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蓄热催化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907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蓄热催化燃烧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部设有燃烧室、催化室以及蓄热室,下部设有进气室与排气室,所述燃烧室的壁面上安装有燃烧器,所述的催化室与蓄热室均被周向分隔成多个独立区域,所述催化室上部设有若干竖直且间隔布置的第一催化剂层,下部设有若干上下堆叠的第二催化剂层,所述的蓄热室内设有若干蓄热层,所述蓄热室下方设有能够将有机废气引到指定独立区域的旋转配气阀,所述的旋转配气阀通过电机驱动,并分别与所述进气室及排气室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得通入燃烧室内的废气与催化剂不断接触,催化的效果更好,废气处理的效率较高。废气处理的效率较高。废气处理的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蓄热催化燃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净化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蓄热催化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RCO处理技术特别适用于对热回收率要求较高的场所,也适用于同一生产线上,因产品不同,废气成分经常发生变化或者废气浓度波动比较大的场所。可应用于涂装、石油、化工、橡胶、油漆、涂料、制鞋粘胶、塑胶制品、印铁制罐、印刷油墨、电缆以及漆包线等生产线的废气处理,尤其适用于需要热能回收的企业或者烘干线废气处理,能够将能源回收用于烘干线,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可处理的有机物质种类包括苯类、酮类、酯类、酚类、醛类、醇类、醚类以及烃类等等。
[0003]常见的RCO包括塔式RCO与旋转式RCO,相比于塔式RCO,旋转式RCO通过旋转配气阀平稳地过渡切换,没有废气进气和出气直接短路的现象,净化的过程连续,无切换峰值问题,而且占地面积较小。进行废气处理时,通入旋转式RCO当中的有机废气由旋转配气阀分配,经过蓄热体预热与催化剂催化,在燃烧室当中氧化分解,最后放热排出。炉中所安放的催化剂材料能够降低系统的操作温度,减少能耗,是影响废气处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催化效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化效果较好的旋转式蓄热燃烧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旋转式蓄热催化燃烧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部设有燃烧室、催化室以及蓄热室,下部设有进气室与排气室,所述燃烧室的壁面上安装有燃烧器,所述的催化室与蓄热室均被周向分隔成多个独立区域,所述催化室上部设有若干竖直且间隔布置的第一催化剂层,下部设有若干上下堆叠的第二催化剂层,所述的蓄热室内设有若干蓄热层,所述蓄热室下方设有能够将有机废气引到指定独立区域的旋转配气阀,所述的旋转配气阀通过电机驱动,并分别与所述进气室及排气室相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独立区域包括三份或五份的进气区、三份或五份的排气区以及两份的隔离区,所述的进气区与排气区份数对等并通过两隔离区相隔开,各独立区域之间通过旋转配气阀轮转切换工作。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各独立区域之间通过耐高温隔板分隔开。通过耐高温隔热板在各独立区域之间进行良好的密封,防止在处理过程当中,未净化完全的废气与净化后洁净的气体混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催化剂层与蓄热层的密度上大下小。以此在通入废气时,提高预热效果以及催化效果。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催化剂层与第二催化剂层为带有贵金属或者过渡金属催化剂的鞍状或者蜂窝状陶瓷。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燃烧室开设有可连接应急排放管道的泄压口。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通过泄压口平衡炉内压力,减少爆炸风险,提高安全保障。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室的进气端以及排气室的出气端均连有阻火器。以此对设备防火防爆性能做进一步提高。
[0013]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内外壁面之间设有保温夹层,所述的保温夹层中填充有耐高温玻璃棉或者岩棉。从而提高炉体保温效果,减少热能损失,节约能源。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燃烧室内装有温度传感器,炉体外部设有与所述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的超温报警装置。能够对燃烧室内的温度进行监控,并在温度超过安全阈值时发出警报。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催化室上部设有竖直且间隔布设的第一催化剂层,在燃烧处理的过程当中也能够不断与废气接触进行二次催化,催化的效果更好,废气处理的效率较高;2、第二催化剂层与蓄热层的密度上大下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废气的预热效果以及催化效果;3、设有阻火器、温度传感器、超温报警装置等等,设备更为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一催化剂层排布情况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催化室与蓄热室分隔情况示意图。
[0019]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炉体;2、保温夹层;3、燃烧室;4、燃烧器;5、泄压口;6、催化室;7、第一催化剂层;8、第二催化剂层;9、蓄热室;10、蓄热层;11、进气室;12、排气室;13、旋转配气阀;14、电机;15、进气区;16、排气区;17、隔离区;18、耐高温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

3所示的一种旋转式蓄热催化燃烧装置,包括炉体1,炉体1上部设有燃烧室3、催化室6以及蓄热室9,下部设有进气室11与排气室12,燃烧室3的壁面上安装有燃烧器4,催化室6与蓄热室9均被周向分隔成多个独立区域,催化室6上部设有若干竖直且间隔布置的第一催化剂层7,下部设有若干上下堆叠的第二催化剂层8,蓄热室9内设有若干蓄热层10,蓄热室9下方设有能够将有机废气引到指定独立区域的旋转配气阀13,旋转配气阀13通过电机14驱动,并分别与进气室11及排气室12相通。
[0022]独立区域包括三份或五份的进气区15、三份或五份的排气区16以及两份的隔离区17,进气区15与排气区16份数对等并通过两隔离区17相隔开,各独立区域之间通过旋转配气阀13轮转切换工作。各独立区域之间通过耐高温隔板18分隔开。第二催化剂层8与蓄热层10的密度上大下小。第一催化剂层7与第二催化剂层8为带有贵金属或者过渡金属催化剂的鞍状或者蜂窝状陶瓷。燃烧室3开设有可连接应急排放管道的泄压口5。进气室11的进气端以及排气室12的出气端均连有阻火器。炉体1的内外壁面之间设有保温夹层2,保温夹层2中
填充有耐高温玻璃棉或者岩棉。述的燃烧室3内装有温度传感器,炉体1外部设有与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的超温报警装置。
[0023]待处理的有机废气通入进气室11,经过旋转配气阀13配气以及进气区15预热催化之后进入燃烧室3内进行氧化分解,氧化分解完成之后通过排气区16放热,经由旋转配气阀13引至排气室12后,再排出外界。在处理的过程当中,各个独立区域轮流执行进气区15、排气区16或者隔离区17的工作,并通过旋转配气阀13控制气体通入的区域。进气区15与排气区16之间所设的隔离区17用于隔开冷热气体,同时也可用于设备清扫。
[0024]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蓄热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部设有燃烧室、催化室以及蓄热室,下部设有进气室与排气室,所述燃烧室的壁面上安装有燃烧器,所述的催化室与蓄热室均被周向分隔成多个独立区域,所述催化室上部设有若干竖直且间隔布置的第一催化剂层,下部设有若干上下堆叠的第二催化剂层,所述的蓄热室内设有若干蓄热层,所述蓄热室下方设有能够将有机废气引到指定独立区域的旋转配气阀,所述的旋转配气阀通过电机驱动,并分别与所述进气室及排气室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蓄热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独立区域包括三份或五份的进气区、三份或五份的排气区以及两份的隔离区,所述的进气区与排气区份数对等并通过两隔离区相隔开,各独立区域之间通过旋转配气阀轮转切换工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蓄热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独立区域之间通过耐高温隔板分隔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顺强谭兴刚任开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宇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