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套管连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98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套管连接头,包括防护壳、连通机构和转接机构;连通机构包括连接座和密封组件,密封组件设于连接座的内部;密封组件包括挡板、铰链和弹簧,两个挡板设置在开口处,铰链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铰链另一端与连接座的内壁连接,弹簧的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座相对挡板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转接机构包括内螺纹管、连接管和连接头,连接头一端穿过防护壳与连接座的内部贯通,两个内螺纹管一端分别穿过防护壳与开口的边缘密封连接,连接管套接在内螺纹管的内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的油套管接头只能连接单一的油套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的问题。连接单一的油套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的问题。连接单一的油套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套管连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油套管
,具体涉及一种油套管连接头。

技术介绍

[0002]油层套管,又称生产套管。是油气井套管程序里的最后一层套管,从井口一直下到穿过的油气层以下。油层套管下入的深度,基本就是钻井的深度。油层套管的作用是油气到地面的通道,把油气与全部地层隔绝,保证油气压力不泄漏。油层套管在油气井转入生产之后,其质量要保证能够维持一定的开采年限。油层套管的固井质量,一方面关系到作为探井,是油气测试的关键;另一方面关系到作为生产井,直接影响井的寿命。
[0003]随着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深井、超深井、高压油气井、热采井、定向井、含CO2或H2S等腐蚀介质井已大量出现,这些油气井对连接接头的气密封性、连接强度和耐腐蚀性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的连接接头通常采用传统的API螺纹结构,其已经不能满足这些油气井开采技术、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0004]现有技术中的油套管接头只能连接单一的油套管,在很多情况下一根油套管需要通过接头连接多个子油套管,只连接单一的油套管会使得生产效率下降,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传统的油套管接头只能连接单一的油套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油套管连接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套管接头只能连接单一的油套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套管连接头,包括防护壳、连通机构和转接机构,所述连通机构设于所述防护壳的内部,所述转接机构与所述连通机构连接;所述防护壳呈长方体;
[0007]所述连通机构包括连接座和密封组件,所述连接座的内部设置有一个空腔,所述连接座设于所述防护壳的内部,所述密封组件设于所述连接座的内部;所述连接座的竖直臂上开设有两个开口;
[0008]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挡板、铰链和弹簧,两个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开口处,且与所述开口四周密封连接,所述铰链一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铰链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内壁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相对所述挡板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9]所述转接机构包括内螺纹管、连接管和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一端穿过所述防护壳与所述连接座的内部贯通,且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挡板位置相对,两个所述内螺纹管一端分别穿过所述防护壳与所述开口的边缘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套接在所述内螺纹管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包括外螺纹管、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外螺纹管套接在所述内螺纹管的内部,所述外螺纹管的一端与所述内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套接在所述内套管上,所述内套管的管壁上竖直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内套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外套管的直
径。
[0011]优选的,所述挡板与所述内螺纹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片,所述挡板与所述连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片。
[0012]优选的,所述外螺纹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内螺纹管的长度。
[0013]优选的,多个所述弹簧之间相互平行。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防护壳、连通机构和转接机构;连通机构包括连接座和密封组件,连接座的内部设置有一个空腔;密封组件包括挡板、铰链和弹簧,两个挡板设置在开口处,且与开口四周密封连接,铰链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铰链另一端与连接座的内壁连接,弹簧的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座相对挡板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转接机构包括内螺纹管、连接管和连接头,连接头一端穿过防护壳与连接座的内部贯通,且连接头与挡板位置相对,两个内螺纹管一端分别穿过防护壳与开口的边缘密封连接,连接管套接在内螺纹管的内部;通过在连接座的内部设置的两个挡板,同时在两个开口处不设置两个外螺纹管用于连接两个油套管,增加生产效率,同时在连接一个油套管时,另一个开口也会关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套管接头只能连接单一的油套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内套管和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防护壳;2、内螺纹管;3、连接管;4、挡板;5、铰链;6、弹簧;7、连接座;8、连接头;9、外螺纹管;10、内套管;11、外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照图1

3,一种油套管连接头,包括防护壳1、连通机构和转接机构,连通机构设于防护壳1的内部,转接机构与连通机构连接;防护壳1呈长方体,防护壳1负责保护内部的连通机构,转接机构负责连接油套管,连通机构负责将多个油套管连接在一起;
[0022]连通机构包括连接座7和密封组件,连接座7的内部设置有一个空腔,连接座7设于防护壳1的内部,密封组件设于连接座7的内部;连接座7的竖直臂上开设有两个开口;
[0023]密封组件包括挡板4、铰链5和弹簧6,两个挡板4设置在开口处,且与开口四周密封连接,铰链5一端与挡板4固定连接,铰链5另一端与连接座7的内壁连接,弹簧6的一端与挡
板4固定连接,弹簧6的另一端与连接座7相对挡板4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当不需要连接子油套管时,由于连接座7内部充满油,由于压力的原因,使得挡板4与连接座7之间紧紧贴合,这样内部的油就不会漏出;
[0024]转接机构包括内螺纹管2、连接管3和连接头8,连接头8一端穿过防护壳 1与连接座7的内部贯通,且连接头8与挡板4位置相对,两个内螺纹管2一端分别穿过防护壳1与开口的边缘密封连接,连接管3套接在内螺纹管2的内部,当需要连接子油套管时,子油套管连接在连接管3上,连接管3向内螺纹管2 内部转动,将挡板4顶开,使得子油套管导通。
[0025]其中,连接管3包括外螺纹管9、内套管10和外套管11,外螺纹管9套接在内螺纹管2的内部,外螺纹管9的一端与内套管10固定连接,外套管11套接在内套管10上,内套管10的管壁上竖直开设有多个凹槽,内套管10的直径小于外套管11的直径,子油套管套接在内套管10上,再向内部推动外套管 11,由于外套管11的直径大于内套管10,同时内套管1管壁上设置有凹槽,外套管11将子油套管锁紧在内套管10上。
[0026]其中,挡板4与内螺纹管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套管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壳(1)、连通机构和转接机构,所述连通机构设于所述防护壳(1)的内部,所述转接机构与所述连通机构连接;所述防护壳(1)呈长方体;所述连通机构包括连接座(7)和密封组件,所述连接座(7)的内部设置有一个空腔,所述连接座(7)设于所述防护壳(1)的内部,所述密封组件设于所述连接座(7)的内部;所述连接座(7)的竖直臂上开设有两个开口;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挡板(4)、铰链(5)和弹簧(6),两个所述挡板(4)设置在所述开口处,且与所述开口四周密封连接,所述铰链(5)一端与所述挡板(4)固定连接,所述铰链(5)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7)的内壁连接,所述弹簧(6)的一端与所述挡板(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7)相对所述挡板(4)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接机构包括内螺纹管(2)、连接管(3)和连接头(8),所述连接头(8)一端穿过所述防护壳(1)与所述连接座(7)的内部贯通,且所述连接头(8)与所述挡板(4)位置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宏伟沈子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诺雷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