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364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包括气缸、Y型连杆、弯曲的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及位置固定的连接轴;Y型连杆包括下连接臂、第一上连接臂和第二上连接臂;下连接臂与气缸的伸缩臂连接,两上连接臂分别与转动臂轴接;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滑槽,连接轴穿过两滑槽;第一转动臂和第一转动臂上端向外弯折形成钩部;第一状态下,两钩部靠拢;气缸动作,带动Y型连杆下移,两转动臂跟随Y型连杆下移,滑槽沿着连接轴向下移动,致使第二状态下,两钩部同时下压并展开,从两个方向上将铝压铸件固定,使得该夹紧结构更加的稳定可靠。得该夹紧结构更加的稳定可靠。得该夹紧结构更加的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夹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铝压铸件包括减速器壳体、变速器壳体、雨刮器骨架等汽车零部件产品。铝压铸件 在成型时,需要用到相应的模具,利用压铸机向模具内注入液态铝,待冷却后取出。
[0003]铝压铸件成型后,需要对其进行去毛刺处理,或二次加工,因此需要一个设备将其位置固定。
[0004]公告号为CN213970057U的铝压铸件在机加工时的定位装置;公开号为CN210615832U的铝压铸件在机加工时的夹持装置及夹持设备;公开号为CN110421370的铝压铸件在机加工时的夹持装置及夹持设备。
[0005]上述的定位装置不仅结构较复杂,装夹效率低下,而且轴向和径向的定位间隙需要多个不同的部件进行夹持后消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该夹持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以同时消除轴线和径向的定位间隙,使得夹持更加牢固。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包括气缸、Y型连杆、弯曲的第一转动臂、弯曲的第二转动臂和位置固定的连接轴;所述Y型连杆包括下连接臂、第一上连接臂和第二上连接臂;所述下连接臂与所述气缸的伸缩臂连接,所述第一上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转动臂中段轴接,所述第二上连接臂与第二转动臂中段轴接;所述第一转动臂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转动臂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转动臂上端向外弯折形成第一钩部,所述第一转动臂上端向外弯折形成第二钩部;第一状态下,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的上段部相互靠拢,所述第一钩部靠近第二钩部;气缸动作,带动Y型连杆下移,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跟随Y型连杆下移,所述滑槽沿着所述连接轴向下移动,致使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同时下压并展开。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转动臂包括上端的第一夹臂和下端的第一控制臂;所述第二转动臂包括上端的第二夹臂和下端的第二控制臂;
所述控制臂与其对应的夹臂以第一转弯角向外弯折;所述第一滑槽设于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一控制臂的拐外处;所述第二滑槽设于所述第二夹臂和第二控制臂的拐外处。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钩部具有第一下压紧面,所述第二钩部具有第二下压紧面;所述第一夹臂的外侧设有第一外夹紧面,所述第二夹臂的外侧设有第二外夹紧面;所述第一下压紧面和第一外夹紧面形成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下压紧面和第二外夹紧面形成第二夹持面。
[0010]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为:所述滑槽包括上滑槽和下滑槽,上滑槽和下滑槽以第二转弯角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转弯角的角度与第二转弯角的角度相当,所述上滑槽与对应夹臂延伸方向一致,所述下滑槽与对应控制臂延伸方向一致。
[0011]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转动臂包括第一分支臂,所述第二转动臂包括第二分支臂;所述第一分支臂与第一夹臂之间具有第一夹槽,所述第二分支臂与第二夹臂之间具有第二夹槽;所述第一分支臂和第二分支臂分别位于前后两面,所述第一夹臂插入到第二夹槽内,所述第二夹臂插入到第一夹槽内。
[001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分支臂设有与第一滑槽对应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二分支臂设有与第二滑槽对应的第四滑槽,连接轴依次穿过第三滑槽、第二滑槽、第一滑槽、第四滑槽。
[0013]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控制臂的下端设有第一横向腰型孔;所述第二控制臂的下端设有第二横向腰型孔;第一轴销穿过第一横向腰型孔将第一上连接臂与第一控制臂下端轴接;第二轴销穿过第二横向腰型孔将第二上连接臂与第二控制臂下端轴接。
[001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上连接臂上设有第一连接槽,第一转动臂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二上连接臂上设有第二连接槽,第二转动臂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槽。
[001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为:还包括机架,机架包括下底板、立柱和上底板,所述上底板上设有一定位平台,所述定位平台上设有与工件外形匹配的定位件,所述上底板、定位平台和定位件之间具有贯穿孔,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下底板上,所述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穿经所述贯穿孔,所述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向上伸出贯穿孔。
[001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为:所述Y型连杆的下连接臂中心设有插孔,气缸的伸缩臂插入所述插孔内并通过第三轴销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同步下压压住铝压铸件的中心通孔的外缘,从而从上往下将铝压铸件压持住,消除轴向定位间隙,同时,第一转动臂和
第二转动臂夹紧中孔内壁,消除径向定位间隙。这样一来就从两个方向上将铝压铸件固定,使得该夹紧结构更加的稳定可靠。
[0018]而且,避免了对铝压铸件外周面的干扰和损伤。设计结构合理,通过气缸的运行,便可实现对铝压铸件夹紧定位和解除夹紧,装夹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 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0020]图1为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的夹紧机构示意图;图2为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的局部结构图(左侧为第一状态,右侧为第二状态);图3为图2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的第一状态放大图;图4为图2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的第二状态放大图;图5为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左侧为第一状态,右侧为第二状态);图6为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夹持工件示意图(左侧为第一状态,右侧为第二状态);图7为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的转动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 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Y型连杆、弯曲的第一转动臂、弯曲的第二转动臂和位置固定的连接轴;所述Y型连杆包括下连接臂、第一上连接臂和第二上连接臂;所述下连接臂与所述气缸的伸缩臂连接,所述第一上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转动臂中段轴接,所述第二上连接臂与第二转动臂中段轴接;所述第一转动臂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转动臂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转动臂上端向外弯折形成第一钩部,所述第一转动臂上端向外弯折形成第二钩部;第一状态下,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的上段部相互靠拢,所述第一钩部靠近第二钩部;气缸动作,带动Y型连杆下移,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跟随Y型连杆下移,所述滑槽沿着所述连接轴向下移动,致使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同时下压并展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包括上端的第一夹臂和下端的第一控制臂;所述第二转动臂包括上端的第二夹臂和下端的第二控制臂;所述控制臂与其对应的夹臂以第一转弯角向外弯折;所述第一滑槽设于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一控制臂的拐外处;所述第二滑槽设于所述第二夹臂和第二控制臂的拐外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部具有第一下压紧面,所述第二钩部具有第二下压紧面;所述第一夹臂的外侧设有第一外夹紧面,所述第二夹臂的外侧设有第二外夹紧面;所述第一下压紧面和第一外夹紧面形成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下压紧面和第二外夹紧面形成第二夹持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具有中心通孔的铝压铸件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上滑槽和下滑槽,上滑槽和下滑槽以第二转弯角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转弯角的角度与第二转弯角的角度相当,所述上滑槽与对应夹臂延伸方向一致,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应徐永王勋金尚伟涛吴柯良张志博
申请(专利权)人: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