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0115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可拆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有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之间并列设置有多根两端开口的翅片管,翅片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连通;第一下腔的下方间隔设置有第一底腔,第一底腔的左上侧和右上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左腔和第一右腔,矩形换热空间内设置有多块具有左、右开口的第一空心板和多块具有上、下开口的第二空心板,第一空心板与第二空心板一一交错贴合设置以供两空心板内的介质换热,第一空心板的左、右开口分别与第一左腔和第一右腔连通,第二空心板的上、下开口分别与第一下腔和第一底腔连通。占用体积小、无需设置较长的连接管路。连接管路。连接管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锅炉为通过燃料燃烧加热水而生产高温蒸汽的设备,其燃烧后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热量,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现有技术一般会进行尾气余热回收,但是实际使用中,单个换热器回收效率低,经济性差。
[0003]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使用多个换热器配合使用以提高换热效率并进行有效防腐,但是由于尾气经过的烟道空间有限,现有多个换热器安装时体积庞大,而且多个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较长、管路连接复杂,而且管路还需要进行保温和防腐等处理,较长的管路还会导致热量耗散以及增加泄露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是一种一体结构的集成式换热器,用以解决现有多个换热器占用体积大、连接管路复杂、泄露、热量耗散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
[0007]第一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第一壳体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之间并列设置有多根两端开口的翅片管,翅片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连通;第一下腔的下方间隔设置有第一底腔,第一底腔的左上侧和右上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左腔和第一右腔,第一下腔、第一底腔、第一左腔和第一右腔围成矩形换热空间,矩形换热空间内设置有多块具有左、右开口的第一空心板和多块具有上、下开口的第二空心板,第一空心板与第二空心板一一交错贴合设置以供两空心板内的介质换热,第一空心板的左、右开口分别与第一左腔和第一右腔连通,第二空心板的上、下开口分别与第一下腔和第一底腔连通;
[0008]第二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第二壳体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二上腔和第二下腔,第二上腔和第二下腔之间并列设置多根两端开口的光管,光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上腔和第二下腔连通;
[0009]所述第一右腔的右端和第二下腔的左端分别设有对接管,第一右腔和第二下腔通过对接管连通;
[0010]所述第一上腔和第一底腔通过位于第一壳体外的循环管路连通,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水泵;
[0011]所述第二上腔上设有与第二上腔连通的进水管接头,所述第一左腔上设有与第一左腔连通的出水管接头;
[0012]第一、第二壳体的其中一端开口可拆连接以供锅炉尾气顺次从两者的内腔中穿
过,尾气穿过内腔途中经过多根翅片管和多根光管的外表面。
[0013]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使用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接在一起,并安装在烟道上,尾气首先经过翅片管、随后经过光管,翅片管对应的换热器可以与尾气进行第一次换热,吸收尾气中的热量,光管与尾气进行第二次换热,二次回收尾气中的热量,光管中的介质可以为翅片管中的介质加热,使得翅片管中的介质的温度高于露点温度,可防止水蒸气在翅片管外表面冷凝;可见,通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以将三个换热器集成为一体,三者共用壳体,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单位体积换热效率高;通过各种腔体的设置,使得实现换热的翅片管和光管内介质流动效率高,换热过程同步均匀进行;通过腔体之间位置的巧妙设计,使得各级换热器之间的对接基本不用管路,不仅使得结构简单,也大大节省了体积,更关键的是省去繁杂的连接管路后可以大大降低热量在输送过程中的耗散,也无需进行管路保温处理,减少管路泄露的风险。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循环管路上还设置有定压罐。定压罐的设置可以对循环管路的介质压力进行稳压。
[00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翅片管包括横截面为椭圆形的主管以及均布在主管上的多个翅片。椭圆形不仅换热效率高而且风阻小。
[001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翅片管的材质为普通碳钢。由于翅片管内的介质可以与光管内流出的换热介质换热,因此其介质温度可以设置为高于露点,在此情况下,翅片管外表面就不会发生冷凝,此时不涉及防腐问题,因此可以采用成本更低的普通碳钢。
[001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光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非金属。在上面方案的基础上,光管处为主要冷凝区域,将会产生大量的冷凝,为防止冷凝形成的酸液对光管外表面的腐蚀,因此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或者非金属材质。
[001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材质为不锈钢。由于冷凝液会下流并落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因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要选用耐腐蚀的材质,非金属材质不方便设置连接结构,故选用不锈钢材质。
[001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横截面为矩形。
[002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控制连接。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2]图2为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实施方式1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主视图;
[0024]图4为图3的左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立体图(左后侧视角);
[0026]图6为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左视图;
[0027]图7为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纵剖立体图;
[0028]图8为第一壳体下部处的剖视图;
[0029]图1

4中:1

第一换热器,11

循环水进口,12

循环水出口,2

循环水泵,3

定压罐,4

喷淋管,41

喷嘴,42

喷淋水进口,43

排水口,44

集水槽,5

第二换热器,51

冷却水进口,52

冷却水出口,6

第三换热器,8

第一换热介质,9

第二换热介质,20

换热器前水室,30

换热器后水室,40

壳体;
[0030]图5

8中:100

第一壳体,101

第一上腔,102

第一下腔,103

第一底腔,104

第一左腔,105

第一右腔,107

矩形换热空间,108

翅片管,109

第一空心板,110

第二空心板,111

出水管接头,2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第一壳体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之间并列设置有多根两端开口的翅片管,翅片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连通;第一下腔的下方间隔设置有第一底腔,第一底腔的左上侧和右上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左腔和第一右腔,第一下腔、第一底腔、第一左腔和第一右腔围成矩形换热空间,矩形换热空间内设置有多块具有左、右开口的第一空心板和多块具有上、下开口的第二空心板,第一空心板与第二空心板一一交错贴合设置以供两空心板内的介质换热,第一空心板的左、右开口分别与第一左腔和第一右腔连通,第二空心板的上、下开口分别与第一下腔和第一底腔连通;第二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第二壳体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二上腔和第二下腔,第二上腔和第二下腔之间并列设置多根两端开口的光管,光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上腔和第二下腔连通;所述第一右腔的右端和第二下腔的左端分别设有对接管,第一右腔和第二下腔通过对接管连通;所述第一上腔和第一底腔通过位于第一壳体外的循环管路连通,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第二上腔上设有与第二上腔连通的进水管接头,所述第一左腔上设有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杨洋刘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润换热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