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645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9
本申请涉及潜流式人工湿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其包括基质、排污机构和增氧机构,排污机构设置在基质的上方,排污机构包括污水主管和分流管,污水主管与分流管连通,分流管为圆环状,分流管上设置有排水孔,增氧机构包括增氧机组、输气管道和散气组件,螺纹状的散气组件埋设在基质中。本申请圆环状的分流管便于将污水均匀地喷淋到基质中,污水喷淋过程中与空气接触,能够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螺纹状的散气组件便于均匀地向基质中释放空气,具有均匀地提升人工湿地基质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效果。湿地基质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效果。湿地基质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喷淋增氧的
,尤其是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一般分为两种,包括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其中表面流人工湿地由于负荷较低,占地面积大,温度较高时易孳生蚊蝇,卫生条件较差,温度较低时会发生表面结冰导致系统的处理效果大幅下降,不能充分利用填料及丰富的植物根系,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潜流人工湿地的主要结构类似于表面流人工湿地,但污水在基质中流动时,水面低于基质表层,因而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基质表面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基质的截留作用,提高了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一直在基质表层流动,避免了蚊蝇和臭味问题,一定程度降低了温度的影响。
[0003]目前人工湿地相关技术中,为了增加人工湿地水中溶解氧含量,优化人工湿地硝化脱氮的能力,一般是将输送压缩空气的曝气管竖直插入人工湿地的基质中,压缩空气从曝气管的出气孔释放到基质中,从而增加氧气溶于水中的含量。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仅在曝气管周围基质水中溶解氧含量有明显提高,而远离曝气管基质水中溶解氧含量无明显变化,存在有增氧效果不均匀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能够均匀地提升人工湿地基质水中溶解氧含量,本申请提供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包括设置在基质周围的排污机构和增氧机构,排污机构设置在基质表层的上方,排污机构包括污水主管和分流管,污水主管与分流管连通,分流管为圆环状,分流管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沿分流管的周向朝向圆环中心和背离圆环中心对称分布,并且相邻的两个排水孔间隔均匀,增氧机构设置在基质中。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污机构主要用于排放生活污水或者工业废水等,污水主管起主要的输送污水功能,来自污水主管的污水进入分流管后由排水孔排放。在圆环状分流管上间隔均匀分布的排水孔便于将污水均匀地排泄至基质,并且污水由分流管下落到基质的过程中,污水能够充分与空气接触,从而提升污水中的含氧量。基质主要包括土壤、沙土和砾石等,基质为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等提供基本的生存环境,土壤和砾石有助于吸附各种污染物,基质中的微生物可以进行生化反应从而分解有机污物,基质中湿地植物的茎叶和根系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固体得到过滤,并沉积在基质层中,继而优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设置在基质内部的增氧机构便于向基质中补充氧气,提高好氧型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提升分解有机污物的效率。
[0009]优选的,增氧机构包括增氧机组、输气管道和散气组件,输气管道的一端连通增氧
机组,输气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散气组件。散气组件包括散气管和外部挡板,散气管呈盘管状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外部挡板包括侧面挡板和顶部挡板,侧面挡板与顶部挡板固定密封连接,侧面挡板固定密封在散气管上,外部挡板与散气管之间形成稳压腔,散气管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第一出气孔在散气管上均匀间隔分布。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氧机组用以产生压缩空气,输气管道将增氧机组产生的压缩空气传输至位于基质中的散气组件中,由散气组件进行释放,而散气组件呈螺纹状分布在同一平面上,便于将压缩空气均匀地释放到基质中。外部挡板与散气管形成稳压腔对由第一出气孔排放的压缩空气进行稳定气压和暂存。
[0011]优选的,散气管内侧壁上设置有隔绝卡槽,隔绝卡槽内滑动连接有隔绝弯板,隔绝弯板上开设有第二出气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绝卡槽为隔绝弯板提供滑移轨道,当隔绝弯板上的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对齐时,压缩空气由散气管进入稳压腔,当第二出气孔不与第一出气孔对齐时,压缩空气被隔绝板阻挡在散气管内。
[0013]优选的,侧面挡板在水平方向上内外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三出气孔,并且相邻的第三出气孔在侧面挡板上间隔均匀。第三出气孔中设置有过滤网。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出气孔,稳压腔内的压缩空气被释放到外部挡板外侧的基质中,并且第三出气孔在侧面挡板内外两侧对称分布,能够使压缩空气更加高效且均匀地释放到基质中。过滤网用以防止石砾等进入到稳压腔中。
[0015]优选的,第一出气孔连通有竖直的出气管。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稳压腔中渗入的水漫过第三出气孔后,稳压腔内的压缩空气又被挤到靠近顶部挡板的位置,出气管一端靠近顶部挡板沉浸在压缩空气里,另一端设置在散气管上第一出气孔的外围,防止水流入散气管中。
[0017]优选的,隔绝弯板在延伸到散气管外的部分还设置有推杆,所述侧面挡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开设有推杆孔,推杆孔内套设有推杆。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和转动轴用以安装固定推杆,通过转动推杆,控制隔绝弯板的移动,进而对第一出气孔进行开启或者封闭,实现对散气管内压缩空气的释放。
[0019]优选的,顶部挡板呈“房脊”状,顶部挡板上的“房脊”状夹角为钝角。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房脊”状的顶部挡板便于承受来自基质中砾石沙土的压力。
[00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2]1.本申请排污机构中分流管呈圆环状,分流管上的排水孔分为内外两圈,便于将污水均匀地喷淋到基质中,污水由排水孔向基质下落过程中,污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便于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散气组件在基质中螺纹状分布在同一平面上,便于均匀地向基质中释放空气,提高基质中植物和微生物的活性,优化污水处理效果,继而改善环境。
[0023]2.本申请在第一出气孔外围设置的出气管的高度超过第三出气孔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当关闭增氧机组时,水从第三出气管渗入稳压腔,稳压腔内的空气被挤压到靠近顶部挡板的位置,出气管恰好沉浸顶部挡板的空气中,防止水由出气管进入散气管。
[0024]3.本申请在第三出气孔外围设置的过滤网便于防止石砾等等进入稳压腔内。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剖离基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中散气组件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中散气管与外部挡板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中散气管与外部挡板端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基质;2、排污机构;21、污水主管;22、分流管;221、排水孔;3、增氧机构;31、增氧机组;32、输气管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质(1)周围的排污机构(2)和增氧机构(3),排污机构(2)设置在基质(1)表层的上方,排污机构(2)包括污水主管(21)和分流管(22),污水主管(21)与分流管(22)连通,增氧机构(3)设置在基质(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22)为圆环状,分流管(22)上设置有排水孔(2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221)沿分流管(22)的周向朝向圆环中心和背离圆环中心对称分布,并且相邻的两个排水孔(221)间隔均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机构(3)包括增氧机组(31)、输气管道(32)和散气组件(33),输气管道(32)的一端连通增氧机组(31),输气管道(32)的另一端连通散气组件(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喷淋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气组件(33)包括散气管(41)和外部挡板(42),所述散气管(41)呈盘管状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外部挡板(42)包括侧面挡板(421)和顶部挡板(422),侧面挡板(421)与顶部挡板(422)固定密封连接,侧面挡板(421)固定密封在散气管(41)上,外部挡板(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奥城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