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7823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分别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单元和通讯模块,分别用于对现场图像数据进行采集、负责地质灾害报警监控程序的流程管理以及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其中图像采集模块可调整监控方向;筒盖设置于筒体顶部,筒盖与筒体间隙设置,筒盖上分别设置有光伏板和灯带,光伏板和灯带均与设置在筒体内的蓄电池以及控制单元连接;支腿活动连接在筒体底部,支腿内为空心结构,支腿内安装有用于检测附近雨水渗透量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腿中的传感器初步判断灾害发生的方向,当达到阈值时,调节图像采集模块朝向,再结合图像采集模块判断灾害发生的程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具体涉及一种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为减轻地质灾害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威胁和破坏,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也不断发展,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设备和装置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的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因为地质灾害的变形过程往往较漫长,对于地质灾害发生前的实时监控,往往增加了监测的费用,效率较低,容易受到环境等的制约。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增加了监测的费用,效率较低,容易受到环境制约的缺陷,因而提供一种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包括:
[0006]筒体,所述筒体内分别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单元和通讯模块,分别用于对现场图像数据进行采集、负责地质灾害报警监控程序的流程管理以及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可调整监控方向;
[0007]筒盖,所述筒盖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部,所述筒盖与所述筒体间隙设置,所述筒盖上分别设置有光伏板和灯带,所述光伏板和灯带均与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蓄电池以及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0008]支腿,所述支腿活动连接在所述筒体底部,所述支腿内为空心结构,所述支腿内安装有用于检测附近雨水渗透量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与所述筒盖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于所述筒体与所述筒盖固定连接,所述筒盖底部与所述筒体顶部之间间隙设置,所述筒盖的底部边缘处向所述筒体外延伸。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盖包括一级面和二级面,所述一级面的锥度大于所述二级面的锥度,所述一级面上可拆卸连接所述光伏板,所述二级面上可拆卸连接所述灯带。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灯带为三色灯带,分别显示红、黄、绿三种颜色。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筒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与所述筒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的底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摄像机,所述摄像机的镜头位于所述筒体与所述筒盖之间的间隙。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底
部,所述支座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凹槽以所述筒体底部中心为对称中心均匀分布,所述凹槽内均活动连接所述支腿。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腿顶端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底部与所述支腿顶端留有空隙,所述连接件顶部在所述凹槽内铰接,所述支腿底端为尖锐端。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为渗透传感器和/或雨水传感器。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下方的所述筒体底部与所述底座侧壁均开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筒体内外。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讯模块采用GPRS/4G进行传输。
[00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通过支腿中的传感器初步判断灾害发生的方向,当达到阈值时,调节图像采集模块朝向,再结合图像采集模块判断灾害发生的程度,通讯模块将信息及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传输给服务器,灾情指挥中心进一步对灾情进行研判,筒体上分别设置有光伏板和灯带,光伏板和灯带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光伏板通过太阳能发电将电能蓄积在筒体内的蓄电池内,灯带发生灾害时可根据不同的颜色进行警示,提醒附近的人,支腿活动连接在筒盖底部,插入土壤内,通过空心结构与设置在内部的传感器接触,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升检测效率;
[0020]2.本技术通过渗透传感器、雨水传感器对附近土壤里的雨水量以及渗透量进行实时传输,当达到阈值时,启动电机将摄像机的方向朝向对向对应的所在方向;
[0021]3.本技术通过支腿内部为空心结构,便于设置传感器,使得土壤与传感器间接接触,支腿内同样便于储存线缆,使得收纳方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总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通孔安装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7]1、筒体;2、一级面;3、支腿;4、二级面;5、摄像机;6、支撑杆;7、支座;8、凹槽;9、连接件;10、底座;11、电机;12、转动盘;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其包括:
[0029]筒体1,所述筒体1内分别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单元和通讯模块,分别用于对现场图像数据进行采集、负责地质灾害报警监控程序的流程管理以及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可调整监控方向;
[0030]筒盖,所述筒盖设置于所述筒体1顶部,所述筒盖与所述筒体1间隙设置,所述筒盖上分别设置有光伏板和灯带,所述光伏板和灯带均与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的蓄电池以及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0031]支腿3,所述支腿3活动连接在所述筒体1底部,所述支腿3内为空心结构,所述支腿
3内安装有用于检测附近雨水渗透量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如图1

4所示,筒体内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单元和通讯模块,分别用于对现场图像数据进行采集、负责地质灾害报警监控程序的流程管理以及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其中图像采集模块可调整监控方向,可根据支腿中的传感器初步判断灾害发生的方向,当达到阈值时,调节图像采集模块朝向,再结合图像采集模块判断灾害发生的程度,通讯模块将信息及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传输给服务器,灾情指挥中心进一步对灾情进行研判,筒盖设置于筒体顶部,筒盖与筒体间隙设置,筒体上分别设置有光伏板和灯带,光伏板和灯带均与设置在筒体内的蓄电池以及控制单元连接,光伏板通过太阳能发电将电能蓄积在筒体内的蓄电池内,灯带发生灾害时可根据不同的颜色进行警示,提醒附近的人,支腿活动连接在筒盖底部,插入土壤内,通过空心结构与设置在内部的传感器接触,进行实时监测,支腿内部为空心结构,便于设置传感器,使得土壤与传感器间接接触,支腿内同样便于储存线缆,使得收纳方便,控制单元采用西门子G120D;通讯模块采用盈科GMR530。
[00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1与所述筒盖之间设置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两端分别于所述筒体1与所述筒盖固定连接,所述筒盖底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内分别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单元和通讯模块,分别用于对现场图像数据进行采集、负责地质灾害报警监控程序的流程管理以及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可调整监控方向;筒盖,所述筒盖设置于所述筒体(1)顶部,所述筒盖与所述筒体(1)间隙设置,所述筒盖上分别设置有光伏板和灯带,所述光伏板和灯带均与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的蓄电池以及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支腿(3),所述支腿(3)活动连接在所述筒体(1)底部,所述支腿(3)内为空心结构,所述支腿(3)内安装有用于检测附近雨水渗透量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与所述筒盖之间设置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两端分别于所述筒体(1)与所述筒盖固定连接,所述筒盖底部与所述筒体(1)顶部之间间隙设置,所述筒盖的底部边缘处向所述筒体(1)外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包括一级面(2)和二级面(4),所述一级面(2)的锥度大于所述二级面(4)的锥度,所述一级面(2)上可拆卸连接所述光伏板,所述二级面上可拆卸连接所述灯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为三色灯带,分别显示红、黄、绿三种颜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报警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底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明李稳哲陈创上官丙鑫李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