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头以及盘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653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使用1个物镜对3种不同的盘状记录介质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光拾取头以及盘驱动装置。为此,该光拾取头,具备:出射第1波长的激光束的第1发光元件(9a);出射第2波长的激光束的第2发光元件(9b);出射第3波长的激光束的第3发光元件(10a);将从第1乃至第3发光元件所出射的激光束聚集在盘状记录介质(100)的信号记录面上的物镜(18);衍射第1乃至第3波长的激光束中的至少1个的第1及第2衍射部;以及接受由盘状记录介质所反射的返回光的受光元件(21),其中,第1衍射部使第1乃至第3波长的激光束之中的1个或2个波长的激光束大致透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使用1个物镜对3种不同的盘状记录介质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光拾取头以及盘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进行针对盘状记录介质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及再生的盘驱动装置,这种盘驱动装置具备经由物镜对盘状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来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的光拾取头(optical pickup)。近些年,盘状记录介质,根据记录密度及保护层厚度(coverthickness)等的不同已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类型,与激光束(laser beam)的使用波长在780nm附近的CD(Compact Disc)、使用波长在660nm附近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盘状记录介质相比,要求更大容量化。为了实现更大容量化,使用波长在405nm附近的可进行高密度记录的高密度记录光盘作为下一代的记录技术而引人注目。作为这种高密度记录光盘,例如,存在使用波长在405nm附近的蓝色射线盘(blue-ray Disc)、使用波长同样在405nm附近的AOD(Advanced Optical Disc)等。此外,作为大致遵循AOD规格的规格还有HD-DVD(High Definition DVD),以下,设在AOD中包含HD-DVD。作为对这样的激光束的使用波长不同的多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再生的盘驱动装置,有具备对应于各盘状记录介质的多个物镜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盘驱动装置中,设置具有例如与使用约405nm激光束的盘状记录介质和使用约660nm的激光束的盘状记录介质相对应的多个物镜的2轴传动器,约405nm的激光束通过一方物镜被聚集在一方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约660nm的激光束通过另一方物镜被聚集在另一方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以进行对于各盘状记录介质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及再生。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1-1100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如上述的以往的光拾取头那样,为了进行对于种类不同多个盘状记录介质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及再生而使用多个物镜的情况下,部件个数就相应地增多而有可能招致盘驱动装置的大型化及制造成本的升高。另外,物镜存在多个、2轴传动器的可动部的重量就相应地增大、而有可能招致聚焦控制时及跟踪控制时的可动部的应答性的恶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用1个物镜对3种不同的盘状记录介质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光拾取头以及盘驱动装置。为了达到此目的,涉及本专利技术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光拾取头,具备出射第1波长的激光束的第1发光元件;出射第2波长的激光束的第2发光元件;出射第3波长的激光束的第3发光元件;将从上述第1乃至第3发光元件所出射的激光束聚集在盘状记录介质的信号记录面上的物镜;被配置在上述第1乃至第3激光束的光路中、衍射上述第1乃至第3波长的激光束中的至少1个的第1及第2衍射部;接受由上述盘状记录介质所反射的返回光的受光元件,其中,上述第1衍射部使上述第1乃至第3波长的激光束之中的1个或2个波长的激光束大致透过。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涉及本专利技术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盘驱动装置,具备安装种类不同的盘状记录介质并使其旋转的盘台;和对安装在上述盘台上的盘状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及再生的光拾取头,上述光拾取头具备出射第1波长的激光束的第1发光元件;出射第2波长的激光束的第2发光元件;出射第3波长的激光束的第3发光元件;将从上述第1乃至第3发光元件所出射的激光束聚集在盘状记录介质的信号记录面上的物镜;被配置在上述第1乃至第3激光束的光路中、衍射上述第1乃至第3波长的激光束中的至少1个的第1及第2衍射部;接受由上述盘状记录介质所反射的返回光的受光元件,其中,上述第1衍射部使上述第1乃至第3波长的激光束之中的1个或2个波长的激光束大致透过。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构成为在第1及第2衍射部之中的一方衍射部中,第1乃至第3波长的激光束之中的1个或2个波长的激光束大致透过,由此就可以通过1个物镜进行对于激光束的使用波长不同的3种盘状记录介质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及再生。另外,由于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可以通过1个物镜进行对于激光束的使用波长不同的3种盘状记录介质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及再生,所以部件个数就相应地减少、能够谋求光拾取头的小型化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另外,由于只使用1个物镜,所以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的重量就减小、能够确保聚焦控制时及跟踪控制时的可动部的良好的应答性。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盘驱动装置构成为具备安装种类不同的盘状记录介质并使其旋转的盘台;和对安装在盘台上的盘状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及再生的光拾取头,在此光拾取头的第1及第2衍射部之中的一方衍射部,第1乃至第3波长的激光束之中的1个或2个波长的激光束大致透过,由此就可以通过1个物镜进行对于激光束的使用波长不同的3种盘状记录介质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及再生。另外,由于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盘驱动装置可以通过1个物镜进行对于激光束的使用波长不同的3种盘状记录介质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及再生,所以部件个数就相应地减少、能够谋求盘驱动装置的小型化及制造成本的降低,另外,由于只使用1个物镜,所以物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的重量就减小、能够确保聚焦控制时及跟踪控制时的可动部的良好的应答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盘驱动装置的概略斜视图。图2是表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的光学系统例子的光路图。图3是表示构成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的衍射元件的第1衍射部例子的扩大截面图。图4是对为了形成衍射元件的第1衍射部所用的材料例子来表示波长与折射率的关系的图,其中,该衍射元件构成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图5是表示在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中,作为对应于第3波长的激光束的盘状记录介质,使用第3光盘100c时所采用的物镜与衍射元件的例子的概略图。图6是表示在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中,在作为对应于第3波长的激光束的盘状记录介质,使用第4光盘100d时所采用的物镜与衍射元件的例子的概略图。图7是表示在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中,作为对应于第3波长的激光束的盘状记录介质,使用第4光盘100d时所采用的物镜与衍射元件的其他例子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的光学系统的其他例子的光路图。图9是表示在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中,使用偏振全息图元件进行衍射的例子的概略图。图10是表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的光学系统的另外其他例子的光路图。图11是表示作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的衍射元件而使用了阶梯状的衍射元件的例子的概略图。图12是表示作为构成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的衍射元件而使用了阶梯状的衍射元件的例子的第1衍射部例子的扩大截面图。图13是表示伴随作为构成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的衍射元件而使用了阶梯状的衍射元件的例子的第1衍射部的纹槽深度变化的各波长的激光束的衍射效率变化的图。图14是表示伴随作为构成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的衍射元件而使用了阶梯状的衍射元件的例子的第2衍射部的纹槽深度变化的各波长的激光束的衍射效率变化的图。图15是表示在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头的衍射元件上设置了杂散光防止部的例子的概略图。附图标记说明1盘驱动装置、3盘台、6光拾取头、7移动底座、8物镜驱动装置、9a第1发光元件、9b第2发光元件、10a第3发光元件、17衍射元件、18物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拾取头,其特征在于,具备:出射第1波长的激光束的第1发光元件;出射第2波长的激光束的第2发光元件;出射第3波长的激光束的第3发光元件;将从上述第1乃至第3发光元件所出射的激光束聚集在盘状记录介质的信号记 录面上的物镜;被配置在上述第1乃至第3激光束的光路中、衍射上述第1乃至第3波长的激光束中的至少1个的第1及第2衍射部;以及接受由上述盘状记录介质所反射的返回光的受光元件,其中,上述第1衍射部使上述第1乃至第3波长的激 光束之中的1个或2个波长的激光束大致透过。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2-24 2005-0495621.一种光拾取头,其特征在于,具备出射第1波长的激光束的第1发光元件;出射第2波长的激光束的第2发光元件;出射第3波长的激光束的第3发光元件;将从上述第1乃至第3发光元件所出射的激光束聚集在盘状记录介质的信号记录面上的物镜;被配置在上述第1乃至第3激光束的光路中、衍射上述第1乃至第3波长的激光束中的至少1个的第1及第2衍射部;以及接受由上述盘状记录介质所反射的返回光的受光元件,其中,上述第1衍射部使上述第1乃至第3波长的激光束之中的1个或2个波长的激光束大致透过。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波长为约780nm,上述第2波长为约660nm,上述第3波长为约405nm。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衍射部通过接合折射率的频率特性不同的材料而形成。4.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拾取头,其特征在于具有被配置在上述第1乃至第3激光束的光路中的衍射元件,在上述物镜上形成孔径调整用的环带,上述第1衍射部被形成在上述衍射元件的入射面及出射面的某一方,上述第2衍射部被形成在上述衍射元件的入射面及出射面的另一方。5.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拾取头,其特征在于具有被配置在上述第1乃至第3激光束的光路中的衍射元件,上述第1衍射部被形成在上述衍射元件的一个面上,上述第2衍射部被形成在上述物镜的一个面上。6.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拾取头,其特征在于具有被配置在上述第1乃至第3激光束的光路中的衍射元件,上述第1衍射部被形成在上述衍射元件的入射面及出射面的某一方,上述第2衍射部被形成在上述衍射元件的入射面及出射面的另一方。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拾取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衍射部对第1波长的激光束进行衍射,同时使第2及第3波长的激光束透过,上述第2衍射部对第2波长的激光束进行衍射,同时使第1及第3波长的激光束透过。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拾取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衍射部上形成全息图,此全息图的形状被取为具有第1乃至第4台阶部的阶梯状。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拾取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衍射部上形成全息图,此全息图的形状被取为具有分别具有规定的间隔而形成的第1乃至第5衍射面的阶梯状。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头,其特征在于具有被配置在上述第1乃至第3激光束的光路中的衍射元件,上述第1衍射部被形成在上述衍射元件的入射面及出射面的某一方,上述第2衍射部被形成在上述衍射元件的入射面及出射面的另一方,上述第1及第2衍射部均通过接合折射率的频率特性不同的材料而形成。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拾取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及第2衍射部上分别形成全息图,此全息图的形状被取为具有第1乃至第4台阶部的阶梯状。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拾取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及第2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遊马嘉人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