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040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6
一种模块化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模块、控制器、第一供水端、第一回水端、第二供水端和第二回水端,任意一个所述的换热模块均各自包括一个板式换热器、一级供水管、一级回水管、二级供水管、二级回水管,所述一级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球阀、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Y型过滤器、第一就地压力显示仪、第一就地温度显示仪、第一温度传感器、电动调节阀,所述一级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球阀、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二就地温度显示仪、第二温度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模块化换热机组通过单套使用、两套并联使用及三套并联使用,达到覆盖85%以上供热工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机组型号繁多、不通用、运行效率低、能耗高的技术问题。能耗高的技术问题。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换热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供热换热站应用技术,具体而言是一种模块化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0002]板式换热机组是由板式换热器、水泵、阀门、仪表、电气设备及必要的附属设备所组成的、以实现流体间热量交换为目的的集成装置。在供热领域水

水板式换热机组被广泛的应用,但现有技术中的板式换热机组存在诸多问题:
[0003]问题一,热源温度及用户侧采暖方式多种多样,造成了换热设备型号一工况一定制,百工况百型号的局面。
[0004]热源温度(一次侧)多种多样;
[0005]常见工况:130℃

70 ℃、 115℃

70 ℃ 、 105℃

70 ℃ 、 100℃

65 ℃ 、 95℃

70 ℃ 、95℃

65 ℃ 、 90℃

60 ℃ 、 90℃

55 ℃ 、 85℃

50 ℃等,端差在25℃

60之间。
[0006]用户侧的采暖方式不同,有用暖气片采暖的挂暖工况、有用地板辐射采暖的地暖工况、有用中央空调采暖的空调工况以及混合工况。
[0007]挂暖(水暖)常见工况:50℃

70 ℃、55℃

75 ℃ 、 60℃

80 ℃ 、 65℃

85 ℃ 、 65℃/>‑
85 ℃ 、 50℃

75 ℃、55℃

80 ℃ 、 60℃

85 ℃ 、 65℃

90 ℃ 、70℃

95 ℃ 等 ,端差在20℃

25之间。
[0008]地暖(空调)常见工况:50℃

60 ℃、45℃

55 ℃ 、 40℃

50 ℃ 、 35℃

45 ℃ 等 ,端差10℃。
[0009]地暖与挂暖混用(或特殊挂暖)常见工况:50℃

65 ℃、45℃

60 ℃ 、 40℃

55 ℃ 等 ,端差15℃。
[0010]造成各个热力企业设备型号繁多、备品备件过多,无法统一无法通用,换热站管理混乱,运行能耗过高等诸多问题。
[0011]问题二,各地的需供暖的小区建筑会多期建设,一期与尾期间隔时间会达到几年或十几年,但供热站建设在小区一期竣工后就会完工,站内供暖设备会按最大体量的供暖面积来定制,但在初期或随后5年内,此设备一直会以40%以下负荷在运行,不但效率极低,运行能耗高,还会造成“大马拉小车”情况,对初期的供暖系统产生危害。
[0012]问题三,每一个换热站的供暖设备都是根据当地最极端的天气或最大供热负荷来设计,据统计,现在70%左右的供热机组,循环水泵变频都在30Hz~40Hz范围内运行,都不在最佳工况运行范围内(45%以上),所以机组的运营成本高,不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换热机组,所述的这种模块化换热机组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机组型号繁多、不通用、运行效率低、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块化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模块、控制器、第一供水
端、第一回水端、第二供水端和第二回水端,任意一个所述的换热模块均各自包括一个板式换热器、一级供水管、一级回水管、二级供水管、二级回水管,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入口通过一级供水管与第一供水端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通过一级回水管与第一回水端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入口通过二级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端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口通过二级供水管与第二供水端连接;
[0015]所述一级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球阀、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Y型过滤器、第一就地压力显示仪、第一就地温度显示仪、第一温度传感器、电动调节阀;
[0016]所述一级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球阀、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二就地温度显示仪、第二温度传感器;
[0017]所述二级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就地温度显示仪、第三压力变送器、第三球阀;
[0018]所述二级回水管上从板式换热器至第二回水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调节阀、止回阀、第一橡胶软接头、水泵、第二橡胶软接头、第二调节阀、第一安全阀、第四就地温度显示仪、第二就地压力显示仪、第二Y型过滤器、第四压力变送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四球阀;
[0019]所述控制器通过其输入输出端口分别与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三压力变送器、第四压力变送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电动调节阀连接,控制器通过循环变频控制器与水泵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模块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
[0021]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一级供水管连接在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球阀与第一供水端之间,
[0022]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一级回水管连接在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球阀与第一回水端之间,
[0023]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二级供水管连接在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三球阀与第二回水端之间,
[0024]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二级回水管连接子第二换热模块的第四球阀与第二供水端之间。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均采用金属硬密封蝶阀。
[0026]进一步的,所述止回阀采用低阻全启式止回阀。
[00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球阀和第四球阀均采用全通焊接球阀。
[002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模块化换热机组通过单套使用、两套并联使用及三套并联使用,达到覆盖85%以上供热工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机组型号繁多、不通用、运行效率低、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单套换热机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两套换热机组并联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1
[0032]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凡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块化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模块、控制器23、第一供水端25、第一回水端26、第二供水端27和第二回水端28,任意一个所述的换热模块均各自包括一个板式换热器1、一级供水管11、一级回水管12、二级供水管21、二级回水管22,第一板式换热器1的第一入口通过一级供水管11与第一供水端25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1的第一出口通过一级回水管12与第一回水端26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模块、控制器(23)、第一供水端(25)、第一回水端(26)、第二供水端(27)和第二回水端(28),任意一个所述的换热模块均各自包括一个板式换热器(1)、一级供水管(11)、一级回水管(12)、二级供水管(21)、二级回水管(22),第一板式换热器(1)的第一入口通过一级供水管(11)与第一供水端(25)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1)的第一出口通过一级回水管(12)与第一回水端(26)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1)的第二入口通过二级回水管(22)与第二回水端(28)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1)的第二出口通过二级供水管(21)与第二供水端(27)连接;所述一级供水管(11)上设置有第一球阀(31)、第一压力变送器(41)、第一Y型过滤器(51)、第一就地压力显示仪(61)、第一就地温度显示仪(71)、第一温度传感器(81)、电动调节阀(91);所述一级回水管(12)上设置有第二球阀(32)、第二压力变送器(42)、第二就地温度显示仪(72)、第二温度传感器(82);所述二级供水管(21)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83)、第三就地温度显示仪(73)、第三压力变送器(43)、第三球阀(33);所述二级回水管(22)上从板式换热器(1)至第二回水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调节阀(101)、止回阀(131)、第一橡胶软接头(141)、水泵(151)、第二橡胶软接头(142)、第二调节阀(102)、第一安全阀(16)(1)、第四就地温度显示仪(74)、第二就地压力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亮余胜亮余建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艾克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