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供电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979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供电转换装置,涉及余热供电设备领域,针对现有的余热供电转换装置存在的造价高,所需场地较大,难以在中小型企业普及,且发电效率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保温板连接有隔热层,两个所述保温板互相远离的一端内侧分别安装有集热板和冷凝板,所述冷凝板和集热板远离保温板的一侧均安装有绝缘陶瓷板,两个所述绝缘陶瓷板分别远离冷凝板和集热板的一侧均安装有铜制导体,两个所述铜制导体连接有P型元件和N型元件,两个所述保温板侧壁均设置有真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且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电力均衡,使用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供电转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供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供电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余热供电转换也被称之为余热发电,是直接利用排放的废气进行余热回收发电,无需消耗燃料,发电过程不产生污染,是一种经济效益可观、清洁环保、符合清洁节能产业政策的绿色发电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0003]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余热供电转换装置,多为大型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造价高,所需场地较大,难以在中小型企业普及,且发电效率低,特别用于辊道窑,其辊道窑的加热温度非常高,其余热大,如能有效回收利用,是一个大的创新,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辊道窑余热供电转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余热供电转换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余热供电转换装置存在的造价高,所需场地较大,难以在中小型企业普及,且发电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余热供电转换装置,包括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保温板连接有隔热层,两个所述保温板互相远离的一端内侧分别安装有集热板和冷凝板,所述冷凝板和集热板远离保温板的一侧均安装有绝缘陶瓷板,两个所述绝缘陶瓷板分别远离冷凝板和集热板的一侧均安装有铜制导体,两个所述铜制导体连接有P型元件和N型元件,两个所述保温板侧壁均设置有真空层,两个所述真空层远离保温板的侧壁均安装有防护外壳,所述集热板远离绝缘陶瓷板的一侧安装有导热真空管,所述导热真空管呈均匀设置,且所述导热真空管贯穿保温板、真空层和防护外壳,所述铜制导体两端均连接有电源线,两个所述电源线连接有蓄电池。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电源线均与靠近所述冷凝板一端的铜制导体连接,且两个所述电源线均贯穿保温板、真空层和防护外壳。
[0008]优选的,所述隔热层呈回字型,两个所述保温板的内侧和防护外壳的侧壁分别与隔热层的内侧壁和外侧壁齐平。
[0009]优选的,所述铜制导体分别呈均匀分布在两个所述绝缘陶瓷板上,且所述P型元件和N型元件呈均匀分布在铜制导体之间。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绝缘陶瓷板、保温板、真空层、防护外壳和所述冷凝板和集热板均以隔热层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绝缘陶瓷板均与保温板内侧连接,所述绝缘陶瓷板均呈陶瓷材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通过设置保温板和真空层对集热板、冷凝板和铜制导体进行保温,且通过隔热层对两种温度进行隔离,保证其自身温度不受影响,减少温度流失,优化温差效果,便于进
行余热供电转换,提高工作效率。
[0014]2、通过设置绝缘陶瓷板对铜制导体进行绝缘隔离,在保证其能够正常导温的前提下,对余热供电转换产生的电力进行绝缘,提高安全性。
[0015]3、通过设置电源线将余热供电转换产生的电力收集至蓄电池中进行储蓄,便于对电力进行保存,且对电力使用进行协调控制,避免直接使用产生的电力不均。
[0016]综上所述,该余热供电转换装置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电力均衡,使用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
[0020]图中标号:1、保温板;2、集热板;3、冷凝板;4、绝缘陶瓷板;5、铜制导体;6、P型元件;7、N型元件;8、真空层;9、防护外壳;10、导热真空管;11、电源线;12、蓄电池;13、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参照图1

3,一种余热供电转换装置,包括保温板1,所述保温板1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保温板1连接有隔热层13,两个所述保温板1互相远离的一端内侧分别安装有集热板2和冷凝板3,所述冷凝板3和集热板2远离保温板1的一侧均安装有绝缘陶瓷板4,两个所述绝缘陶瓷板4分别远离冷凝板3和集热板2的一侧均安装有铜制导体5,两个所述铜制导体5连接有P型元件6和N型元件7,两个所述保温板1侧壁均设置有真空层8,两个所述真空层8远离保温板1的侧壁均安装有防护外壳9,所述集热板2远离绝缘陶瓷板4的一侧安装有导热真空管10,所述导热真空管10呈均匀设置,且所述导热真空管10贯穿保温板1、真空层8和防护外壳9,所述铜制导体5两端均连接有电源线11,两个所述电源线11连接有蓄电池12。
[0023]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电源线11均与靠近所述冷凝板3一端的铜制导体5连接,且两个所述电源线11均贯穿保温板1、真空层8和防护外壳9,通过电源线11将余热供电转换产生的电力输送至蓄电池12中,通过所述蓄电池12对电力进行存储,在保证其电力不被浪费的前提下,提高电力使用的电压稳定性。
[0024]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13呈回字型,两个所述保温板1的内侧和防护外壳9的侧壁分别与隔热层13的内侧壁和外侧壁齐平,两个所述绝缘陶瓷板4、保温板1、真空层8、防护外壳9和所述冷凝板3和集热板2均以隔热层13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使其侧壁保持一致,提高其美观性,且通过隔热层13隔离高低温的温度,优化温差效果。
[0025]除此之外,所述铜制导体5分别呈均匀分布在两个所述绝缘陶瓷板4上,且所述P型元件6和N型元件7呈均匀分布在铜制导体5之间,所述绝缘陶瓷板4均与保温板1内侧连接,所述绝缘陶瓷板4均呈陶瓷材质,从而通过所述绝缘陶瓷板4进行绝缘,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
[0026]工作原理:该余热供电转换装置在进行使用时,首先余热的收集状态,使窑内的余
热通过导热真空管10导热至集热板2中,使集热板2受热升温,从而使与冷凝板3接触的铜制导体5升温,此时开启冷凝板3,冷凝板3工作降温,从而使与冷凝板3接触的铜制导体5降温,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保温板1和真空层8持续为集热板2、冷凝板3和铜制导体5进行保温,且通过隔热层13进行温度隔离,且通过绝缘陶瓷板4对铜制导体5与集热板2和冷凝板3进行绝缘隔离,由于两个相对的铜制导体5分别升温和降温,从而使两个铜制导体5产生温差,从而在两个具有温差的铜制导体5的作用下,两个铜制导体5之间的P型元件6和N型元件7的电洞从高温向低温移动,从而产生电力,完成余热供电转换,且产生的电力由电源线11传输至蓄电池12中进行储蓄使用,当余热不再产生时,关闭冷凝板3,使该装置复原即可。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供电转换装置,包括保温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1)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保温板(1)连接有隔热层(13),两个所述保温板(1)互相远离的一端内侧分别安装有集热板(2)和冷凝板(3),所述冷凝板(3)和集热板(2)远离保温板(1)的一侧均安装有绝缘陶瓷板(4),两个所述绝缘陶瓷板(4)分别远离冷凝板(3)和集热板(2)的一侧均安装有铜制导体(5),两个所述铜制导体(5)连接有P型元件(6)和N型元件(7),两个所述保温板(1)侧壁均设置有真空层(8),两个所述真空层(8)远离保温板(1)的侧壁均安装有防护外壳(9),所述集热板(2)远离绝缘陶瓷板(4)的一侧安装有导热真空管(10),所述导热真空管(10)呈均匀设置,且所述导热真空管(10)贯穿保温板(1)、真空层(8)和防护外壳(9),所述铜制导体(5)两端均连接有电源线(11),两个所述电源线(11)连接有蓄电池(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供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谷弘树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高砂工业窑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