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质高陡边坡覆绿的保水节水灌溉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034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质高陡边坡覆绿的保水节水灌溉设施,属于高陡边坡覆绿、矿山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该设施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集水装置、蓄水装置和滴灌装置;集水装置包括:固定杆和集水面板;集水面板连接在固定杆上,固定杆和集水面板的一端插入高陡边坡内;蓄水装置包括:连接管道和蓄水袋;连接管道的一端与集水面板连通,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蓄水袋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集水装置可以充分收集利用降雨期的坡面径流水,在坡面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蓄水装置可以将收集的水储存,滴灌装置持续将蓄水装置所蓄的水以长期少量的方式对植被进行灌溉,防止出现单次大量灌溉造成大量蒸发及径流流失对水资源的浪费。源的浪费。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质高陡边坡覆绿的保水节水灌溉设施


[0001]本技术涉及高陡边坡覆绿、矿山生态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岩质高陡边坡覆绿的保水节水灌溉设施。

技术介绍

[0002]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尤其是针对露天开采形成的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恢复工程,在年降雨量尚可,但高陡边坡基岩裂隙水不发育的情况下,对边坡客土覆绿后,采用传统人工灌溉管护措施,大量的水分会快速蒸发,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导致覆绿植被存活率低,且长期人工灌溉成本高,灌溉管护资金压力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岩质高陡边坡覆绿的保水节水灌溉设施。所述设施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集水装置、蓄水装置和滴灌装置;
[0004]所述集水装置包括:固定杆和集水面板;所述集水面板连接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和所述集水面板的一端插入高陡边坡内;
[0005]所述蓄水装置包括:连接管道和蓄水袋;所述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集水面板连通,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袋连通;
[0006]所述滴灌装置包括:导水管和滴灌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蓄水袋连通,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滴灌水管连通,所述滴灌水管上设置有滴灌水孔,且所述滴灌水管埋设于土面中。
[0007]进一步地,所述设施还包括:连通器;
[0008]所述连通器与所述滴灌水管的末端连接,所述连通器的自由端与所述蓄水袋高度平齐。
[0009]进一步地,所述设施还包括:漏板;
[0010]所述漏板设置在所述集水面板与高陡边坡之间,且所述漏板上设置有漏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设施还包括:引水板;所述引水板处于所述集水装置的上方,且与集水渠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道包括第一外软管,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外软管内的第一细管。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器的自由端包括第二外软管,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外软管内的第二细管。
[0014]进一步地,所述滴灌水管为软管,呈S型埋设于土面中,且所述滴灌水管上的所述滴灌水孔开口朝下。
[0015]进一步地,所述集水面板与高陡边坡呈60
°
夹角。
[001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和所述集水面板的个数为多个,每两根所述固定杆连线的水平夹角为5
°
,呈两两轴对称排布,使得所述集水面板形成水平坡降为5
°
的集水槽。
[001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设置有集水装置、蓄水装置和滴灌装置,集水装置可以充分收集利用降雨期的坡面径流水,在坡面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蓄水装置可以将收集的水储存,滴灌装置持续将蓄水装置所蓄的水以长期少量的方式对植被进行灌溉,防止出现单次大量灌溉造成大量蒸发及径流流失对水资源的浪费。其次,集水装置和蓄水装置通过第一外软管内套第一细管组成的连接管道连接,从而可以增加水蒸气蒸发路径,提高蒸发通道的内表面积,加速水蒸气的液化,减少蓄水体的蒸发损耗。另外,在滴灌水管的末端连接连通器,通过连通器可以观察蓄水装置水位,并且连通器自由端采用第二外软管内套第二细管的结构,自由端为小孔开放式,以防止泥土堵塞滴灌水孔在气压的作用下使水流不畅。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岩质高陡边坡覆绿的保水节水灌溉设施剖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岩质高陡边坡覆绿的保水节水灌溉设施的投影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水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漏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水装置与蓄水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通器自由端的俯视图;
[0025]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滴灌水管布置图;
[0026]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滴灌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

固定杆;2

集水面板;3

连接管道;4

蓄水袋;5

导水管;6

滴灌水管;7

滴灌水孔;8

连通器;9

漏板;10

漏孔;11

引水板;12

第一外软管;13

第一细管;14

第二外软管;15

第二细管;16

土面;17

集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技术所使用的的术语“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定本技术。
[0031]参见图1

9,该设施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集水装置、蓄水装置和滴灌装置;集水装置包括:固定杆1和集水面板2;集水面板2连接在固定杆1上,固定杆1和集水面板2的一端插入高陡边坡内;蓄水装置包括:连接管道3和蓄水袋4;连接管道3的一端与集水面板2连通,连接管道3的另一端与蓄水袋4连通;滴灌装置包括:导水管5和滴灌水管6;导水管5的一端与蓄水袋4连通,导水管5的另一端与滴灌水管6连通,滴灌水管6上设置有滴灌水孔7,且
滴灌水管6埋设于土面中。
[0032]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3,集水面板2以焊接方式搭接在固定杆1上,共同组成集水装置,在降雨期可充分收集坡面径流水;蓄水袋4可以采用ASA工程塑料,具备防紫外线、防晒、防风化等特点,半径可以为50cm,单个可蓄约0.524m3水,约1.6m长的集水装置可蓄满一个蓄水袋4,蓄水袋4通过连接管道3与集水装置连通,将集水装置收集的坡面径流水储存与蓄水袋4中;滴灌水管6可以埋设于土面10cm之下,滴灌水孔7的孔口直径可以为5mm,孔间距10cm,孔口朝下;导水管5的直径可以为2cm,将滴灌水管6与蓄水袋4连接,使得蓄水袋4中储存的坡面径流水以滴灌的方式进行节水灌溉。
[0033]还需要说明的是,该设施采用一种敞口的集水装置、细颈大肚的蓄水装置以及小孔滴灌的滴灌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质高陡边坡覆绿的保水节水灌溉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设施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集水装置、蓄水装置和滴灌装置;所述集水装置包括:固定杆(1)和集水面板(2);所述集水面板(2)连接在所述固定杆(1)上,所述固定杆(1)和所述集水面板(2)的一端插入高陡边坡内;所述蓄水装置包括:连接管道(3)和蓄水袋(4);所述连接管道(3)的一端与所述集水面板(2)连通,所述连接管道(3)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袋(4)连通;所述滴灌装置包括:导水管(5)和滴灌水管(6);所述导水管(5)的一端与所述蓄水袋(4)连通,所述导水管(5)的另一端与所述滴灌水管(6)连通,所述滴灌水管(6)上设置有滴灌水孔(7),且所述滴灌水管(6)埋设于土面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高陡边坡覆绿的保水节水灌溉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设施还包括:连通器(8);所述连通器(8)与所述滴灌水管(6)的末端连接,所述连通器(8)的自由端与所述蓄水袋(4)高度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高陡边坡覆绿的保水节水灌溉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设施还包括:漏板(9);所述漏板(9)设置在所述集水面板(2)与高陡边坡之间,且所述漏板(9)上设置有漏孔(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高陡边坡覆绿的保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进昌郭伟龙徐飞飞景娇李秉澜万通王葵颖王雪琴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