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吸管压痕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754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14
对吸管压痕的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相连转动设置的第一压模和转动设置的第二压模,所述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之间具有间隙,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压模或第二压模相连,带动第一压模或第二压模活动调整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之间间隙距离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上具有蜗轮部、与蜗轮部同轴设置的圆轴部、与蜗轮部偏心的传动轮部,所述转轴相连第一压模或第二压模,第一压模或第二压模与传动轮部同轴设置,所述圆轴部设置在安装座内两者转动相连,蜗轮部与蜗杆啮合传动,蜗杆与电机传动相连,安装座与机架固定相连。安装座与机架固定相连。安装座与机架固定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吸管压痕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对吸管压痕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U型纸吸管成型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纸吸管弯曲位置表明进行压痕,从而避免纸吸管弯曲过程中不会损坏,现有的结构是基于生产塑料吸管而设计的,不能完全适应纸吸管的生产,在对纸吸管压痕过程中容易将纸吸管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对吸管压痕的装置。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对吸管压痕的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相连转动设置的第一压模和转动设置的第二压模,所述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压模或第二压模相连,带动第一压模或第二压模活动调整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之间间隙距离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上具有蜗轮部、与蜗轮部同轴设置的圆轴部、与蜗轮部偏心的传动轮部,所述转轴相连第一压模或第二压模,第一压模或第二压模与传动轮部同轴设置,所述圆轴部设置在安装座内两者转动相连,蜗轮部与蜗杆啮合传动,蜗杆与电机传动相连,安装座与机架固定相连。
[0005]其中,所述调整机构为两个,两调整机构分别与第一压模、第二压模相连。
[0006]其中,所述机架设有与其转动设置的第一传动轴,马达与第一传动轴传动相连,第一传动轴与传动轮部传动相连。
[0007]其中,还包括与机架转动相连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采用第二传动带传动相连,第二传动轴与传动轮部之间采用第三传动带传动相连。
[0008]其中,还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一端由机架支撑,支撑轴另一端与第二传动轴相套设。
[0009]其中,支撑轴与第二传动轴转动相连。
[0010]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设有第一同步带轮,机架上设有转动设置的第二同步带轮和第三同步带轮,第二传动带两端绷在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三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设于从第一同步带轮至第三同步带轮的路径上,所述第二传动带的外侧面接触第一传动轴,第二同步带轮接触第二传动带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第三同步带轮呈三角形分布。
[0011]其中,还包括相对机架转动设置的第四同步带轮、第五同步带轮和第六同步带轮,第三传动带绷在第四同步带轮和第六同步带轮,第三传动带绷的外侧面接触第二传动轴,第五同步带轮设于从第四同步带轮至第六同步带轮的路径上,所述第四同步带轮、第五同步带轮、第六同步带轮呈三角形分布,第三传动带包裹部分第二传动轴
[0012]其中,第二传动轴上与第二传动带或第三传动带接触的部位为凹凸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以上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纸吸管在压痕过程中容易破坏的问题,本技术可实现适应性调节,操作方便,调整精度高,产品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所述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

2所示,对吸管压痕的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相连转动设置的第一压模11和转动设置的第二压模12,作为优选,第一压模11和第二压模12的结构相连,第一压模11呈一盘体,盘体的外边缘具有压痕。所述第一压模11和第二压模12之间具有间隙,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压模11或第二压模12相连,带动第一压模11或第二压模12活动调整第一压模11和第二压模12之间间隙距离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一转轴3,作为优选,转轴3为金属件,所述转轴3上具有蜗轮部、与蜗轮部同轴设置的圆轴部、与蜗轮部偏心的传动轮部31,作为优选,圆轴部、蜗轮部、传动轮部31依次相连为一体。所述转轴3相连第一压模11或第二压模12,第一压模11或第二压模12与传动轮部31同轴设置,所述圆轴部设置在安装座39内两者转动相连,蜗轮部与蜗杆37啮合传动,蜗杆37与电机38传动相连,安装座39与机架1固定相连,电机38与安装座39或机架1固定相连。本实施例中,电机38驱动蜗杆37旋转,从而带动蜗轮部转动,圆轴部、蜗轮部、传动轮部31依次相连为一体结构,由于传动轮部31和圆轴部偏心,因此传动轮部31其实产生了偏移,由于传动轮部31和第一压模11或第二压模12同轴设置,因此第一压模11或第二压模12也产生偏移,从而实现间隙的调整。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机构为两个,两调整机构分别与第一压模11、第二压模12相连。各调整机构分别调整第一压模11、第二压模12。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设有与其转动设置的第一传动轴21,马达与第一传动轴21传动相连,第一传动轴21与传动轮部31传动相连。
[0020]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机架1转动相连的第二传动轴22,所述第一传动轴21和所述第二传动轴22之间采用第二传动带23传动相连,第二传动轴22与传动轮部31之间采用第三传动带24传动相连。
[002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轴4,所述支撑轴4一端由机架1支撑,支撑轴4另一端与第二传动轴22相套设。
[0022]本实施例中,支撑轴4与第二传动轴22转动相连。作为优选,支撑轴4穿过相应调整机构上的安装座39与第二传动轴22转动相连。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轴21设有第一同步带轮51,机架1上设有转动设置的第二同步带轮52和第三同步带53,第二传动带23两端绷在第一同步带轮51和第三同步带53,第二同步带轮52设于从第一同步带轮51至第三同步带53的路径上,所述第二传动带23的外侧面接触第一传动轴21,第二同步带轮52接触第二传动带23的内侧面。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同步带轮51、第二同步带轮52、第三同步带53呈三角形分布,第二传动带23包裹部分第二传
动轴22。从而形成稳定的结构。
[002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相对机架1转动设置的第四同步带轮54、第五同步带轮55和第六同步带轮56,第三传动带24绷在第四同步带轮54和第六同步带轮56,第三传动带24绷的外侧面接触第二传动轴22,第五同步带轮55设于从第四同步带轮54至第六同步带轮56的路径上。本实施例中的第四同步带轮54、第五同步带轮55、第六同步带轮56呈三角形分布,第三传动带24包裹部分第二传动轴22。从而形成稳定的结构。作为优选,第四同步带轮54、第五同步带轮55和第六同步带轮56转动设置在与支撑轴4同侧的调整结构,第四同步带轮54、第五同步带轮55和第六同步带轮56转动设置在安装座39。
[0025]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轴22上与第二传动带23或第三传动带24接触的部位为凹凸面。作为优选,第二传动轴22上与第二传动带23或第三传动带24接触的部位为同步轮的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对吸管压痕的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相连转动设置的第一压模和转动设置的第二压模,所述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压模或第二压模相连,带动第一压模或第二压模活动调整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之间间隙距离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上具有蜗轮部、与蜗轮部同轴设置的圆轴部、与蜗轮部偏心的传动轮部,所述转轴相连第一压模或第二压模,第一压模或第二压模与传动轮部同轴设置,所述圆轴部设置在安装座内两者转动相连,蜗轮部与蜗杆啮合传动,蜗杆与电机传动相连,安装座与机架固定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吸管压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为两个,两调整机构分别与第一压模、第二压模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吸管压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设有与其转动设置的第一传动轴,马达与第一传动轴传动相连,第一传动轴与传动轮部传动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吸管压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机架转动相连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采用第二传动带传动相连,第二传动轴与传动轮部之间采用第三传动带传动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吸管压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一端由机架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