以便根据在安排步骤建立的分配而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并且同时向存储介质上的预定位置记录反映该分配的分配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所述步骤包括按照属性将文件安排到组中,以便建立存储介质上的文件分配;以及施加控制,以便根据在安排步骤建立的分配而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并且同时向存储介质上的预定位置记录反映该分配的分配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包括读取部件,用于读取存储介质上的按照属性记录在组中的文件或者有关在存储介质上的每个组中所分配的文件的分配信息;以及控制部件,用于控制读取部件,以便根据分配信息从存储介质读取文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读取按照属性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组中的文件或者有关在存储介质上的每个组中所分配的文件的分配信息;以及控制该读取步骤,以便根据该分配信息而从存储介质读取文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以计算机可读的方式存储程序的程序存储介质,该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读取按照属性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组中的文件或者有关在存储介质上的每个组中所分配的文件的分配信息;以及控制该读取步骤,以便根据该分配信息而从存储介质读取文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所述步骤包括读取按照属性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组中的文件或者有关在存储介质上的每个组中所分配的文件的分配信息;以及控制该读取步骤,以便根据该分配信息而从存储介质读取文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包括记录部件,用于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安排部件,用于按照属性将文件安排到组中,以便建立每个组中预定顺序的文件分配;以及控制部件,用于控制记录部件,以便根据由安排部件建立的分配按照预定顺序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按照属性将文件安排到组中,以便建立每个组中预定顺序的文件分配;以及控制记录步骤,以便根据在安排步骤建立的分配按照预定顺序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以计算机可读的方式存储程序的程序存储介质,该程序包括以下步骤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按照属性将文件安排到组中,以便建立每个组中预定顺序的文件分配;以及施加控制,以便根据在安排步骤建立的分配按照预定顺序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所述步骤包括按照属性将文件安排到组中,以便建立每个组中预定顺序的文件分配;以及施加控制,以便根据在安排步骤建立的分配按照预定顺序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通过阅读下面描述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特性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记录/再现设备的方框图;图2是示出包括在图1中的记录/再现机构的典型结构的方框图;图3是示出典型的组管理设置的示意图;图4是概要示出通过图3中的组管理设置而创建的目录和文件的典型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另一个典型的组管理设置的示意图;图6是描绘通过图5中的组管理设置而创建的目录和文件的典型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数据的典型分配(allocation)的说明图;图8是文件系统信息的说明图;图9是示出可适用于对组管理下的不同文件执行的用户操作的改变的存在或不存在的表格视图;图10是说明用于访问UDF格式的文件的过程的表格视图;图11是说明用于访问UDF格式的文件的过程的另一个表格视图;图12是组成由图2中的记录/再现机构执行的记录处理的各步骤的流程图;图13是概略示出图2中的记录/再现机构在组管理下创建的目录和文件的典型结构的示意图;图14是由图2中的记录/再现机构记录到存储介质上的数据的典型分配的说明图;图15是聚集信息(gathered information)的说明图;图16是由图2中的记录/再现机构记录到存储介质上的数据的另一个典型分配的说明图;图17是由图2中的记录/再现机构记录到存储介质上的数据的另一个典型分配的说明图; 图18是由图2中的记录/再现机构记录到存储介质上的数据的另一个典型分配的说明图;图19是组成由图2中的记录/再现机构执行的再现处理的各步骤的流程图;图20是图示包括在图1中的记录/再现机构的另一个典型结构的方框图;图21是组成由图20中的记录/再现机构执行的记录处理的各步骤的流程图;图22是组成由图20中的记录/再现机构执行的再现处理的各步骤的流程图;图23是示出包括在图1中的记录/再现机构的另一个典型结构的方框图;图24是组成由图23中的记录/再现机构执行的记录处理的各步骤的流程图;图25是在图23中的记录/再现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包括:记录部件,用于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安排部件,用于按照属性将所述文件安排到组中,以便建立所述存储介质上的所述文件的分配;以及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记录部件,以便根据由所述安排部件建立的所述 分配而向所述存储介质记录所述文件,并且同时向所述存储介质上的预定位置记录反映所述分配的分配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11-13 384094/03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基本上符合支持权利要求的特定例子。如果下面作为优选实施例所描述的本发明的任何例子没有准确对应的权利要求,这并不意味着当前考虑的例子与权利要求无关。相反,如果下面描述的本发明的任何例子具有特定对应的权利要求,这并不意味着当前考虑的例子与任何其他权利要求无关。而且,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并不要求包括对应于所有权利要求的所有例子。换句话说,下面描述不限制或者否定未被本发明的所附权利要求覆盖但是可由本申请人通过分案申请或者修改而在将来增加或带来的任何创造性实体。本发明的第一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包括记录元件(例如,图2中的写入单元73),用于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安排元件(图2中的文件系统信息创建单元62),用于按照属性将文件安排到组中,以便建立存储介质上的文件分配;以及控制元件(例如,图2中的控制单元51),用于控制记录元件,以便根据由安排部件建立的分配而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并且向存储介质上的预定位置同时记录反映该分配的分配信息。本发明的第一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存储介质记录(在图12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4)文件;按照属性将文件安排(在图12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3)到组中,以便建立存储介质上的文件分配;以及控制(在图12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5)该记录步骤,以便根据在安排步骤建立的分配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并且向存储介质上的预定位置同时记录反映该分配的分配信息。本发明的第二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包括读取元件(例如,图2中的读取单元91),用于读取按照属性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组中的文件或者有关在存储介质上的每个组中所分配的文件的分配信息;以及控制元件(例如,图2中的文件系统信息识别单元61),用于控制该读取元件,以便根据分配信息而从存储介质读取文件。本发明的第二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读取(例如,在图19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12)按照属性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组中的文件或者有关在存储介质上的每个组中所分配的文件的分配信息;以及控制(例如,在图19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14)该读取步骤,以便根据该分配信息而从存储介质读取文件。本发明的第三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包括记录元件(例如,图32中的写入单元73),用于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安排元件(例如,图32中的文件系统信息创建单元342),用于按照属性将文件安排到组中,以便建立每个组中预定顺序的文件分配;以及控制元件(例如,图32中的控制单元51),用于控制记录元件,以便根据安排元件建立的分配而按照预定顺序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本发明的第三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存储介质记录(例如,在图33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83)记录文件;按照属性将文件安排(例如,在图33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82)到组中,以便建立每个组中预定顺序的文件分配;以及控制(例如,在图33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83)该记录步骤,以便根据在安排步骤建立的分配而按照预定顺序向存储介质记录文件。根据本发明的程序存储介质和程序组成承载上述创造性信息记录/再现方法的载体,因此将不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示出了实施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设备1的典型结构。CPU(中央处理单元)11根据保存在ROM(只读存储器)12或存储单元18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处理。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3根据需要容纳要由CPU11执行或操作的程序或数据。CPU 11、ROM 12、和RAM 13通过总线14互连。输入/输出接口15通过总线14连接到CPU 11。输入/输出接口15与由键盘、鼠标和麦克风组成的输入单元16以及由显示装置和扬声器形成的输出单元17连接。CPU 11响应从输入单元16键入的命令而执行各种处理。通过CPU 11的处理而产生的图像和声音被转发到输出单元17。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5的存储单元18示例性地由硬盘驱动器组成并且容纳要由CPU 11执行和操作的程序和各种数据。通信单元19通过以因特网或内联网为例的网络与外部布置的信息处理设备如服务器通信。存储单元18保存要由CPU 11读出的多个程序。如此检索出的程序允许CPU 11执行对应处理。示例性地,存储单元18存储操作系统(OS)和驱动程序。要存储到存储单元18中的一些程序可通过通信单元19来获取。音频/视频编解码器20从装载在驱动器30中的磁盘41、光盘42、磁光盘43、或半导体存储器44,或者从置于记录/再现机构22中的存储介质81(图2)接收适当压缩形式的音频和视频数据文件。压缩的文件在被发送到外部连接接口21和输出单元17之前由音频/视频编解码器20进行扩展。音频/视频编解码器20还接收从输入单元16或外部连接接口21馈送的视频和音频信号,并且将适当压缩形式的接收信号转发到装载在驱动器30中的磁盘41、光盘42、磁光盘43、或半导体存储器44,或者置于记录/再现机构22中的存储介质81(图2),以记录到该介质上。记录/再现机构22向存储介质81(图2)写入特定信息以及从其读取特定信息,其中存储介质81可以是磁光存储介质如蓝光盘(Blu-Ray Disc)(商标)。记录/再现机构22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参照图2进行讨论。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5的驱动器30容纳磁盘41、光盘42、磁光盘43或半导体存储器44。当这些存储介质之一被装载时,驱动器30获取记录在所装载的介质上的程序和数据。所获取的程序和数据根据需要传输到存储单元18以存储在其中。现在将描述图1的记录/再现设备1如何工作。可从输入单元16键入要求CPU 11记录通过外部连接接口21所提供的输入数据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CPU 11通过根据保存在ROM 12、RAM 13或存储单元18中的相关程序适当地控制音频/视频编解码器20来采用预定格式压缩输入数据。由音频/视频编解码器20如此压缩的输入数据被转发到记录/再现机构22。反过来,记录/再现机构22向后面将要描述的存储介质81(图2)写入经过压缩的输入数据。可从输入单元16键入要求CPU再现在置于记录/再现机构22中的存储介质81上记录的数据的另一命令。在这种情况下,CPU 11控制记录/再现机构22,以便与保存在ROM 12、RAM 13或存储单元18中的相关程序一致地从存储介质81检索数据。如此检索出的数据被馈送给音频/视频编解码器20。反过来,控制音频/视频编解码器20,以扩展预定格式的输入数据,然后将经过扩展的数据通过外部连接接口21发送到外部,或者将其发送到输出单元17以进行音频和/或视频输出。现在将参照图2描述记录/再现机构22的详细结构。控制单元51总体控制记录/再现机构22的操作。根据从CPU 11馈送的控制信号,控制单元51使记录单元52向记录/再现块53中的存储介质81写入信息,或者控制再现单元54以便从记录/再现块53中的存储介质81读取信息。控制单元51中的文件系统信息创建单元62创建按照属性将输入数据的文件安排到组中所需的文件系统信息和“聚集(gathered)”文件(该过程称作组管理),并且将所创建的信息和文件提供给记录单元52。聚集文件(即,Gathered.inf文件)是这样的文件,其记录用于按照属性管理当从存储介质81进行文件检索时需要首先读出的成组的文件的管理结构。聚集文件将在后面进行更详细的讨论。控制单元51中的文件系统信息识别单元61读取由再现单元54提供的文件系统信息以与该文件系统信息一致地读取相关文件。当文件系统信息识别单元61读取聚集文件并且分析记录在其中的信息时,该单元61识别组管理下的文件的管理结构。根据如此识别的管理结构,控制单元51(具体地说,文件系统信息识别单元61)使读取单元91读取必要的文件。在下面描述中,记录在聚集文件中的信息将称作聚集信息。记录/再现块53在写入单元73或读取单元91的控制下在物理上向存储介质81写入信息或者从其读取信息。存储介质81是能够以机械、光、磁或磁光方式向其写入且从其读取数据的任何类型的盘形可记录介质。存储介质81可以是具有一次性或重复性地向其写入的数据的存储介质,如DVD-RW(数字多功能盘-可重写)、DVD-RAM(数字多功能盘-随机存取存储器)、DVD-R(数字多功能盘-可记录)、或者DVD-ROM(数字多功能盘-只读存储器)。在任何情况下,记录/再现块53只需被构造成向存储介质81写入数据和从其读取数据。ECC编码单元71向输入数据增补ECC(纠错码),并且对数据进行编码以输出到调制单元72。调制单元72对来自ECC编码单元71的数据进行调制,并且将经过调制的数据转发到写入单元73。反过来,写入单元73向记录/再现块53提供来自调制单元72的数据,并且使块53向存储介质81写入输入数据。再现单元54中的读取单元91从存储介质81读取数据。解调单元92对由读取单元91从存储介质81读取的数据进行解调,并且将经过解调的数据发送到ECC解码单元93。ECC解码单元93将来自解调单元92的数据分离成普通文件(例如,AV(视听)流数据)和文件系统信息。普通文件被提供为输出数据,而文件系统信息被发送到控制单元51。下面参照图3描述由文件系统信息创建单元62在组中管理的输入数据文件的管理结构。通常,文件采用UDF格式记录在存储介质81上。也就是,文件全都与下面将要描述的管理结构一致地采用UDF格式记录在存储介质81上。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供将AV流数据记录到可重写存储介质上之用的对各种数据文件的典型组管理设置。该设置的管理结构基于蓝光盘可重写(商标)标准(然而,记录格式是UDF)。图3从上到下示出三层内容管理层、播放列表层、和片断层。内容管理层包括播放列表管理表111和缩略图管理表112;播放列表层包括播放列表113-1到113-3;并且片断层具有片断信息121-1到121-3。在下面描述中,如果无需作区分,则播放列表113-1到113-3将统称作播放列表113,并且片断信息121-1到121-3将统称作片断信息121。相同的统一引用也将应用到下面可能描述的其他结构。AV流131的文件与片断信息121(即AV流的属性信息)的文件的组合称作片断。AV流131示例性地由MPEG-TS(活动图像专家组-传输流)数据组成。这些数据被安排到视频、音频和副标题数据复用在一起的文件中。在某些情况下,AV流131可具有复用在其中以对再现进行控制的命令信息。图3中的例子示出了在AV流中复用命令信息。每个播放列表包含多个播放项目,其中每个播放项目使用再现开始点和再现结束点来引用片断的特定范围。也就是,一个播放列表允许连续再现多个再现序列。还提供了用于表现播放列表的表格的播放列表管理表111、与缩略图显示功能一起使用的缩略图管理表112、以及对应于所提供表的缩略图文件141-1、141-2、151-1、和151-2。与其所附信息成对的一个AV流131被认为是称作片断的对象。作为对象的每个片断置于称作AV流文件的文件中。附于该AV流文件的信息称作片断信息121。通常,以字节的增量处理由计算机使用的文件。相反,沿着时间轴布置AV流131的内容。播放列表113通过使用时间戳来指定片断信息121中的访问点。当播放列表113给出片断中访问点的时间戳时,使用片断信息121来查找代表开始对AV流131进行解码的地址(即数据字节位置)的信息。播放列表113用来让用户容易地选择片断中要再现的期望分段并且编辑所选分段。每个播放列表113是片断中要再现的分段的集合。这些分段的每一个均称作播放项目。播放项目由沿着时间轴的入点(in-point)和出点(out-point)代表。播放列表因此是播放项目的集合。在图3中,文件根据使用或更新频率并且与构成组的文件的最大总大小一致地被安排到组中。具体地说,播放列表管理表111、缩略图管理表112、和播放列表113置于组1中;片断信息121置于组2中;用作菜单用途的缩略图文件141-1和141-2被安排到组3中;并且用作标记用途的缩略图文件151-1和151-2被分类到组4中。这些分组的文件保存再现AV流131时所需的管理数据。当以统一方式提取和控制管理数据时,有可能快速检索管理数据。这又使得有可能高速再现AV流数据。虽然前面描述已示出了如何对AV流131的管理数据文件进行分组,但是也有可能对不是由蓝光盘可重写标准定义的文件进行分组。在图3中,组X被定义为包括与AV流131的管理数据文件不同的文件161-1和161-2。文件171-1和171-2被表示为尚未被分组的文件。AV流131不是由管理数据形成的,并因此未置于组管理下。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记录在存储介质81上且由蓝光盘可重写格式(BD-RE)定义的蓝光盘视听(BDAV)信息的典型目录结构。在根目录下,可创建不同于所示目录的目录。然而,在采用UDF格式记录的情况下,忽略这些目录。如图4所示,根目录包含一个目录。在“BDAV”目录下,记录了由BDAV应用格式定义的所有文件和目录。“BDAV”目录包含下述目录。在“PLAYLIST”目录下,记录了播放列表113的数据库文件。即使没有播放列表113,也建立该目录。在“CLIPINF”目录下,记录了片断数据库文件。即使不存在片断,也建立该目录。在“STREAM”目录下,记录了AV流文件。即使不存在AV流文件,也建立该目录。在“PLAYLIST”目录下,记录了两种播放列表文件实播放列表和虚播放列表。在图4的结构中,示出记录了文件“11111.rpls”和“22222.vpls”。在这些文件中,由“xxxxx.rpls”标识的文件保存有关单个实播放列表的信息。为每个实播放列表创建文件“xxxxx.rpls”。在此,“xxxxx”由各自范围均为0到9的五个整数形成。由“yyyyy.vpls”标识的文件保存有关单个虚播放列表的信息。为每个虚播放列表创建文件“yyyyy.vpls”。文件名“yyyyy”由各自范围均为0到9的五个整数形成。认为实播放列表共享其引用的片断流。换句话说,盘上的实播放列表占据与其引用的片断的AV流对应的数据容量。当记录AV流作为新片断时,创建实播放列表以引用整个片断的可再现范围。如果从该实播放列表删除可再现范围的一部分,则也删除所引用片断的对应流部分。不认为虚播放列表共享任何片断数据。如果修改或删除任何虚播放列表,片断仍然保持不变。在本说明书的随后描述中,实播放列表和虚播放列表可统称作播放列表。“CLIPINF”目录保存对应于每一个AV流文件的一个文件。在图4的结构中,“CLIPINF”目录保持文件“01000.clpi”和“02000.clpi”。由“zzzzz.cpli”标识的文件保存对应于单个AV流131的片断信息121。文件名“zzzzz”由各自范围均为0到9的五个整数形成。“STREAM”目录保存AV流文件。在图4的结构中,“STREAM”目录保持文件“01000.m2ts”和“02000.m2ts”。由“zzzzz.m2ts”标识的文件是AV流131的文件。文件名“zzzzz”由各自范围均为0到9的五个整数形成。AV流131的文件和对应片断信息121均分配有相同的五个数字“zzzzz”作为其文件名。代表缩略图文件141-1和141-2的文件“menu1.tdt”和“menu2.tdt”以及表示缩略图文件151-1和151-2的文件“mark1.tdt”和“mark2.tdt”直接在“BDAV”目录之下。在“BDAV”目录下还保持了对应于播放列表管理表111的文件“info.bdav”和代表缩略图管理表112的文件“menu.tidx”和“mark.tidx”。“DATA1”目录和“DATA2”目录直接在“root”目录下建立。“DATA1”目录包含对应于文件161-1和161-2的文件“File1.dat”、“File2.dat”等,以及与文件171-1和171-2相关联的文件“FileA.dat”、“FileB.dat”等,这些文件全都在组管理下。在这些目录以及在其下管理的文件的图4的结构中,表示缩略图文件141-1和141-2的文件“menu1.tdt”和“menu2.tdt”保存在组3中;代表缩略图文件151-1和151-2的文件“mark1.tdt”和“mark2.tdt”置于组4中;对应于播放列表管理表111的文件“info.bdav”、与缩略图管理表112相关联的文件“menu.tidx”和“mark.tidx”、以及保存在“PLAYLIST”目录下的文件“11111.rpls”和“22222.vpls”保持在组1中;并且文件“01000.clpi”和“02000.clpi”置于组2中。该结构反映图3所示的结构。不同于基于BDFS(蓝光盘文件系统)的组管理下的上述文件,与置于“DATA1”目录下的文件161-1和161-2对应的文件“File1.dat”、“File2.dat”等分到组X中。图3和4已示出了典型管理结构,其中采用组来管理基于蓝光盘可重写标准且以UDF格式记录在存储介质81(即可重写存储介质)上的文件。在图5和6中接下来示出的是在蓝光盘ROM(只读存储介质)上采用组管理文件的典型结构。图5表示其中记录了HD(高密度)影片内容项目的例子。在图5中,播放列表221-1到221-3类似于图3所示的113-1到113-3。同样地,片断信息231-1到231-3类似于片断信息121-1到121-3;AV流232-1到232-3类似于AV流131-1到131-3;文件251-1和251-2类似于文件161-1和161-2;并且文件261-1到261-2类似于文件171-1和171-2。鉴于类似性,在累赘的情况下将缩短或省略这些文件、信息和流的描述。在参照图3讨论了其对应物(counterparts)的片断信息231和播放列表221之上,存在两层,一层包括再现程序211-1和211-2(影片对象),另一层包括标题201和202。再现程序211(影片对象)以可编程的方式提供用于表现高密度影片内容所必要的功能,例如指定要再现的播放列表,响应用户操作,在标题201和201之间跳转、以及对再现序列的转移。标题201和202可由用户识别,并因此用作利用其开始内容再现的索引。标题201和202均被构造成指定要执行的一个影片对象。除了普通标题之外,还存在启动时要自动首先再现的标题以及用来显示菜单的标题。应用(即应用程序)203和204用来执行组成扩展应用的游戏和web(万维网)内容项目。该执行涉及启动和执行再现程序(可执行对象)212-1和212-2。再现程序212可以或可以不使用播放列表。再现程序212可引用应用程序203和204中的任何视频文件241、音频文件242、以及数据文件243。有可能增加表示HD影片内容项目的标题201和202的数目以及应用203和204的数目。这些附加文件被表示为图5中的“其他”205。标题、应用及其他可采用混合方式记录在存储介质81上,如图5所示。在图5中,如同图3中一样,文件根据使用或更新频率并且与构成组的文件的最大总大小一致地被安排到组中。具体地说,标题201和202、应用203和204、其他205、再现程序211-1、211-2、212-1、212-2、以及播放列表221-1到221-3置于组A中;片断信息231置于组B中;并且视频文件241、音频文件242、和数据文件243分到组C中。图5中的组A、B和C,如同图3中的组1、2、3和4,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如此命名的。这些组的每一个简单地指定要处理的文件的集合(collection)。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记录在存储介质81上且由蓝光盘ROM格式(BD-ROM)定义的蓝光盘影片(BDMV)信息的典型目录结构。在根目录下可创建不同于这些所示目录的目录。然而,在采用UDF格式记录的情况下忽略这些目录。如图6所示,根目录包含一个目录。在“BDMV”目录下,记录了由BDMV应用格式定义的所有文件和目录。“BDMV”目录包含下述目录。在“PLAYLIST”目录下,记录了播放列表221的数据库文件。即使不存在播放列表221,也建立该目录。在“CLIPINF”目录下,记录了片断数据库文件。即使不存在片断,也建立该目录。在“STREAM”目录下,记录了AV流文件。即使不存在AV流文件,也建立该目录。如图6所示,在“PLAYLIST”目录下,记录了两个播放列表文件“11111.mpls”和“22222.mpls”。在这些文件中,由“xxxxx.mpls”标识的文件保存有关单个影片播放列表的信息。为每个影片播放列表创建文件“xxxxx.mpls”。文件名“xxxxx”由各自范围均为0到9的五个整数形成。“CLIPINF”目录保存对应于每一个AV流文件的一个文件。在图6的结构中,保持了文件“01000.clps”和“02000.clpi”。由“zzzzz.cpli”标识的文件保存对应于单个AV流232的片断信息231。文件名“zzzzz”由各自范围均为0到9的五个整数形成。“STREAM”目录保存AV流文件。在图6的结构中,“STREAM”目录保存文件“01000.m2ts”和“02000.m2ts”。由“zzzzz.m2ts”标识的文件是AV流232的文件。文件名“zzzzz”由各自范围均为0到9的五个整数形成。AV流232的文件和对应片断信息231均分配有相同的五个数字“zzzzz”作为其文件名。与拷贝控制相关的“Unit_Key_Gen_Value.inf”和“CPS_CCI.inf”以及与标题管理表相关联的文件“index.bdmv”直接位于“BDMV”目录下。在“BDMV”目录下还保存了代表再现程序管理表的文件“MovieObject.bdmv”。直接在“root”目录下,建立了“Resource”目录、“DATA1”目录、和“DATA2”目录。虽然这些目录对于蓝光盘ROM格式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在此添加它们作为在其下存储根据内容性质可能需要的扩展数据的典型目录。“Resource”目录保存置于组管理下的分别对应于视频文件241、音频文件242、和数据文件243的文件“Image.jpg”、“Audio.pcm”、和“Jimaku.txt”。“DATA1”目录保存对应于文件251-1和251-2的文件“File1.dat”、“File2.dat”等。“DATA2”目录保存对应于文件261-1和261-2的文件“FileA.dat”、“FileB.dat”等。在这些目录以及在这些目录下管理的文件的图6结构中,文件“Unit_Key_Gen_Value.inf”、“CPS_CCI.inf”、“index.bdmv”和“MovieObject.bdmv”以及保存在“PLAYLIST”目录下的文件“11111.mpls”和“22222.mpls”置于组A中;“CLIPINF”目录下的文件“01000.clpi”和“02000.clpi”被安排到组B中;并且“Resource”目录下的文件“Image.jpg”、“Audio.pcm”和“Jimaku.txt”被分到组C中。不同于组管理下的上述文件,保存在“DATA1”目录下的与文件251-1和251-2对应的文件“File1.dat”、“File2.dat”等被分到组X中。下面参照图7描述基于蓝光盘标准的典型文件系统(BDFS),由此根据特定规则将要记录的文件安排到组中,并且在每个组中对其进行分配。图7所示的带状存储部分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均提供有被命名为“保留”的空白数据区域。在图7中,以AIA1(分配信息区域1)到AIA4表示的区域分配有固定信息。当从存储介质进行信息检索时,首先读出这些信息项。具体地说,AIA1到AIA4包含在其上存储了文件系统信息(作为MIA(管理信息区域))的地址。分析AIA允许访问MIA。AIA包含有关两个区域主MIA和保留MIA(用于备份)的信息。MIA保存可变的文件系统信息(即有关存储介质上的目录和文件的信息)。文件系统信息包括有关如何对文件进行分组并且如何分配该分组文件的信息。根据蓝光盘可重写标准,MIA与下面将要讨论的组1到3中的文件(MainG1、ResG1、MainG2、ResG2、G3)一起共同记录在图7所示的聚集文件区域(即聚集文件的LB区中的聚集块)中。使用为每个组设置的称作分配类的编组ID来管理这些文件。示例性地,MainG1置于分配类1(AC1)中,MainG2置于AC2中,G3置于AC3中,并且G4置于AC4中,以用于管理的目的。MIA存储有关文件位置的信息。例如,如图8所示,MainG1存储分别作为起始和结束地址的SMG1和EMG1。同样地,ResG1存储作为起始和结束地址的SRG1和ERG1;MainG2存储作为起始和结束地址的SMG2和EMG2;ResG2存储作为起始和结束地址的SRG2和ERG2;G3存储作为起始和结束地址的SG3和EG3;并且G4存储作为起始和结束地址的SG4和EG4。也就是,MainG1中的文件记录在起始地址SMG1与结束地址EMG1之间。类似地,ResG1中的文件记录在SRG1与ERG1之间;MainG2中的文件记录在SMG2与EMG2之间;ResG2中的文件记录在SRG2与ERG2之间;G3中的文件记录在SG3与EG3之间;并且G4中的文件记录在SG4与EG4之间。当信息根据蓝光盘可重写标准如上所述记录在存储介质上时,有可能在一遍(pass)单一连续读出中获取文件系统信息以及组1到3中的文件。应当注意,图7中的组1到4遵循上面参照图3和4所述的编组方法。组1到3中的文件组成遵循蓝光盘可重写标准的应用管理数据。这些文件随同上述MIA一起共同记录在聚集文件区域中。这是因为需要从存储介质高速检索这些文件。属于组1和2的文件在再现内容时是强制性的。由于有必要在存储介质上存在有缺陷扇区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文件数据完整性,因此组1和2中的文件既记录在主区域中,又记录在用于备份的保留区域中。组4中的文件(如图7中的G4所示)包含用于标记用途的缩略图信息。虽然这些文件也需要被共同记录,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少于组1到3中的文件,并且无需在访问存储介质的开始被一起读出。因此,组4中的文件记录于在一遍中可共同检索其的区域中,但是它们不与其他组一起记录在聚集文件区域中。AV流文件被给予保证再现速率的属性。当在存储介质上分配时,AV流文件因此需要遵循保证再现速率的相关分配规则。无需将AV流文件安排到组中(即它们位于上述组1到4之外)以及将它们记录到存储介质上的任何特定区域。因此,定义了文件属性,但是不在任何特定区域中共同分配这些文件。在要记录不根据蓝光盘标准定义的一般文件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保证其再现速率,或者将它们共同记录到特定区域。由于这些原因,将一般文件(即,图7中的“数据文件”)记录到不同位置。在图7中,以“空闲区域”表示的区域均是其中没有记录文件的区。图7所示的文件系统安排仅是基于蓝光盘标准的文件系统的例子。该文件系统可以可选地遵循某些其他适合规则或标准。这些规则可被灵活地修改以使文件系统更好地工作。下面参照图9描述由蓝光盘可重写标准规定的一般操作以及与该标准无关的其他操作,每一个操作以符号方式进行标记,以表示当执行当前考虑的操作时发生于文件系统信息以及上述不同组中的文件的改变的适用性。参照图9,特定应用的典型操作包括“创建播放列表”、“划分播放列表”、“组合播放列表”、“删除整个播放列表”、“删除部分播放列表”、“不使用桥来编辑虚播放列表”、“使用桥来编辑虚播放列表”、“删除虚播放列表”、“设置音频数据的后期记录”、“改变播放列表显示次序”、“增加菜单缩略图”、以及“增加标记缩略图”。非特定应用的典型操作被示出为包括“增加非标准文件(不基于应用标准,如JPEG图像)”和“删除非标准文件”。在图9中,执行时导致对MIA、组1到4(图中的G1到G4)中的文件、AV流、或者非特定应用文件的改变的操作均以中空圆圈标记;执行时不导致该改变的操作均以短划线(-)标记。如图9所示,“创建播放列表”和“不使用桥编辑虚播放列表”的处理导致对MIA、组1和2中的文件、以及AV流的改变。“划分播放列表”、“组合播放列表”、“删除整个播放列表”、“删除部分播放列表”、“使用桥编辑虚播放列表”、“删除虚播放列表”、“设置音频数据的后期记录”、和“改变播放列表显示次序”的处理导致对MIA和组1中的文件的改变。“增加菜单缩略图”的处理导致对MIA以及组1和3中的文件的改变。“增加标记缩略图”的处理导致对MIA以及组1和4中的文件的改变。“增加非标准文件(不基于应用标准,如JPEG图像)”和“删除非标准文件”的处理仅导致对MIA的改变。如上所述,所有操作都导致对文件系统信息(MIA)的改变。相反,根据这些操作,每个组中的文件可以和可以不被改变。组中的文件要被改变的情况,就是增加要记录的新文件到组中改变所记录文件内容,使得需要重新记录整个数据的情况。如果文件被删除,则这简单地意味着不再使用那个文件所占据的区域。然后,除了从在特定分配的区域中共同记录的文件组中去除的文件之外,必须重新记录整个组。下面参照图10和11描述用于获得对传统UDF格式的文件的访问的典型过程。该描述在此是为了准备对根据本发明所要执行的记录过程的随后描述而作出的。图10示出了UDF格式的典型卷结构,而图11表示具有文件的典型文件结构。这里所说明的是用于访问图11所示的文件“root/BDMV/Unit_Key_Gen_Value.inf”的过程。参照图10,卷结构保存有关逻辑卷的信息以及有关在此开始文件结构分析并被记录在每个分区内的点的信息。在图10中,最左列包含逻辑扇区号(LSN),左起第二列表示结构元素,右起第二列表示描述符,而最右列给出逻辑块号(LBN)。在图11中,最左列表现逻辑块号(LBN),中间列表示结构元素,而最右列表示描述符。卷中的地址以LSN(逻辑扇区号)表达,并且分区中的地址以LBN(逻辑块号)表达。如果卷中存在多个分区,则逻辑卷描述符可用来容纳有关多个分区的信息。参照图10和11,仅说明对于处理必要的项目,并且适当时将不讨论对于处理所不必要的项目。首先要分析的是以图10中的带圈标号1表示的具有逻辑扇区号256的结构元素“锚1”中的锚信息(被示出为“锚卷描述符指针”)。该分析提供以带圈标号2表示的“卷描述符序列”的位置。接下来要分析的是具有逻辑扇区号32到47且以带圈标号2表示的“卷描述符序列”。“卷描述符序列”包括“主卷描述符”、“实现使用卷描述符”、“分区描述符”、“逻辑卷描述符”、“未被分配空间描述符”、“终止描述符”、以及“尾随逻辑扇区(trailing logicalsectors)”。“主卷描述符”包含有关卷标识的信息,“实现使用卷描述符”包含有关互换性的信息,“分区描述符”包含有关分区标识的信息,“逻辑卷描述符”包含有关逻辑分区位置的信息,“未被分配空间描述符”包含有关未被分配的空间的信息,“终止描述符”包含有关区域的终止位置的信息,并且“尾随逻辑扇区”包含有关剩余区域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获取三个位置由具有逻辑扇区号35且以图10中的带圈标号3表示的“逻辑卷描述符”描述的“逻辑卷完整性序列”的位置;目标分区的位置;以及感兴趣分区内的“文件集描述符”的位置。然后,分析具有逻辑扇区号48且以带圈标号4表示的“逻辑卷完整性序列”以检查卷信息完整性。如果发现完整性完好无缺,则分析具有LSN 272到LSN all-272且以带圈标号5表示的“文件结构和文件”的分区内部。上述步骤使得有可能开始获得对目标分区的访问。根信息存储在具有逻辑块号(A+1)且以图11中的带圈标号11表示的“文件集描述符”中。分析该根信息,从而获取具有逻辑块号(A+3)且以带圈标号12表示的文件入口位置(以图11中的FE(根目录)表示)。获取文件入口位置之后,分析具有逻辑块号(A+3)且以带圈标号12表示的根目录文件入口(以图11中的FE(根目录)表示)。该分析允许获取存储根目录信息的位置(LBN=A+4)。接下来分析在根目录信息中找到的且以带圈标号13表示的BDMV目录的FID(文件标识符描述符)。这将提供以带圈标号14表示的EDMV目录的文件入口(FE)(LBN=A+5;以图11中的FE(BDMV)表示)位置的获取。获取关于BDMV目录且以带圈标号14表示的文件入口位置之后,分析BDMV目录的文件入口。这提供对记录BDMV目录信息的位置(LBN=A+9)的获取。然后获取BDMV目录信息,随后分析如带圈标号15所示的BDMV目录中的“Unit_Key_Gen_Value.inf”文件的“文件标识符描述符”。该分析允许获取“Unit_Key Gen_Value.inf”文件的文件入口位置。利用对于“Unit_Key_Gen_Value.inf”文件所获取的文件入口位置,如带圈标号16所示分析“Unit_Key_Gen_Value.inf”文件的文件入口。该分析提供记录了有关“Unit_Key_Gen_Value.inf”文件的数据的位置。然后,获得对记录了有关“Unit_Key_Gen_Value.inf”文件的数据的地址的访问,由此获取目标数据。前述步骤允许获取以带圈标号17表示的有关“root/BDMV/Unit_Key_Gen_Value.inf”文件的数据。如图10和11所示,传统UDF框架不提供这样的安排,通过该安排,可以比一般文件数据更快速地获取组成特定组(例如,聚集块)的文件数据。所涉及的文件都可能具有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分散地址的其文件入口和其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期望同时读取多个文件,这将花费大量时间来获取对应的数据主体。在文件保存在多层目录下的情况下,获得对给定目录下的期望文件的访问可能是费力的过程。在搜索目标文件中从当前层到达下一较低目录需要获取和分析三种信息文件标识符描述符(FID)、文件入口(FE)、以及目录信息。该过程涉及获得对多个位置的访问。根据本发明,文件被安排到组中以由未被设计成比一般文件更快速获取特定组(例如,采用UDF格式)的文件中的数据的文件系统使用。通过聚集信息共同管理编组文件以进行高速文件访问。下面参照图12的流程图描述由图2中的记录/再现机构22执行的记录过程。在步骤S1,文件系统信息创建单元62建立将文件安排到组中的规则。该编组规则可以是上面参照图3或5所述的那些规则。在此采用参照图5所述的规则以进行随后的描述。然而,这不限制本发明。相反也可使用其他规则。一旦被采用,则通常持续使用编组规则而不作改变。因此,有可能利用其信息可存储在未示出的适合存储器中且可从其检索的固定编组规则。在步骤S2,文件系统信息创建单元62控制写入单元73,以便使记录/再现块53在存储介质81上的足够扩展区域中分配空“Gathered.inf”文件。更具体地说,文件系统信息创建单元62将哑“Gathered.inf”文件设置在存储介质81上的某处,以在建立了文件分配之后向其写入聚集信息。此时,有可能首先向可重写存储介质写入哑文件,以后再采用最终数据覆写现有文件。然而,该方法不能用于一次性写入介质上。在使用后一类型的存储介质的情况下,不是通过向一次性写入介质实际写入哑文件,而是通过在该介质上保留可记录区域使得没有其他文件可被记录到保留区域中,来完成类似有效的处理。在步骤S3,文件系统信息创建单元62示例性地直接在根目录下创建文件和目录(即,等同于采用UDF格式的文件结构的某物),如图13所示。例如,如图13所示,文件系统信息创建单元62直接在根目录下创建“Gathered.inf”文件、“BDMV”目录、“Resource”目录、“DATA1”目录等,以及每个目录下的相关文件。由于除了“Gathered.inf”文件之外,图13中的结构与图6的相同,因此该结构将不作进一步的讨论。在步骤S4,文件系统信息创建单元62与每个组的分配规则一致地分配输入数据的所有文件,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岛芳和中村政信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