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矸石山覆土绿化保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0570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8
本技术属于排矸场生态恢复、矿山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矸石山覆土绿化保墒系统,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基体、反渗层、隔水层和种植层;基体为煤矸石整平标高层;反渗层用于防止基体的浸出液污染所述种植层;隔水层用于防止灌溉水从矸石空隙流失。本技术中,反渗层可以打断煤矸石、煤泥浸出液毛细渗透通道,防止煤矸石、煤泥浸出液中Pb、Cr、Hg、As、Cd、Mn等有毒重金属元素渗透上反污染种植土;秸秆纤维改良黏土层通过在黏土中掺入秸秆纤维,提高黏土层的抗变形能力,在养护的干湿循环过程中有效提高土体抗开裂能力,同时作为一隔水层可以有效防止养护灌溉水在矸石大孔隙中的漏失现象,提高回填种植土的保墒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排矸场生态恢复、矿山生态修复,特别涉及一种矸石山覆土绿化保墒系统


技术介绍

1、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排矸场覆土绿化生态修复工程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排矸场生态修复工程在矸石山整平后对其覆土培肥绿化,经过实际工程经验,植被成活率低,种植土受到煤矸石、煤泥浸出液的污染严重,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绿化效果差。

2、因此,提供一种新的矸石山覆土绿化保墒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排矸场覆土绿化生态修复困难的缺陷,提供一种矸石山覆土绿化保墒系统。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矸石山覆土绿化保墒系统,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基体、反渗层、隔水层和种植层;

3、所述基体为煤矸石整平标高层;

4、所述反渗层用于防止基体的浸出液污染所述种植层;

5、所述隔水层用于防止灌溉水从矸石空隙流失。

6、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反渗层由自下而上的三层不同粒径的土层构成,包括:

7、细层:粒径为0.25~1mm;

8、中层:粒径为1~5mm;

9、粗层:粒径为5~20mm。

10、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细层厚度为15cm,中层厚度为15cm,粗层厚度为20cm。

11、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隔水层为秸秆纤维改良黏土层,所述秸秆纤维改良黏土层为黏土和秸秆纤维的掺和物。

12、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秸秆纤维掺量≥0.3%,改良后的黏土抗剪强度指标c≥80kpa,φ≥20°,渗透系数≤1×10-7cm/s。

13、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隔水层厚度为15cm。

14、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种植层为回填种植土,厚度为50~100cm。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技术在煤矸石上层设置反渗层,自下而上土颗粒孔隙体积越来越大,随着孔隙增大,非饱和土中的液体表面张力随之减小,可以打断煤矸石、煤泥浸出液毛细渗透通道,防止煤矸石、煤泥浸出液中pb、cr、hg、as、cd、mn等有毒重金属元素渗透上反污染种植土。

17、本技术通过铺设秸秆纤维改良黏土制作的隔水层,防止种植土中的灌溉养护水漏失于矸石的大孔隙结构中;通过在黏土层中掺和秸秆纤维,可以增加黏土层抗拉、抗开裂能力,防止出现因矸石山压缩沉降和在灌溉蒸发的干湿交替过程中造成土层开裂的情况,进一步避免种植土发生水土流失,提高回填种植土的保墒能力。并且在黏土中掺入秸秆纤维,可提高抗变形能力,在养护的干湿循环过程中有效提高土体抗开裂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矸石山覆土绿化保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基体、反渗层、隔水层和种植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矸石山覆土绿化保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层厚度为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矸石山覆土绿化保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为回填种植土,厚度为50~10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矸石山覆土绿化保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基体、反渗层、隔水层和种植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矸石山覆土绿化保墒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龙史进昌张大伟景娇徐飞飞李秉澜万通王葵颖王雪琴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