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台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室外清洗场所的雨污分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911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室外清洗场所的雨污分流井。包括带有井盖的井室、雨水室和污水室,井室由隔板分隔成雨水室和污水室,隔板顶端上固定水平处于污水室内的左支撑杆一端和水平处于雨水室内的右支撑杆一端,左支撑杆的另一端上设置竖直向上的左档杆,右支撑杆的另一端上设置竖直向上的右档杆,处于左档杆和右档杆之间的隔板顶端上设置有中档杆,在隔板上方井室边壁上有进水软管,进水软管处于隔板的正上方,进水软管有弯头,弯头出口要高于隔板,进水软管顶部上固定有拉绳的一端,拉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拉杆,拉杆为圆柱体,井盖上设置滑槽,滑槽两端的上部分别有左凹槽和右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室外清洗场地的雨污分流,操作简单。简单。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室外清洗场所的雨污分流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污分流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室外清洗场所的雨污分流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水资源越来越珍贵,我国为了能够更好 的利用雨水资源及污水处理,实施雨水和污水各用一条管道的排水方式,即雨污分流。在室外,经常会设置一些露天清洗场所,例如室外洗车场、露天垃圾桶站点、露天蔬菜清洗点、露天地面较脏场所等,清洗后的污水要进入污水系统,这些场所在雨天不使用,下雨后,清洗场所的排水沟应该要承担排雨水功能,并且将雨水排入到雨水分流到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用于适用于室外清洗场所的雨污分流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室外清洗场所的雨污分流井,包括带有井盖的井室、雨水室和污水室。雨水室井壁上设置有雨水管,污水室井壁上设置有污水管。所述井室由隔板分隔成雨水室和污水室,隔板顶端上固定水平处于污水室内的左支撑杆一端和水平处于雨水室内的右支撑杆一端,左支撑杆的另一端上设置竖直向上的左档杆,右支撑杆的另一端上设置竖直向上的右档杆,处于左档杆和右档杆之间的隔板顶端上设置有中档杆,在隔板上方井室边壁上设置有能绕进口部分转动的进水软管,水平放直的进水软管处于隔板的正上方,进水软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弯头,弯头出口要高于隔板,进水软管顶部上固定有拉绳的一端,拉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拉杆,拉杆为圆柱体。所述井盖上设置有穿透的滑槽,滑槽两端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处于污水室正上方的左凹槽和处于雨水室正上方的右凹槽, 拉杆的尺寸可以使其横向置于右凹槽内并受到右凹槽附近的井盖支撑,拉杆的尺寸也可以使其横向置于左凹槽内并受到左凹槽附近的井盖支撑。
[000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进水管的出口位置,达到控制进水方向的目的,使进水管输送的水精准进入到相应的污水室或雨水室,从而避免漏排;同时,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易损坏,不存在堵塞的问题,不需要经常维护。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室外清洗场所的雨污分流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进水软管弯头处于污水室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0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进水软管弯头处于雨水室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0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井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4。
[0011]一种适用于室外清洗场所的雨污分流井,包括带有井盖101的井室100、雨水室200和污水室300。雨水室200井壁上设置有雨水管201,污水室300井壁上设置有污水管301。所述井室100由隔板102分隔成雨水室200和污水室300,隔板102顶端上固定水平处于污水室300内的左支撑杆302一端和水平处于雨水室200内的右支撑杆202一端,左支撑杆302的另一端上设置竖直向上的左档杆303,右支撑杆202的另一端上设置竖直向上的右档杆203,处于左档杆303和右档杆203之间的隔板102顶端上设置有中档杆103,在隔板102上方井室边壁上设置有能绕进口部分转动的进水软管104,水平放直的进水软管104处于隔板102的正上方,进水软管104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弯头105,弯头105出口要高于隔板102,进水软管104顶部上固定有拉绳106的一端,拉绳106的另一端固定于拉杆107,拉杆107为圆柱体。所述井盖101上设置有穿透的滑槽108,滑槽108两端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处于污水室300正上方的左凹槽109和处于雨水室200正上方的右凹槽110, 拉杆107的尺寸可以使其横向置于右凹槽110内并受到右凹槽110附近的井盖101支撑,拉杆107的尺寸也可以使其横向置于左凹槽110内并受到左凹槽110附近的井盖101支撑。
[0012]下面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
[0013]清洗场所清洗后的污水经过四周排水沟收集后,排入到本专利技术中的进水软管104内。此时,将拉杆107提起并水平移动,使拉绳106在滑槽108内移动,同时进水软管104也被提起并其底部高于中档杆103上端,进水软管104也随拉绳106移动。直到拉杆107处于左凹槽109正上方时,放下拉杆107,使拉杆107横向放置于左凹槽109内,进水软管104移动到左档杆303与中档杆103之间,并置于左支撑杆302上,此时进水软管104的弯头105置于污水室300正上方。进入到进水软管104内的污水排入到污水室内,在由污水管排入污水管网系统。
[0014]当清洗场所不使用或处于下雨状态时,为了保障清洗场所的排水沟的排雨水的功能,需要调节本专利技术中进水软管104的弯头105处于雨水室正上方。首先,将拉杆107提起并水平移动,使拉绳106在滑槽108内移动,同时进水软管104也被提起并其底部高于中档杆103上端,进水软管104也随拉绳106移动。直到拉杆107处于右凹槽110正上方时,放下拉杆107,使拉杆107横向放置于右凹槽110内,进水软管104移动到右档杆203与中档杆103之间,并置于右支撑杆202上,此时进水软管104的弯头105置于雨水室200正上方。进入到进水软管104内的雨水排入到雨水室200内,在由雨水管201排入雨水管网系统。
[0015]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室外清洗场所的雨污分流井,包括带有井盖的井室、雨水室和污水室,雨水室井壁上设置有雨水管,污水室井壁上设置有污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室由隔板分隔成雨水室和污水室,所述隔板顶端上固定水平处于污水室内的左支撑杆一端和水平处于雨水室内的右支撑杆一端,左支撑杆的另一端上设置竖直向上的左档杆,右支撑杆的另一端上设置竖直向上的右档杆,处于左档杆和右档杆之间的隔板顶端上设置有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鹏强王志勇毛晶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