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40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器将物镜驱动装置(100)组装到光学底座(210)上而成。该物镜驱动装置(100)包含以多条悬线(11)可摆动地支撑用于保持物镜(2)的物镜架(1)的阻尼座(10),以及为在与物镜架上安装的多个线圈间形成磁路具有多个永久磁铁(16)的保持部的轭铁(15);轭铁有底面部(15-0)和在靠近底面部的阻尼座的端部竖立向上的第一竖直部(15-1),并有从第一竖直部的根部经底面部朝向与第一竖直部相反一侧的端部的第一开口(15-0a);在光学底座上设置有从第一竖直部的根部一侧进入到第一开口内的突出部(210-2),并在该突出部的前端设有向上反射镜(230)的安装部(210-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盘驱动器的光拾取器
技术介绍
光盘驱动器是用于读取记录在光盘(CD、CD-ROM、CD-R/RW、DVD-ROM、DVD±R/RW、Blu-lay、HD、DVD等)中的信息或将信息写入其中的装置。这种光盘驱动器为了实现从光盘读取信息或向光盘写入信息,装有用于对光盘照射激光并检测其反射光的光拾取器。另一方面,如众所周知,在DVD装置中,为了能对数字·多用·光盘(DVD)和高密度·光盘(CD)任何一种进行记录及再生,使用搭载了具有特殊的光拾取器的光盘驱动器的装置。这样的特殊的光盘驱动器称为“2波长对应型光拾取器”,它可以分别使用DVD用的短波长激光(波长约为650nm)和CD用的长波长激光(波长约为780nm)2种激光进行记录及再生。作为这种2波长对应型光拾取器的一种,具有装有用于发射DVD用短波长激光(第一激光)的DVD用的第一激光二极管和用于发射CD用的长波长激光(第二激光)的CD用的第二激光二极管的光拾取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72220号公报)。然而,当以不同的零件构成第一激光二极管和第二激光二极管时,则出现零件数增多而体积增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开发以一个零件(1个芯片)构成第一激光二极管和第二激光二极管的技术方案(以下,称为“单芯片型激光二极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49652号公报)。这样的单芯片型激光二极管可实现小型化。然而,这种单芯片型激光二极管由于发射第一激光的第一发光点和发射第二激光的第二发光点仅相距规定的距离(例如,100μm),因而,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则以相互相距规定的距离平行地发射。因此,在将这样相离的2种激光之一照射到光盘上时,则引起种种问题。为此,最好通过使用任何一种光轴一致机构将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导到同一光轴上。因此,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2波长激光模块的技术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3-日本特开2001-284740号公报)。该方案的2波长激光模块具有发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激光的第一激光光源;发射具有与第一波长不同的第二波长的第二激光的第二激光光源;和接收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将激光发射到同一光轴上的光轴一致机构;并将第一激光光源、第二激光光源和光轴一致机构容纳在一个组件内。另外,就上述单芯片型激光二极管而言,将间隔开的2个激光照射到光盘上的情况下,从光盘上反射的折返光(光盘反射光)则以光轴相互偏移的状态反射(折返回来)。因此,以原有这种状态,在光检测器的一个受光位置不能接收光盘的这些反射光。因而,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光拾取器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288870号公报)。这个方案的光拾取器具有将具有相互不同的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的第一和第二激光分别从相互仅以规定距离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发光点平行地发射的2波长单组件型激光二极管;将第一和第二激光导入光盘侧、并使从光盘侧入射的光轴偏移的第一和第二折返光透过的光学系统以及将透过了该光学系统的第一和第二折返光导向光检测器以使它们的光轴在光检测器的一个受光位置一致的光轴一致元件。总之,这种光盘驱动器有要求高度尺寸小的所谓薄型(细微型或超细微型)倾向,为此,要求构成光拾取器的主要部分的光拾取器的驱动器也要薄型化。通常,光拾取器具有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光源;以及将该发射的激光导到光盘并将其反射光导入光检测器的光学系统。并且,在该光学系统中包含与光盘相对地配置的物镜。光拾取器所使用的物镜必须对沿着光轴的聚焦方向及沿着光盘的半径方向的跟踪方向进行高精度的位置控制,从而使其能将激光正确地聚光到被驱动旋转的光盘的记录面(轨道)上。最近,随着记录密度的提高,去除或抑制因光盘变形带来的影响的必要性也提高,因而,必须对物镜的倾动进行控制。上述光拾取器的驱动器是可用于聚焦控制、跟踪控制及倾动控制的装置,也称为物镜的驱动装置。物镜的驱动装置利用多根吊线用阻尼座弹性地支撑保持物镜的物镜架。然而,物镜驱动装置分为“对称结构”类和“非对称结构”类两类。此处,所谓“对称结构的物镜驱动装置”是指以物镜为中心包含线圈和磁体的磁路呈对称配置。另一方面,所谓“非对称结构的物镜驱动装置”是指相对于物镜包含线圈和磁体的磁路呈非对称配置。对称结构的物镜驱动装置中,通常,在物镜架上卷绕了一个聚焦线圈,在物镜架的侧面贴有跟踪线圈及倾斜线圈,这些线圈部分地位于磁路的间隙内。在这种结构中,通过控制流过线圈的电流,过去的对称结构的物镜驱动装置则可对物镜的位置及倾斜进行微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93177号公报)。在过去的对称结构的物镜驱动装置中,设置有在非驱动状态处于水平位置的多条吊线。物镜驱动装置分为包含保持物镜的物镜架的活动部分和包含阻尼座的固定部分。活动部分利用多条吊线支撑在阻尼座上。多条吊线设置成在阻尼座和物镜之间与水平面平行。参照图10说明过去的物镜驱动装置100A。图10是过去的物镜驱动装置100A的立体图。物镜驱动装置100A具有大致为长方体状的物镜架1A。物镜架1A具有在中央位置用于安装物镜2的形成通孔的物镜安装部。物镜架1A在四角具有容纳倾斜线圈4和聚焦线圈3的4个主开口。这4个主开口用于将轭铁15A的4个轭铁片15-5露出来。另外,在物镜架1A的物镜安装部的跟踪方向Tr的两侧具有容纳辅助磁体16A的2个辅助开口。在与物镜架1A的4个外侧壁中,与跟踪方向Tr,也即与宽度方向平行的2个外侧壁上,在与上述主开口对应的位置分别安装着跟踪线圈5。物镜架1A利用切线方向Tg延伸的4条吊线11被支撑在阻尼座10上。换言之,4条吊线11沿着由切线方向Tg和跟踪方向Tr决定的水平面水平地设置。在与阻尼座10的切线方向Tg平行的2个侧壁上分别形成用于支撑2条吊线11的一端的支撑部10-1。各吊线11的一端穿过支撑部10-1,并以穿过的状态固定。在该支撑部10-1的内侧安装着2条引线12(图中仅示出一条)的一端。阻尼座10在切线方向Tg离开支撑部10-1的物镜架1A侧具有阻尼部10-2。阻尼部10-2在聚焦方向F,即在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的两端具有U字形的槽10-2a,在该槽10-2a中充填了硅胶等阻尼材料(未图示)。另一方面,在与物镜架1A的切线方向Tg平行的2个侧壁上分别形成用于支撑2条吊线11的另一端的支撑部1A-5。各吊线11穿过支撑部1A-5,并以穿过的状态固定。众所周知,这4条吊线11和2条引线12用作对上述各种线圈与外部电路,也即用于物镜驱动装置100A的驱动电路进行电连续的配线。在物镜架1A的下侧配置有用于在上述各种线圈之间形成的磁路的轭铁15A和4个主磁体16和2个辅助磁体16A的组合体。4个主磁体16安装在轭铁15A的切线方向Tg的两端部使其与4个跟踪线圈5相对置。2个辅助磁体16A安装在轭铁15A上,使其位于如上所述的透镜安装部的跟踪方向Tr的两侧并在2个轭铁片15-5之间。在过去的物镜的驱动装置100A中,4条吊线11在非驱动状态下设置成(装配成)处于水平位置。所谓“非驱动状态”是指,上述各种线圈3、4、5都没有电流流过,包含物镜架1A的活动部分(物镜架组件)以自重处于平衡状态。换言之,4条吊线11在非驱动状态下在切线方向延伸。在图10中以标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拾取器,将物镜驱动装置组装到光学底座上而构成,具备具有使来自发光部一侧的激光反射并通过上述物镜后入射到光盘上的功能的向上反射镜;其中,物镜驱动装置包含用于保持物镜的物镜架、用于以多条悬线可摆动地支撑上述物镜架的阻尼座、以及为了在与上述物镜架上所安装的多个线圈之间形成磁路具有多个永久磁铁的保持部及向上述物镜架插入的轭铁片的轭铁;其特征在于:上述轭铁具有底面部和在靠近该底面部的上述阻尼座的端部竖立向上的第一竖直部的同时,具有从该第一竖直部的根部经上述底面部朝向与上述 第一竖直部相反一侧的端部的第一开口;在上述光学底座上设置有从上述第一竖直部的根部一侧进入到上述第一开口内的突出部,并在该突出部的前端设置有上述向上反射镜的安装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8-27 2004-2481571.一种光拾取器,将物镜驱动装置组装到光学底座上而构成,具备具有使来自发光部一侧的激光反射并通过上述物镜后入射到光盘上的功能的向上反射镜;其中,物镜驱动装置包含用于保持物镜的物镜架、用于以多条悬线可摆动地支撑上述物镜架的阻尼座、以及为了在与上述物镜架上所安装的多个线圈之间形成磁路具有多个永久磁铁的保持部及向上述物镜架插入的轭铁片的轭铁;其特征在于上述轭铁具有底面部和在靠近该底面部的上述阻尼座的端部竖立向上的第一竖直部的同时,具有从该第一竖直部的根部经上述底面部朝向与上述第一竖直部相反一侧的端部的第一开口;在上述光学底座上设置有从上述第一竖直部的根部一侧进入到上述第一开口内的突出部,并在该突出部的前端设置有上述向上反射镜的安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底座在与上述阻尼座的下面一侧对应的区域具有底座部,上述突出部从该底座部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部具有倾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司高桥宗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