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出气口朝向可调节的空气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883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出气口朝向可调节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同轴连接的进气口壳体、上壳体、出气口壳体、下壳体、壳盖,所述进气口壳体上设有进气管与上壳体连通且进气口壳体与上壳体同轴螺栓固连;所述上壳体、下壳体通过周向间隔设置的连接带固连且将出气口壳体轴向限位,所述出气口壳体上下端分别周向设有上锯齿部、下锯齿部,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与上锯齿部配合周向限位,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第二限位机构与下锯齿部配合周向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上壳体、下壳体通过连接带连接时将上壳体、下壳体上的弹簧压缩,弹簧提供压紧力使出气口壳体无法转动,进一步将气口壳体预紧限位。进一步将气口壳体预紧限位。进一步将气口壳体预紧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出气口朝向可调节的空气滤清器


[0001]本技术涉及轻型商用车用空气滤清器,具体地指一种进出气口朝向均可调节的空气滤清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内对通用化、集成化、模块化要求越来越高,各个主机厂对零部件数量的控制日趋严格。
[0003]轻型商用车开发轴距种类多,驾驶室种类多,专用车改装平台繁多,整车底盘上空气滤清器的布置位置难以相对固定,空气滤清器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驾驶室、车架、挡泥板等整车布置要求,设计不同朝向的进、出气口。
[0004]目前所用的空气滤清器安装时将进气口所在壳体部分与下方对接的壳体部分同轴旋转,朝向确定后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即可固定周向限位,若要出气口朝向可调节且安装后周向限位,则需要在出气口所在壳体轴向两端设置法兰面且均布螺栓与对接的壳体部分固连,这样不仅安装工序繁杂而且增加了壳体径向尺寸,十分影响空气滤清器周围器件布置。
[0005]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进出气口安装时朝向可调节、安装后进出气口周向限位的空气滤清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进出气口安装时朝向可调节、安装后进出气口周向限位的空气滤清器。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进出气口朝向可调节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同轴连接的进气口壳体、上壳体、出气口壳体、下壳体、壳盖,所述进气口壳体上设有进气管与上壳体连通且进气口壳体与上壳体同轴螺栓固连;
[0008]所述上壳体、下壳体通过周向间隔设置的连接带固连且将出气口壳体轴向限位,所述出气口壳体上下端分别周向设有上锯齿部、下锯齿部,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与上锯齿部配合周向限位,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第二限位机构与下锯齿部配合周向限位。
[0009]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下端设有内径与上锯齿部外径配合的第一凸缘,所述下壳体上端设有内径与下锯齿部外径配合的第二凸缘。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贴合第一凸缘内侧周向设置的第一锯齿部,所述第一锯齿部在下端各齿尖上设有沿可轴向压缩形变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下端设有第一小球。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锯齿部、第一弹簧、第一小球对应进入上锯齿部配合,所述第一凸缘朝下至少将上锯齿部贴合覆盖。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贴合第二凸缘内侧周向设置的第二锯齿部,所述第二锯齿部在上端各齿尖上设有可沿轴向压缩形变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上端设有
第二小球。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锯齿部、第二弹簧、第二小球对应进入下锯齿部配合,所述第二凸缘朝上至少将下锯齿部贴合覆盖。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带长度方向为轴向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壳盖底部设有排尘袋。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出气口壳体上下端的锯齿与上壳体、下壳体的锯齿配合,既可在安装时旋转调整朝向,又可在安装后将出气口壳体周向限位,使其安装后稳定牢固。
[0018]2.上壳体、下壳体通过连接带连接时将上壳体、下壳体上的弹簧压缩,弹簧提供压紧力使出气口壳体无法转动,进一步将气口壳体预紧限位。
[0019]3.上下壳体上的锯齿、弹簧、小球均为安装凸缘内部设置,无需扩大壳体径向尺寸,满足进出气口安装时朝向可调节、安装后进出气口周向限位得同时车内空间仍可紧凑布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俯视图
[0022]图3为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A出放大图
[0024]图5为下壳体与出气口壳体配合处轴向剖面局部图
[0025]图6为上壳体与出气口壳体配合处轴向剖面局部图
[0026]其中:1

进气口壳体2

上壳体3

出气口壳体4

下壳体5

壳盖6

排尘袋7

连接带11

进气管21

第一凸缘22

第一锯齿部23

第一弹簧24

第一小球31

上锯齿部32

下锯齿部33

出气管41

第二凸缘42

第二锯齿部43

第二弹簧44

第二小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进出气口朝向可调节的空气滤清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同轴连接的进气口壳体1、上壳体2、出气口壳体3、下壳体4、壳盖5,进气口壳体1上设有进气管11与上壳体2连通且进气口壳体1与上壳体2同轴螺栓固连;上壳体2、下壳体4通过周向间隔设置的连接带7固连且将出气口壳体3轴向限位,出气口壳体3外壁上设有出气管33,出气口壳体3上下端分别周向设有上锯齿部31、下锯齿部32,上壳体2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与上锯齿部31配合周向限位,下壳体4上设有第二限位机构与下锯齿部32配合周向限位。本实施例中,轴向同上下向。
[0029]上壳体2下端设有内径与上锯齿部31外径配合的第一凸缘21,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贴合第一凸缘21内侧周向设置的第一锯齿部22,第一锯齿部22在下端各齿尖上设有沿可轴向压缩形变的第一弹簧23,第一弹簧23下端设有第一小球24。第一锯齿部22、第一弹簧23、第一小球24对应进入上锯齿部31配合,第一凸缘21朝下至少将上锯齿部31贴合覆盖。
[0030]下壳体4上端设有内径与下锯齿部32外径配合的第二凸缘41。第二限位机构包括
贴合第二凸缘41内侧周向设置的第二锯齿部42,第二锯齿部42在上端各齿尖上设有可沿轴向压缩形变的第二弹簧43,第二弹簧43上端设有第二小球44。第二锯齿部42、第二弹簧43、第二小球44对应进入下锯齿部32配合,第二凸缘41朝上至少将下锯齿部32贴合覆盖。
[0031]壳盖5与下壳体4卡扣连接,壳盖5底部设有排尘袋6。第一凸缘21、第二凸缘41上设有径向开设固定孔,连接带7两端通过自攻螺钉或螺栓固定在第一凸缘21、第二凸缘41上,连接带7长度方向为轴向设置。
[0032]本技术的安装工作原理为:
[0033]进气口壳体1安装时先同轴在上壳体2上旋转调整进气管11朝向,确定后再通过螺栓与上壳体2固连。出气口壳体3安装时先同轴在上壳体2、下壳体4间旋转调整出气管33朝向,确定后用连接带7将上壳体2、下壳体4轴向拉紧,出气口壳体3被牢牢夹在上壳体2、下壳体4之间,而且此时上壳体2的第一锯齿部22、第一弹簧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出气口朝向可调节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同轴连接的进气口壳体(1)、上壳体(2)、出气口壳体(3)、下壳体(4)、壳盖(5),所述进气口壳体(1)上设有进气管(11)与上壳体(2)连通且进气口壳体(1)与上壳体(2)螺栓固连;所述上壳体(2)、下壳体(4)通过周向间隔设置的连接带(7)固连且将出气口壳体(3)轴向限位,所述出气口壳体(3)上下端分别周向设有上锯齿部(31)、下锯齿部(32),所述上壳体(2)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与上锯齿部(31)配合周向限位,所述下壳体(4)上设有第二限位机构与下锯齿部(32)配合周向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气口朝向可调节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下端设有内径与上锯齿部(31)外径配合的第一凸缘(21),所述下壳体(4)上端设有内径与下锯齿部(32)外径配合的第二凸缘(4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出气口朝向可调节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贴合第一凸缘(21)内侧周向设置的第一锯齿部(22),所述第一锯齿部(22)在下端各齿尖上设有沿可轴向压缩形变的第一弹簧(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倩茹刘虎叶国法夏晨陈乐乐程伟纪辉陈清华雷冰芬沈震宇刘健宇陈期高陈纪王元欣张宇翔吴灿晏红姚佳佳裴帆张宁陈礼军宋健苑海振龚雪于春艳高俊胡超李超刘锋路希邵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