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烧成炉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764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8
一种连续烧成炉的冷却装置,包括底座、窑炉主体、输送辊组、第一驱动部和风冷组件;窑炉主体安装于底座,输送辊组安装于窑炉主体,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输送辊组输送产品;窑炉主体包括入口置换室、加热带、冷却带和出口置换室,入口置换室、加热带、冷却带和出口置换室依次连通;风冷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部、升降闸门、排风机、冷风风机和冷风管道;升降闸门安装于出口置换室的入口和出口,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升降闸门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连续烧成炉的冷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窑炉内部的输送辊或者匣钵会因长期处于高温状态而变形的问题。态而变形的问题。态而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烧成炉的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烧成炉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烧成炉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在电池材料的烧成工序中,有着目标提高产能而延长辊道窑炉的全长的倾向。然而随着窑炉长度的增加,窑炉内部的输送辊或者匣钵会因长期处于高温状态而变形,不仅需要经常停产修为,影响生产效率,而且还会出现无法并列运送产品的问题,导致产品参差不齐地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续烧成炉的冷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窑炉内部的输送辊或者匣钵会因长期处于高温状态而变形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连续烧成炉的冷却装置,包括底座、窑炉主体、输送辊组、第一驱动部和风冷组件;
[0006]所述窑炉主体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输送辊组安装于所述窑炉主体,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输送辊组输送产品;
[0007]所述窑炉主体包括入口置换室、加热带、冷却带和出口置换室,所述入口置换室、所述加热带、所述冷却带和所述出口置换室依次连通;
[0008]所述风冷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部、升降闸门、排风机、冷风风机和冷风管道;
[0009]所述升降闸门安装于所述出口置换室的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闸门上下移动,所述排风机和所述冷风风机分别安装于所述出口置换室的顶部,所述冷风管道安装于所述出口置换室的内部,所述冷风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冷风风机,所述冷风管道另一端的管口正对于所述输送辊组。<br/>[0010]进一步,所述冷风管道分支有四个出风管,四个所述出风管位于所述出口置换室的四个端角。
[0011]具体地,所述风冷组件还包括密封台,所述密封台安装于所述出口置换室,所述密封台位于所述输送辊组的下方,且所述密封台正对于所述升降闸门。
[0012]优选地,所述密封台的顶面设有缓冲橡胶垫。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置换室的内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电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出口置换室设有观察窗。
[0015]具体地,所述输送辊组由多个可转动输送辊组成,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电机和传动皮带,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窑炉主体的侧壁,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皮带连接于多个所述输送辊。
[0016]优选地,还包括水冷组件,所述水冷组件安装于所述出口置换室内壁的两侧。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申请通过升降闸门、排风机、冷风风机和冷风管道,使出口置换室首先形成密封空间,然后对输送辊组和匣钵进行高效降温,防止输送辊组和匣钵因长期高温而变形,不仅提高输送辊组和匣钵使用寿命,避免经常出现停产维修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避免输送辊组和匣钵变形而出现无法并列运送产品的问题,达到提高生产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连续烧成炉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出口置换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底座1、入口置换室21、加热带22、冷却带23、出口置换室24、观察窗241、输送辊组3、输送辊31、第一驱动部4、电机41、传动皮带42、第二驱动部51、升降闸门52、排风机53、冷风风机54、冷风管道55、密封台56、缓冲橡胶垫561、出风管551、水冷组件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内侧”、“外侧”、“内端”、“外端”、“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
[002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

2所示,一种连续烧成炉的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窑炉主体、输送辊组3、第一驱动部4和风冷组件;所述窑炉主体安装于所述底座1,所述输送辊组3安装于所述窑炉主体,所述第一驱动部4用于驱动所述输送辊组3输送产品;所述窑炉主体包括入口置换室21、加热带22、冷却带23和出口置换室24,所述入口置换室21、所述加热带22、所述冷却带23和所述出口置换室24依次连通;所述风冷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部51、升降闸门52、排风机53、冷风风机54和冷风管道55;所述升降闸门52安装于所述出口置换室24的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二驱动部51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闸门52上下移动,所述排风机53和所述冷风风机54分别安装于所述出口置换室24的顶部,所述冷风管道55安装于所述出口置换室24的内部,所述冷风管道55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冷风风机54,所述冷风管道55另一端的管口正对于所述输送辊组3。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所述第一驱动部4驱动所述窑炉主体内部的输送辊组3转动,使所述输送辊组3输送产品,产品依次经过入口置换室21、加热带22、冷却带23和所述出口置换室24,并且在所述出口置换室24进行冷却,所述冷却带23起缓冲过渡作用,使产品加热后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自然降温,防止产品加热后突然骤冷冷却,从
而影响产品的质量;所述第二驱动部51为液压油缸,当产品被输送到所述出口置换室24时,所述第二驱动部51驱动出口置换室24入口和出口的升降闸门52下降,从而使所述出口置换室24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然后所述冷风风机54开始工作,所述冷风风机54往所述冷风管道55通入冷风,冷风从输送辊组3的顶面喷出,并且往输送辊组3的下方的区域移动,便于使所述输送辊组3的下方温度降低,然后冷风从输送辊组3的下方往上方移动,从而对所述输送辊组3和运载产品的匣钵进行冷却,最后冷风从所述排风机53排出;本申请通过所述升降闸门52、排风机53、冷风风机54和冷风管道55,使所述出口置换室24首先形成密封空间,然后对输送辊组3和所述匣钵进行高效降温,防止输送辊组3和所述匣钵因长期高温而变形,不仅提高所述输送辊组3和所述匣钵使用寿命,避免经常出现停产维修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避免输送辊组3和所述匣钵变形而出现无法并列运送产品的问题,达到提高生产质量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烧成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窑炉主体、输送辊组、第一驱动部和风冷组件;所述窑炉主体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输送辊组安装于所述窑炉主体,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输送辊组输送产品;所述窑炉主体包括入口置换室、加热带、冷却带和出口置换室,所述入口置换室、所述加热带、所述冷却带和所述出口置换室依次连通;所述风冷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部、升降闸门、排风机、冷风风机和冷风管道;所述升降闸门安装于所述出口置换室的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闸门上下移动,所述排风机和所述冷风风机分别安装于所述出口置换室的顶部,所述冷风管道安装于所述出口置换室的内部,所述冷风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冷风风机,所述冷风管道另一端的管口正对于所述输送辊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烧成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管道分支有四个出风管,四个所述出风管位于所述出口置换室的四个端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慎二叶重慧吉村英士崔彦铜黄国坚赖海军余杰燊甘雅怡潘啟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高砂工业窑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