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隔热型玻纤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35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隔热型玻纤布,包括玻纤布,玻纤布包括第一镀铝膜层、第一玻纤层、第一碳纤维层、第二碳纤维层、真空层、第二玻纤层与第二镀铝膜层,第一镀铝膜层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玻纤层,第一玻纤层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碳纤维层,第一碳纤维层顶端表面设置有聚丙烯纤维层,聚丙烯纤维层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碳纤维层,第二碳纤维层顶端表面设置有真空层,真空层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玻纤层,第二玻纤层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镀铝膜层;通过设置的第一镀铝膜层、第一玻纤层、第一碳纤维层、第二碳纤维层、真空层、第二玻纤层与第二镀铝膜层,可以让玻纤布在本体不会被高温伤害的同时能很好的将温度留存。很好的将温度留存。很好的将温度留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隔热型玻纤布


[0001]本技术涉及玻纤布
,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隔热型玻纤布。

技术介绍

[0002]玻纤布根据含碱量高低分为高碱布、中碱布、无碱布。含碱量越低抗折抗拉力越好,这几种布可以按导电能力区分,高碱布是导体,可以当电线用,中碱布是半导体,无碱布是绝缘体。信号传送用光纤就是玻璃纤维传输,属于高碱布,适用于菱镁水泥建材的是中碱布,无碱布适用于电路线板,电子级;
[0003]现有玻纤布通常并不具有保温功能,热度容易散发出来的同时会将热度传到玻纤布外面,导致与玻纤布相连的物体也一起发烫,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保温隔热型玻纤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隔热型玻纤布,能让玻纤布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隔热型玻纤布,包括玻纤布,所述玻纤布包括第一镀铝膜层、第一玻纤层、第一碳纤维层、第二碳纤维层、真空层、第二玻纤层与第二镀铝膜层,所述第一镀铝膜层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玻纤层,所述第一玻纤层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碳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纤维层顶端表面设置有聚丙烯纤维层,所述聚丙烯纤维层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碳纤维层,所述第二碳纤维层顶端表面设置有真空层,所述真空层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玻纤层,所述第二玻纤层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镀铝膜层。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玻纤布两侧均设置有锁边层,所述锁边层厚度为玻纤布厚度的零点零一倍。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镀铝膜层与第二镀铝膜层厚度相同,所述第一玻纤层与第二玻纤层厚度相同。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碳纤维层与第二碳纤维层厚度相同,所述聚丙烯纤维层厚度为第一碳纤维层与第二碳纤维层厚度的一点二倍。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真空层厚度为聚丙烯纤维层厚度的零点九倍,且所述真空层内侧平整。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1]通过设置的第一镀铝膜层、第一玻纤层、第一碳纤维层、第二碳纤维层、真空层、第二玻纤层与第二镀铝膜层,可以让玻纤布在本体不会被高温伤害的同时能很好的将温度留存,且不会让留存的热量散发到其他物体上,提高了玻纤布的具体性能,让玻纤布能使用的环境更多。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构成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1、玻纤布;2、锁边层;11、第一镀铝膜层;12、第一玻纤层;13、第一碳纤维层;14、聚丙烯纤维层;15、第二碳纤维层;16、真空层;17、第二玻纤层;18、第二镀铝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5]实施例:
[0016]如图1所示,一种保温隔热型玻纤布,包括玻纤布1,玻纤布1包括第一镀铝膜层11、第一玻纤层12、第一碳纤维层13、第二碳纤维层15、真空层16、第二玻纤层17与第二镀铝膜层18,第一镀铝膜层11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玻纤层12,第一玻纤层12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碳纤维层13,第一碳纤维层13顶端表面设置有聚丙烯纤维层14,聚丙烯纤维层14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碳纤维层15,第二碳纤维层15顶端表面设置有真空层16,真空层16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玻纤层17,第二玻纤层17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镀铝膜层18;
[0017]第一镀铝膜层11与第二镀铝膜层18能有效的增加玻纤布1的导电性,隔绝静电的同时将热气隔断,第一碳纤维层13与第二碳纤维层15让玻纤布1整体更耐高温,聚丙烯纤维层14则能让热量留存,真空层16进一步提高玻纤布1整体的保温效果,第二玻纤层17与第一玻纤层12则让玻纤布1原有的功效更强,真空层16为普通纤维布料组成,在其上面涂上聚乙烯醇让其硬化,让布中间出现缝隙,本布料的所有布层均通过复合连接;可以让玻纤布1在本体不会被高温伤害的同时能很好的将温度留存,且不会让留存的热量散发到其他物体上,提高了玻纤布1的具体性能,让玻纤布1能使用的环境更多。
[0018]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锁边层2,请如图1所示,玻纤布1两侧均设置有锁边层2,锁边层2厚度为玻纤布1厚度的零点零一倍;通过在玻纤布1外侧设置厚度为玻纤布1零点零一倍的锁边层2,可以防止玻纤布1出现抽丝或散架的情况,同时更加轻薄。
[0019]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第一镀铝膜层11、第一玻纤层12、第二玻纤层17与第二镀铝膜层18,请如图1所示,第一镀铝膜层11与第二镀铝膜层18厚度相同,第一玻纤层12与第二玻纤层17厚度相同;通过将第一镀铝膜层11与第二镀铝膜层18、第一玻纤层12与第二玻纤层17厚度设成相同的,让玻纤布1背面和正面性能一致。
[0020]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第一碳纤维层13、聚丙烯纤维层14与第二碳纤维层15,请如图1所示,第一碳纤维层13与第二碳纤维层15厚度相同,聚丙烯纤维层14厚度为第一碳纤维层13与第二碳纤维层15厚度的一点二倍;通过将第一碳纤维层13与第二碳纤维层15厚度设为相同的,让热度无论从玻纤布1正面还是反面进入都不会伤害玻纤布1,而聚丙烯纤维层14厚度为第一碳纤维层13与第二碳纤维层15厚度的一点二倍,则让玻纤布1的保温功能更加优秀。
[0021]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真空层16,请如图1所示,真空层16厚度为聚丙烯纤维层14厚度的零点九倍,且真空层16内侧平整;通过将真空层16厚度设置为聚丙烯纤维层14厚度的零点九倍且真空层16内侧平整,能进一步提高玻纤布1的保温性能。
[002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隔热型玻纤布,包括玻纤布(1),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布(1)包括第一镀铝膜层(11)、第一玻纤层(12)、第一碳纤维层(13)、第二碳纤维层(15)、真空层(16)、第二玻纤层(17)与第二镀铝膜层(18),所述第一镀铝膜层(11)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玻纤层(12),所述第一玻纤层(12)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碳纤维层(13),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3)顶端表面设置有聚丙烯纤维层(14),所述聚丙烯纤维层(14)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碳纤维层(15),所述第二碳纤维层(15)顶端表面设置有真空层(16),所述真空层(16)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玻纤层(17),所述第二玻纤层(17)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镀铝膜层(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高杰李奥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志正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