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机构及装有该折叠机构的折叠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32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机构及装有该折叠机构的折叠车,其中,折叠机构包括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具有第一固定部;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第三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第四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转动连接;还包括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包括限位卡槽和卡位块,其中,当连杆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限位卡槽与卡位块分离,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相对第一连杆沿第一方向转动,使卡位块与限位卡槽卡接,连杆组件切换至预紧状态,在预紧状态下,卡接结构限制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相对转动;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叠机构结构简单,强度高,安全性更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机构及装有该折叠机构的折叠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折叠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机构及装有该折叠结构的折叠车。

技术介绍

[0002]基于折叠车可折叠的特点,使之既能满足收纳时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又能满足正常使用需求,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厂商们开发了许多车型,而折叠车的折叠机构一般为旋转轴配合限位器,这种折叠机构存在以下缺陷:这种结构对于限位器的强度要求很高,而由于折叠车的本身体积小,限位器的体积也不大,结构强度也不高。因此,如何提高用户使用折叠机构过程的安全性成为了设计人员的设计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机构,可快速展开和折叠,且结构简单,强度高,安全性更好。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车,采用上述折叠机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折叠机构,包括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0007]第一连杆,具有第一固定部;
[0008]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
[0009]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
[0010]第四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转动连接;
[0011]还包括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限位卡槽和卡位块,其中,当所述连杆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限位卡槽与所述卡位块分离,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相对所述第一连杆沿第一方向转动,使卡位块与限位卡槽卡接,所述连杆组件切换至预紧状态,在所述预紧状态下,所述卡接结构限制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相对转动。
[0012]优选地,所述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设在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凸块和第一卡槽,所述凸块和所述第一卡槽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第三连杆的侧面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杆朝向所述第二连杆的侧面上。
[0013]优选地,当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第三连杆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杆朝向所述第二连杆的侧面上时,所述第三连杆朝向所述第二连杆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绕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凸块卡入第二卡槽,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停止相对转动。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左连杆和右连杆,所述左连杆和所述右连杆之间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杆并位于所述左连杆和所
述右连杆之间,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左连杆和/或所述右连杆之间设有间隙以露出部分所述第一转轴,所述卡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上的第三卡槽;当所述连杆组件处于预紧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杆部分置于所述间隙中且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一转轴卡接。
[0015]优选地,折叠机构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把手和曲柄连杆,所述曲柄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紧把手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上设有凹槽,当所述连杆组件处于预紧状态时,所述锁紧把手相对所述连杆组件绕第二方向转动至与所述凹槽卡接,所述折叠机构切换至锁紧状态。
[0016]优选地,所述曲柄连杆和所述锁紧把手位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上方,所述第四连杆的上端中间设有第一缺口,部分的第一转轴露出于所述第一缺口中,所述曲柄连杆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设有第二缺口,所述曲柄连杆相对所述连杆组件转动时,进入或退出所述第二缺口;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缺口下方。
[0017]优选地,所述凹槽为弧形槽,所述锁紧把手的卡接端为弧面;所述锁紧把手的下端表面设有防滑条。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稳定块,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第一连杆的侧面上设有稳定卡槽;当所述连杆组件处于预紧状态时,所述稳定卡槽与所述稳定块卡接。
[0019]优选地,所述稳定块上设有调节件,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调节卡槽,所述调节卡槽位于所述稳定卡槽的侧壁上,并与所述调节件对应设置;当所述连杆组件处于预紧状态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调节卡槽的内壁相抵。
[0020]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1]一种折叠车,包括车把和车体,还包括上述的折叠机构,所述第一连杆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二固定部与所述车把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车把朝向或远离所述车体运动。
[002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本技术的折叠机构利用了连杆组件实现展开和折叠,同时利用连杆组件中的卡接结构,使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沿第一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后限位卡槽和卡位块彼此卡接,限制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相对转动,从而实现连杆组件的预紧状态,当连杆组件处于预紧状态时,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彼此靠拢,限位卡槽与卡位块彼此卡接,保持稳定,当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朝向第二方向转动,限位卡槽与卡位块彼此分离,连杆组件处于解锁状态;当该折叠机构应用于折叠车时,第一连杆与车体固定连接,第二连杆与车把固定连接,当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车的车体和车把处于展开状态,折叠车在使用时,对车把施力,在压力和卡接结构的作用下,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无法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相互转动,形成了稳定的连接结构;而当预紧状态解除,车把可在折叠机构的作用下,向车体折叠。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
[0025]图2为图1所示的折叠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所示的折叠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1所示的折叠机构的另一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
[0029]图6为图5所示的折叠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图7的折叠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0、连杆组件;11、第一连杆;111、第二转轴;112、第三转轴;113、稳定块;114、调节件;115、第一固定部;12、第二连杆;121、第一转轴;122、凸块;123、稳定卡槽;124、调节卡槽;125、第二固定部;13、第三连杆;131、第一卡槽;132、第二卡槽;133、第三卡槽;134、凹槽;135、第二缺口;14、第四连杆;141、第一缺口;142、第四转轴;20、锁紧组件;21、曲柄连杆;211、凸起;22、锁紧把手;221、卡接端;222、防滑条;30、车把;40、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虽然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但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具有第一固定部;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第四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转动连接;还包括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限位卡槽和卡位块,其中,当所述连杆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限位卡槽与所述卡位块分离,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相对所述第一连杆沿第一方向转动,使卡位块与限位卡槽卡接,所述连杆组件切换至预紧状态,在所述预紧状态下,所述卡接结构限制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相对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设在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凸块和第一卡槽,所述凸块和所述第一卡槽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第三连杆的侧面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杆朝向所述第二连杆的侧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第三连杆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杆朝向所述第二连杆的侧面上时,所述第三连杆朝向所述第二连杆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绕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凸块卡入第二卡槽,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停止相对转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左连杆和右连杆,所述左连杆和所述右连杆之间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左连杆和所述右连杆之间,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左连杆和/或所述右连杆之间设有间隙以露出部分所述第一转轴,所述卡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上的第三卡槽;当所述连杆组件处于预紧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杆部分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浙杭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骑客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